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老北京民俗爱好者会诊《茶馆》每集至少5个错?

编辑:秋痕 来源:大众日报
 
本报讯随着改编自老舍先生名作的电视剧《茶馆》在央视8套的热播,不少热爱老北京民俗文化的网友开始热衷于给该剧挑错。
7月 23日,在老北京网论坛上,笔者看到了网友“老盘子”发 本报讯随着改编自老舍先生名作的电视剧《茶馆》在央视8套的热播,不少热爱老北京民俗文化的网友开始热衷于给该剧挑错。
7月 23日,在老北京网论坛上,笔者看到了网友“老盘子”发布的一篇电视剧《茶馆》观后感,该帖子指出,该剧在细节上存在诸多“低级错误”。据老北京网站长张先生介绍,站内的网友都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爱好者,对礼仪、历史、建筑等方面都有着非常细致的了解,“所以,让我们这些圈内人看,这部电视剧每集都至少有5个错呢”。
网友指出“低级错误”
皇历:第一集开场提到“黄历”,但按照当时历史背景应该将字幕打成“皇历”。
黄鼠狼:第一集中常四爷说他的鸟被“黄鼬”吓着了,但老北京人一般叫黄鼠狼或黄半仙。
算账:一碗茉莉双熏、两个焖炉烧饼,要收一吊五的钱。清政府规定一吊钱等于一千文,就是一千铜钱,当时北京物价极低,烧饼只要两个铜钱一个,喝茶能喝出一吊五来?
架鹰:黄胖子架鹰的姿势不对,不像老北京那么讲究,而且也不应该老用手“胡噜”。
提鸟笼:常四爷提画眉笼子的架势不对,笼子下面是提手,老版《茶馆》里是钩子,而不是提手。
用笔:明师傅记账居然用的是铅笔,当时一般老百姓根本用不上铅笔。
铜圆:王掌柜买烤白薯用的是“大子儿”,但是当时清政府还没有铸造这种货币。
银票:秦二爷给王掌柜送一百两银票,这种银票早在咸丰十年,即 1860年前后就不用了。
房契:秦二爷给王掌柜的房契落款是“北平市”,当时北京还没改称为北平。
专家:应积极看待该剧
对此,笔者联系了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
他认为,对于电视剧《茶馆》的纠错,其实是属于“见仁见智”的事情,清朝末年本是乱世,各种传统民俗本就经受着一定冲击,很难以对错来衡量。
他表示,虽然电视剧《茶馆》在剧情安排上显得比较拖沓,细节上也存在着不少漏洞,但大家还是要从积极的角度来对待它。毕竟,大家是因为这部电视剧开始更多地关注老北京的民俗文化,“只有大家感兴趣了,才能深刻地去探究这种文化,让其真正的流传下去”。
剧组:虚心接受 有错就改
笔者24日晨致电《茶馆》导演何群时,他对网友的批评十分虚心,表示有错就改,在以后的影视作品中会多加注意。
说到剧中关于“架鹰”、“提鸟笼”等错误,何群表示,很多没熬过鹰、没养过鸟的人可能都不太熟悉,所以出现错误也是难免的,而其他有关老北京民俗的问题,何群也直言是自己的错,对老北京民俗了解得不够全面深入。
“有些东西我们拍摄的时候没有特别注意到,会有失误,这是肯定的,知错就改,下次拍摄的时候一定注意。”何群说。(成怀喜)


关键字: 内容标签:茶馆,会诊,民俗,老北京,爱好者,至少茶馆 会诊 民俗 老北京 爱好者 至少
下一篇:三绝诗书画一墙天地人 常德诗墙提升城市品位(2)||上一篇:中华文明长了2000岁?孙立群:不要人为拉长历史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