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燕京八绝”的艰难传承:创汇主力成抢救对象(3)

编辑:Jina 来源:中国新闻网
 
- 重设专职“造办处”


“造办处”只是个形象的比喻。


“燕京八绝不能完全市场化,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具体的技艺类别上给予一定的体制机制上的保障。”金漆镶
- 重设专职“造办处” 

 
   “造办处”只是个形象的比喻。 


   “燕京八绝不能完全市场化,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具体的技艺类别上给予一定的体制机制上的保障。”金漆镶嵌公司陈同友说。也有部分学者提出,有些技艺并不适合完全市场化,建议根据不同技艺自身特点,可以模仿清朝设立造办处的方法,设立专门的机构全面负责某些技艺的生产、销售。 


   比如宫毯,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度,是因为最初“造办处”不计工本的生产方式。“这种皇家工艺要追求艺术水准,就势必牺牲许多市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锡诚说。宫毯大师康玉生也指出,目前云锦就由国家负责收购。 
- 鼓励公开考试招徒 


   5月下旬,北京市非遗保护中心出台了资助传承单位向社会公开招募学徒的计划,目前已经有雕漆和象牙雕刻两项参与了该计划并完成第一轮考试。“这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市非遗中心主任千容说,“这个计划将长久做下去,争取纳入更多的非遗项目。” 


   公开招徒是为了扩大选择面,引起社会重视,挑选到真正热爱艺术,有传承责任心的年轻人。“这次招募的社会反响很不错,投简历的不少,也让更多人注意到还有这么个行业。”文乾刚说,“我们也和对方先说清楚行业生存状况,因为要选的是雕漆技艺传承的台柱子,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光想着挣钱的一定坚持不下来。” 


   其实,看似生存不易的特殊工艺不是没有发展潜力,也不是没有“钱途”。牙雕厂主管生产经营的张淑兰透露,如果你真热爱,肯钻研,能学成,拿上计件工资,一件牙雕的加工费可以高达七千元;一张精美的盘金毯,能卖到数十万元;如果你真是搞雕漆的料儿,出师后养活一家子,过上安康的小日子还是没问题的。只是要熬过“试炼”,坐得住数年学徒期的冷板凳,这对当下一些浮躁的年轻人是一大考验。 


    - 培养一批非遗“粉丝” 


   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不单是经济问题,更是文化问题。“其实政府目前在处理非遗的‘上游’环节上做得不错,比如帮助寻找原材料,进行基金扶持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徐艺乙说,“但更亟须解决的是‘下游’问题,即如何培养一批非遗‘粉丝’,不能让其曲高和寡,应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欣赏这些艺术品。” 

 
   徐艺乙建议借鉴台湾的做法,在社区、学校进行“八绝”的推广,“让大家亲自动手参与,远比眼睛看耳朵听效果要深刻得多。”“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千容说,“通过推广活动让老百姓了解传统工艺的魅力,形成全社会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尾声 


   其实,“燕京八绝”也在自主摸索出路。珐琅厂从2005年开始将景泰蓝引入建筑业,开启了另一番新天地,同时注重将现代美学元素引入图案设计,每年自主开发的新品能够达到几十种;牙雕厂去年招入的7名学员,经过一年培训,发展情况也很不错,厂里为他们举办了成果汇报展。程淑美大师则透露,最近工美集团总公司出口部计划牵头下精品订单,由大师提供设计创意,民间实力较强的工作室提供制作,三方合作完成一些花丝镶嵌的高端艺术品。目前该项目第一个作品——16.5公分的金观音已经设计完成,并进入制胎阶段,“这样我们也不愁再没资金做精品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燕京,创汇,抢救,传承,主力,艰难,对象,八绝燕京 创汇 抢救 传承 主力 艰难 对象 八绝
下一篇:砥柱铭或重演"鬼谷子"怪象?(1)||上一篇:沉睡2300年郭店竹简揭秘 儒道曾"和平共处"(图3)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