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秦腔传入及川北河道川剧弹戏(2)

编辑:Jina 来源:中国戏剧网
 
魏长生善于吸收创新,又能刻苦钻研,一唱红遍京师并非偶然。


乾隆四十四年(1779),他带徒弟到北京,搭“双庆班”演出,向双庆班的人说道:“使我 入班两月而不为诸君增价
 魏长生善于吸收创新,又能刻苦钻研,一唱红遍京师并非偶然。

  
    乾隆四十四年(1779),他带徒弟到北京,搭“双庆班”演出,向双庆班的人说道:“使我 入班两月而不为诸君增价者,甘受罚,无悔。”足见他二次进京,对自己艺术胸有成竹。当 时北京也有秦腔戏班,但不被观众赏识,而魏长生的川秦腔一炮走红京师,自然得力于他的 新腔、化妆和表演。据《燕兰小谱》卷五记载魏长生:“以《滚楼》一剧,名动京城,观者 日至千余,六大班子为之减色。”又据《啸亭杂录》卷八记载:“凡王公贵位,以至词垣粉 署,无不倾掷缠头数千百。一时不得识魏三者,无以为人。”


    魏长生在京演唱剧目,主要是以生、旦、丑为主的调情戏。如《滚楼》、《烤火》、《三英记》、《卖饽饽》、《张三认老婆》、《吃醋打门》、《龙蛇镇》、《吉星台》、《别妻 》、《思春》、《卖胭脂》、《送灯》、《大闹销金帐》、《樊梨花送枕》、《温凉盏》等。


    魏长生以《滚楼》一剧名动京师。《清代北京竹枝词》中有净香居士主人《都门竹枝词》 云:“《滚楼》一出最多情。”《滚楼》是什么内容呢?周贻白在《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 中说:“按《滚楼》剧衍春秋时伍员之子伍辛与黄赛花事,一名《蓝家庄》。解放前川剧、赣剧尚传其名目,北京大鼓书中亦有此段,但已无人演唱。”《滚楼》是《蓝家庄》中的一 折,《蓝家庄》说的是楚国大将伍员因父亲伍奢谏劝楚平王不要纳子妇为妻,结果父亲兄长 全家被杀。伍员逃出楚国到吴国帮姬光请专诸用鱼藏剑刺死王僚。姬光继吴国王位后重用伍员。伍员荐孙武为帅,率大兵攻楚。伍员于途中攻关,遇一少年将军抵抗,被他战败,后来才得知此少年将军乃是伍家仅存的一孤儿名叫伍辛。伍辛献关并为前锋,在攻打一楚地时, 遇到一女将,武艺超群,伍辛不敌受伤,逃到蓝家庄。蓝家庄有位蓝姑娘为伍辛调药治伤, 还自愿与伍辛成亲。第二天女将赶到,蓝女藏起伍辛,殷情接待女将,并用酒将她灌醉,扶入自己卧室,然后又将伍辛推了进去,锁了楼门,有意让伍辛与之成婚。待女将酒醒,已失身,怒而拔剑欲杀伍辛。伍辛连跪带滚,女将翻滚追杀。《滚楼》演的就是当中这段。魏长生在《滚楼》中饰女将黄赛花。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黄赛花极为复杂的情感。戏的结尾是蓝女 开门,对黄赛花说明伍辛乃名将伍员之子,情愿与赛花双双嫁伍辛为妻。赛花见伍辛年少英 俊,也生爱慕之心,遂应允。


    《燕兰小谱》卷三记载过魏长生徒弟杨宝儿当时演《滚楼》一剧情况,从侧面可见魏演黄 赛花可谓“尽妍尽致”。记载中说:“魏三初演《滚楼》,宝儿为之副色,一时魏杨并称,犹金菊之借光芙蓉。然其他杂剧风致,亦楚楚可爱,知非默处囊中者。诗云:莺莺呖呖燕喃喃,龋齿迎人媚态含。自是野花偏艳目,称他窄袖与青衫。”


    至于演《卖胭脂》中的王桂英,《烤火》中的碧莲,魏长生都能描摹出情爱女子的心理, 演得鲜明活泼,富有个性。


    《燕兰小谱》记魏长生另一徒弟陈银儿演《烤火》也可猜想魏之演技。“余近见陈银儿《 烤火》一出,状女悦男之情,欲前且却,举多羞涩,既而俗念难消,肩背瑟缩,不能自禁。 恍悟咸卦,四五两爻。由心而背,一节深一节,非以月每为莫 不关情处。讲家谓月每在心上,不能感物。此春香之讥陈最良 ,一些趣也不知也,识者当自领之。诗云:‘两美相逢悦有余,目目闰肩耸更踟蹰。顿教悟彻咸其月每,快读儿家无字书。”


    魏所演的《烤火》乃《富贵图》中一折。《富贵图》汉剧只演《少华山》从“烤火”到“落店”。也叫“烤火下山”。滇剧、川剧、徽剧、梆子、京剧均有此剧目。嘉庆年间,贵州督学李宗日方编《黔记》中收有《贵州竹枝词》,其中有首诗:“板凳条条坐绿鬟,娘娘庙看豫升班。今朝比似昨朝好,烤火连场演下山。”可见此剧 在当时贵州演出也很火爆。《烤火》说的是唐朝杨国忠奸党臧昂,欲强娶殷参军之女殷碧莲 为妻,殷乃携女碧莲出走,不料行至少华山,为侠盗袁龙劫上山寨。袁龙有友倪俊,时在山 寨。袁见碧莲与倪俊才貌相当,强迫二人在山寨成婚。倪俊在家园由父母作主已与傅金莲订婚,并有富贵图为凭。故无意再娶。时值天寒孤男寡女二人被关在洞房之内相对烤火,坐以待旦。碧莲见倪俊文雅规矩乃是一君子也,心中已生爱慕之心,几次想与之置腹交心,托以终身,只是羞于启齿。待天快明时,碧莲求其援助,倪此时已动心,遂赠富贵图碧莲而别。 天明倪俊下山落一店,适为碧莲之婢秋香所开。再说奸贼臧昂亲领官兵前来剿山,被袁龙杀了。后来袁龙让殷家父女携图下山,在店中遇到倪俊,倪让他们父女先到自己家乡暂住。倪 俊则进京赶考,后得中状元归家,经三家老人相劝,倪俊终于与殷碧莲、傅金莲成婚。此剧后面无积极意义,表演亦无戏剧情趣,故多演烤火到下山为止。所以诗有“烤火连场演下山 ”之说。


    魏长生善演莺啼燕口转、媚态可掬的情爱女性,其化妆也十分讲究,达到形似神似之境界。所以后来川剧艺人中曾有过如下离奇之传说,说乾隆爷的一个女儿死了,皇后终日思女以泪洗面。乾隆听说魏长生扮演女性维妙维肖,巧绝天下,于是宣长生入宫中演戏,以娱后妃。魏长生扮戏上场,皇后十分惊喜道:“哎呀,我的女儿转世了。”于是要认魏长生为“干女”,魏长生只得八拜皇后为“干娘”,以后便常扮“干女”入宫侍母。


    魏长生在京几年,高超的演艺“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一时歌楼观者如堵,而六大班几无人过问,或至散去。”(吴太初《燕兰小谱》卷三)六大班指乾隆年间在京演唱京腔兼昆弋的地位显著,名声显赫的大成班、王府班、余庆班、裕庆班、萃庆班、保和班之称谓。它们曾一度在天子脚下菊坛称霸一时,后因循守旧,老剧目、老面目、老一套表演,渐而曲高和寡,知音愈少。当时有人写诗戏道:“脸涨筋红唱未全,后场锣鼓闹喧天。主人倾身摇头赞 ,今日来听戏有缘。”“小旦俱过强壮年,黑丝满腮边。依然打扮行筵畔,膻气通身敬鼻烟。”与此相反,魏长生川秦腔新剧目、新演员,唱念做工别出新格新样,京师观众无不欢喜附和,致使京中大班几无人过问,不得不兼演魏之秦腔,以求生存。据《燕兰小谱》载 :“王府班名旦有二、刘黑儿演《葡萄架》一剧享誉京师。白饰潘金莲,刘饰婢女春梅。但自魏长生唱《滚楼》一剧轰动京师之后,白即辍演该剧。吴太初曾经记诗感慨此事,诗云:“宜笑宜嗔百媚含,昵人娇语自喃喃。风流占断葡萄架,可奈楼头有魏三。”后来他二人竟改搭魏之永庆班唱魏腔了。魏长生演女性楚楚动人,别有情韵,其爱徒也有乃师之风范。《燕兰小谱》载:“杨宝儿(太和部)贵阳人。素靥娇憨,有柔媚妮人之态……嗟乎!两省工伶都 下,素无闻者,今唯二童子(另一人为永庆部张喜儿,与杨居同一堂子)争艳竞媚。”


    魏长生师徒演唱剧目多为男女情事,表演中也难免有一些过分描拟,刺激了封建礼教,另外,六大班后台又多为皇室显贵,他们视京腔、昆弋为正统,目魏长生之川秦腔为邪门,所 以于乾隆五十年(1785)由步军统领五城出示禁止秦腔演出。“概令改昆、弋两腔,如不愿 者,听其另谋生理。倘于怙恶不遵者,交该衙门查拿惩治,递解回籍。”(《钦定大清会典事例》)魏长生后来在京昆弋班改唱歌忠烈斥奸顽之教化戏,如《铁莲花》、《香莲钏》, 声容如旧,风韵弥佳,说明其艺术造诣全面多样。乾隆五十三年(1788),魏长生毅然离京下 扬州。扬州当时是江南江北交通要冲之地,商家如云,商业如日,自然也促进戏曲繁盛,花 雅兼备,诸腔杀阵,群优荟萃。扬州最大盐商,著名戏曲活动家江鹤亭常征本地和外地戏班 来扬州演出。魏长生到扬州后,又以魏腔风靡扬州,为江鹤亭坐上客。赵翼在《檐曝杂记· 梨园色艺》载:“岁戊申(乾隆五十三年),余至扬州,魏三者,忽在江鹤亭家。酒间呼之登 场。”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记载他“演戏一出,赠以金。”以至昆班子弟亦有背师而学者。如安庆名旦郝天秀,曾学过魏长生《滚楼》、《送枕头》之类。所以焦循在《花部农谭》中说:“自西蜀魏三几,倡为淫哇鄙谑之词,市井中樊八,郝天秀之辈,转相效法,染及乡隅。”可见魏长生在江南也是影响很大的。


    魏长生由川进京后南下,到扬州苏杭再沿江北上经汉口归四川的演出活动,对京师及扬州 乃 至全国各地的戏曲演出都产生过一定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是由他揭开花雅之争的重要一页。 乾隆五十七年(1792)前后魏长生返回四川,在成都住十年之久,常与当时四川戏曲理论家李调元一起切磋剧词、声腔、表演,继续推动川剧艺术的发展。


    嘉庆五年(1800)魏长生复入京都,在台上丰姿不减当年。第二年搬演《背娃进府》中的表大嫂,下场病发,后卒于旅邸,年五十有九。魏长生之徒多达四十余人,其中杨宝儿、陈银儿、蒋四儿和刘朗玉为翘楚。


    对川剧作出贡献的还有戏曲理论家文学家李调元,字羹堂、赞奄、鹤州,号雨村,童山蠢 翁,1734年出生于四川锦州(今四川锦阳)。乾隆二十八年(1763)考中榜眼,由吏部主事迁考 功司员外郎。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因弹劾永平知府,得罪权臣和坤,充军伊犁。后因母老,用百金才得以赎归故里。戏曲理论著作有《雨村曲话》、《雨村剧话》等。他与魏长生相交甚厚,文士和艺人携手为川剧艺术发展曾起过重要作用。川剧弹戏的四大本《春秋配》、《梅绛亵》、《花田错》、《苦节传》经李调元润笔整理,使之更适合弹戏演唱。李调元对川剧所作贡献,为川剧艺人推崇,被尊为“川梆子”弹戏的导源人。


    魏、李逝世之后,徽腔崛起。徽班演出,剧目不局限“男女私情”的生旦戏,它合“京”化“秦”,诸腔皆备,文武昆乱不挡,并根据观众欣赏要求,顺应时代潮流,演出各种类型 剧目,很快取代魏之川秦腔而风靡京华。这是后话且按下不表。

 


关键字: 内容标签:川剧,秦腔,河道,传入,川北川剧 秦腔 河道 传入 川北
下一篇: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探索书院式管理||上一篇:一剑须磨三十年——《王国维全集》出版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