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从中国嘉德了解到,“国家优先购买权”有一定的程序和过程。据介绍,在中国嘉德今年春拍古籍善本预展现场及拍卖开始前,一份《重要声明》已经存在,该声明表明,政府有关部门将对此场拍卖中的部分拍品按拍卖结果考虑优先购买。因此,在拍卖前,国家通过拍卖公司发出公示就成为国家行使“优先购买权”的程序之一,从而形成与竞拍者的一种约定,参加拍卖即视为认可此约定。
当拍卖结束后,通常会在7天内,国家作出决定是否购买。比如,去年北京嘉德秋拍结束后,6月5日,国家文物局向中国嘉德发出《关于优先购买〈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的函》,表示对《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按照成交价行使国家优先购买权,国家优先购买从而完成。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曾表示,行使优先购买权有两个前提,一是藏品持有合法,二是的确具有重大价值。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业内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先撇开如今炒得沸沸扬扬的《砥柱铭》真伪问题不说,国家文物优先购买权的行使也必须具备声明公示、行使期限、同等条件,以及适用文物和主体条件等必备要件。而《砥柱铭》在拍卖前并没有发布国家将对其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声明,也没有在拍卖结束之后的7天内对其收购。因此,国家拟用优先购买权将《砥柱铭》收归国有的消息没有可靠依据。
拍卖市场研究专家吴树:
《砥柱铭》可能重演“鬼谷子罐”怪象
《中国文物黑皮书》、《谁在拍卖中国》作者吴树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砥柱铭》拍卖背后是否有“猫腻”,拍卖公司究竟做了什么手脚,这些如果没有调查,也不好评价。不过,《砥柱铭》拍出4.3亿元后,收藏圈所表现出的兴奋与冲动,倒是“似曾相识”。
曾在古玩和拍卖市场摸爬滚打数十年的吴树认为,《砥柱铭》可能会使收藏界出现树立标杆、跟风抬价、炒作概念的一系列现象。而这些现象,早在几年前的“元青花热”中就出现过。
吴树说,近几年他都在观察元青花大罐的市场表现,其中,2005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出2.3亿元人民币的“鬼谷子下山图罐”就让他觉得很可疑。“我认为这是‘大庄家’拿中国艺术品精心布下的一个局,其背后,是西方资本集团圈钱的阴谋,也是针对中国人、中国文化和中国财富所设下的圈套。”
吴树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列举元青花艺术品、收藏者和鉴定专家近年来的诸多离奇表现。首先,“鬼谷子罐”的买家至今仍是个谜。“所有可能收藏‘鬼谷子罐’的藏家,我都问过了,他们都没买。”吴树说,“鬼谷子罐”后来的去向也没有人知道。其次,在后来一个元青花葫芦仅拍出几千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后,“鬼谷子罐”的天价也被许多行家怀疑。拍卖行树起2.3亿元的标杆后,市场纷纷跟风抬价。国内也随之出现了大批所谓的“元青花专家”,放出一些类似“元青花存世只有300件”的说法,试图引起一些藏家的紧张。但吴树调查后发现,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因为仅国内各博物馆的收藏中,元青花就不下400件。
这次《砥柱铭》是否会重演“鬼谷子”戏法,把中国书画市场整得天翻地覆?吴树表示,接下来的两三年间,拍卖市场会给出一个答案。
关键字: 内容标签:鬼谷子,砥柱,怪象,重演鬼谷子 砥柱 怪象 重演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