新国学网:方毓仁:如今入行门槛高_画家易找买家难寻_一画廊-香港--内景-笔墨-艺术品

编辑:梁侨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今年3月的香港巴塞尔,无疑是云集7家重磅画廊的HQueen’s崭露头角的舞台。豪瑟沃斯推出的马克·特拉福德、卓纳的沃尔夫冈、佩斯的奈良美

  今年3月的香港巴塞尔,无疑是云集7家重磅画廊的HQueen’s崭露头角的舞台。豪瑟沃斯推出的马克·特拉福德、卓纳的沃尔夫冈、佩斯的奈良美智、白石的胡奇利、唐人的艾未未……随便单拉出一位都是让人心向往之的艺术家,何况云集在一栋大楼中。绝大部分汇集香港的观众都会匀出时间,一口气跑完这栋位于中环的“垂直798”。

  而从HQueen’s往北,爬上一段小坡,约十余分钟的路程,即到达了著名的“古董街”——荷里活道。它曾经的热闹如同今日的HQueen’s,多少人慕名而来,满载而归。如今的荷里活道略显冷清,但仍不乏一些文艺爱好者在这里漫步、拍照、闲逛。画廊、店铺不少,只是没有过去那般集中,散落在街道两侧,甚至更蜿蜒的小巷中,倒是很适合怀揣闲适的心情,静静地、慢慢地看一看……

位于荷里活道1号的一画廊

位于荷里活道1号的一画廊

  画廊最大的压力是不断上涨的租金

  方毓仁的“一画廊”位于荷里活道1号,这些年来,云卷云舒,不少画廊开了关了,人流来了去了,但一画廊,好像一直这么安静地伫立着。香港出生的方毓仁,上个世纪50年代到北京念书,上世纪70年代初,回到香港,投身艺术市场。方毓仁与吴冠中儿子曾经是同事,两家人是世交,方毓仁因为吴冠中而入行,从1980、1981年开始,吴冠中的一些画作被他带到香港销售。

  三十多年来,方毓仁代理过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多不胜数,更俨如代言人身份替已故艺术大师吴冠中奔波发声,办展览、出画册。可以说,如今吴冠中作品的高价很大原因是方毓仁诚心实意地“推广”。

方毓仁先生及夫人

方毓仁先生及夫人

  如今的一画廊,除了一楼的经营空间,方毓仁还将隔壁二楼一并租下,里面散落着不少当代艺术品,看似凌乱,却很有些纵里寻她千百度的深邃感。而几步之遥的HQueen’s的繁华热闹,似乎也没有影响这里每日的安然的节奏。

  “当然也会有一定的压力。这些进驻香港的外国画廊,对象主要是香港买家或一部分大陆买家,他们带来的作品非常好,这样对香港本土的画廊肯定有压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家又是各干各的,卖的东西不一样。国际画廊所带来的偏西方审美的作品,在香港有一定的市场,现在不少藏家视野开阔了,国外到处看看,通过比较,他们觉得国外的一些东西不仅好,而且不贵。但对我们来说,虽然代理的画家很多,卖得动的就那么三两个,若跟这几位保持良好的关系甚至拿到独家代理,那么已足够维持我们画廊的经营。”

一画廊内景

一画廊内景

  在香港画廊经营已逾三十年的方毓仁来说,他已洞悉了香港艺术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什么样的买家需求什么样的作品,哪些画廊目标受众是什么,他已然成竹在胸。“最大的压力不是HQueen’s的建立,而是不断上涨的租金。”

  当然,除了租金,还有日益庞大的拍卖行,曾经的古董街荷里活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被拍卖行挤压了部分的生存空间。而在今天,拍卖行的声势愈发浩大了。“现在一年有多少个拍卖会?佳士得、蘇富比、嘉德、保利……拍品越来越好,以前在香港拍就在香港展,现在无论是在哪儿拍卖都会展览一圈。最原始的拍卖主要是处理一些遗产;但现在的拍卖早已侵蚀了画廊的功能、角色,在世的画家他们也会抢也会拍。”

一画廊内景

一画廊内景

  既然拍卖正在扮演画廊的角色,方毓仁觉得反其道而行之,画廊未必不能渗透拍卖的工作,“拍卖行的宣传力度、透明度、可信度都比画廊高很多,我们完全可以往拍卖行送作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方毓仁想在香港引进油画,更第一个把中国艺术家的油画作品送拍佳士得,打开了中国油画在当时属于冷门的拍卖门类,为中国当代油画市场开了一扇窗。

胡永凯 《舍夫沙万的晨曦》,2017

胡永凯 《舍夫沙万的晨曦》,2017

  方毓仁认为,画廊买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买断变成自己的东西;另一种就是寄售。“如果你眼光足够好,买断多少年之后会升值,你就能够生存。但如果你老是寄售的话,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我亲眼所见几个外国人在香港开画廊,他们就是寄售,因为外国人不懂得这个市场也不懂中国人,他们把画廊当做纯粹的生意做,所以十年八年之后,就只能关门歇业了。”

李纯恩 《毕尔包古根汉美术馆》,2017

李纯恩 《毕尔包古根汉美术馆》,2017

  为何香港的老画廊能在这么高压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因为以前买下的作品都翻了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别以为我夸张,我举例说明,李嘉诚在前一段时间宣布退休的记者招待会上说,1972年你买长江的股票,到现在全部算上涨了5000倍;但我要告诉你,如果你1972年你买到一张吴冠中的油画,72年应该在100元以下;而现在,吴冠中的油画至少是1000万左右,你算一下,这个涨幅是远超长江股票的500倍的。所以,画廊要想存活下来,一定要看准画家,并买断,这一点拍卖行是做不到的。”

方毓仁与艺术家李纯恩

方毓仁与艺术家李纯恩

  香港第一代画廊几乎都是上世纪80年代开办,时局也造就了香港画廊事业发展,因当时中国台湾、新加坡人难以进大陆,内地艺术品也难以出口,加上香港免税港和利索的物流配套,使其成为购买艺术品的集中地。最早的本地画廊有汉雅轩,其次是前特首董建华的胞妹金董建平开设的艺倡画廊,和StephenMcguinnes在交易广场开的万玉堂。“万玉堂的StephenMcguinnes虽然是外国人,但他的排档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认识内地的徐乐乐、周京新等艺术家,所以一开始做得就比较好;张颂仁是留英回国的香港人,视野比较国际化,更偏重当代这一块,在最开始的时候做得比较辛苦。不过,近十年当代艺术突飞猛进,一翻过来就不得了了。”

Louise Soloway Chan 《Aberdeen》,2018.220120cm

Louise Soloway Chan 《Aberdeen》,2018.

  方毓仁觉得自己当初入行艺术品市场是一个特例,因为自己认识吴冠中,而如今,入行的门槛似乎有点高不可攀了。“现在的状况是画家很多,如果有眼光、有实力,代理优秀的画家并不算难;现在难的是找到相应的买家,所以很多新开的画廊,可能之前是做银行、金融的,这样他们手里本身就有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客户。当然,也有很多画廊,贸贸然扑进来,一个合约期做完,就有可能关门结业了。”

胡永凯 《倫敦小景》, 2017,40 x 32cm

胡永凯 《倫敦小景》, 2017,40 x 32cm

  吴冠中其实很简单 除了艺术什么都不谈

  因为认识吴冠中而入行的方毓仁,似乎眼光也比一般的画廊老板高了许多,毕竟这样的起点是可遇不可求的难得。“吴冠中就是我的老师,我从他那儿学东西,基本上我的鉴赏角度就是吴冠中的角度,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怎么好怎么不好就是这个角度。但吴冠中是个历史人物,是历史产物,你要让我现在找一个跟吴冠中一样的,就是重复,重复就没有意思了。”

吴冠中 《张家界》印画,版数100

吴冠中 《张家界》印画,版数100

  虽然方毓仁不认为重复有意思,但一路走来,吴冠中的痕迹似乎已深深融入到他的审美和态度中,对于某些和吴冠中相近的气质,方毓仁一眼就能把握。如今一画廊代理的艺术家庞均,就被方毓仁认为深具吴冠中气质,“吴冠中的画有他的气质,吴冠中的气质是江南的气质,也是传统文人的意境。庞均的画也有江南气质。为什么我跟庞均一拍即合?喜欢代理他的作品?其实很难讲庞均就是第二个吴冠中,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喜欢吴冠中的人会喜欢庞均的。”

庞均 《渔夫小屋》,2013

庞均 《渔夫小屋》,2013

  不过看似相同的气质,也有完全不同的地方,庞均是率性的,而吴冠中非常严谨讲究,“你看他的画很轻松,但是他经营这幅画的时候他费了很大劲,这就是吴冠中。他不许有一点地方多,不许有一点地方少,跟着他久了就慢慢知道他有多厉害。”

  很少有人能有契机长时间跟着吴冠中,但方毓仁是例外,所以如今从他嘴里了解到的“吴老”,别有一番有别于艺术的生活的真实。“他的为人其实很简单,除了艺术什么都不谈,没有兴趣。如果你不是跟他谈艺术,他就在打瞌睡或者是走神。上世纪80年代之后,他的名气很大了,应酬也就多了起来,但他很不喜欢应酬,老说在香港吃饭时间太长。”

吴冠中 《虎》印画,版数60

吴冠中 《虎》印画,版数60

  吴冠中在香港讲座时,有一些人批评他关于笔墨等于零的观点,那天方毓仁正好在场,他看到具有江南文人气质的吴冠中居然在那时撸起袖子,大有开仗的架势回应道:“你要这么说,那我就不客气了,你看了我那篇文章了吗?很多人都没有看我的文章,就只看标题——笔墨等于零,对不对?笔墨如果不在画上,就跟一块颜色一样,它有意义吗?一块颜色没意义,笔墨也没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讲,笔墨、颜色都要服务于感情的表达,独立来看笔墨是没有意义的”。

庞均《肢体(93)No 12》

庞均《肢体(93)No 12》

  吴冠中撸起袖子的那一幕深深映在了方毓仁的脑海中,这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对毕生所追求、所信仰的东西的执着和捍卫。“那一幕很凸显他的个性,他一直是那样的人,要么我不说,要么我们就好好掰扯清楚,一点都不要含糊。所以他一辈子是痛苦的,当时的中国画坛派别很多,从延安来的、鲁艺的、苏联回来的,还有传统笔墨这一块,但吴冠中可以说哪派都不是,他写的文章、他的观点经常被好几派围攻,腹背受敌。”

庞均《学习可染先生》

庞均《学习可染先生》

  如今,经营逾三十年的方毓仁少了很多锋芒,多了些许的闲适。对他而言,好的东西历历在目,也见证了香港由文化沙漠变身世界第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什么都见过的人,自然就多了一份成竹在胸的淡定。最令人欣慰的是,方毓仁的两个儿子都在艺术品滋养的环境中长大,自小看惯了名家的大作,如今都是颇具眼光的青年藏家,大有继承乃父风范的势头。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方毓仁,一画廊,香港方毓仁 一画廊 香港
下一篇:月度(2018年5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_园林-公共艺术-影像艺术-策展人--未来-单手-技术||上一篇:国内艺博会时代来临_背后究竟暗藏何种玄机?_北京当代·艺术展-艺术成都-JINGART艺览北京-艺术-劝业场-当代艺术-展会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