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谈”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创办的学术性、公益性系列讲座活动。内容包含所有与 “美”相关的艺术门类。21月13日举行的《刘小山|录音艺术中的真与美》是“美谈”的第16期,也是2020年度最后一期。
刘小山是西安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人类学博士、副教授,同时任中国录音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新媒体工作委员会理事等职务,完成过热播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装台》等影视音乐作品。此次讲座他从录音艺术与音乐和影视之间的关系、录音艺术的真与美等角度进行了讲述,为观众普及了录音艺术的特质、演变历程、未来发展等话题。
西安音乐学院刘小山
录音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音乐是一种在时间中展开的艺术,我们听到它的同时,也意味着永远失去了它。它随生随灭,即现即逝。由于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殊性,刘小山教授认为:”录音技术的发明对于音乐来说是一种奇迹。使得声音得以凝固,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聆听。因此改写了音乐的历史和价值。
众所周中,文学、美术、音乐是人类几种重要的艺术门类,而文学和美术在记录人类历史发展中一直承担着比音乐等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音乐“随生随灭、即现即逝”的特质所限制。但是,录音技术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它是音乐史上的革命。
录音技术的发明是音乐史奇迹
刘小山教授给大家普及了录音艺术的演变过程:1877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设计制造的首台锡箔滚桶式留声机;1949年,美国音乐家Les Paul发明磁带“叠录” 技术;1972年,美国版权法录音修正案通过。
同时告诉了大家录音师的工作范围:“搭建系统、设计方案,采录表演艺术家的演奏音响;建立录音工程,对前期素材的整理、挑选、排序、叠加与编辑;确保音乐素材具有良好的技术指标:宽广的频响范围、平衡的音质,良好的动态特性,并使整体效果清晰、干净和富有层次感;设定并实现作品整体的音响风格:为音响素材添加效果、设定声相、赋予它们空间上的组织关系,并营造出整体的环境感;进行创造性的音响效果处理和编辑,为听众创造一种新鲜的、超现实的听觉经验;针对出版发行环节进行技术性调整(母带处理)等”。
录音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录音师的工作高度依赖技术,刘小山教授说:“录音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客观真实记录声音的方法,同时也使得音响本身成为创一种艺术性创作的对象。“他同时能认为:录音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但是录音师的工作不够独立,他需要和多人配合,也需要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音乐素养和沟通能力等,含有很强的综合性和跨界性,是一场音乐会或一部影视剧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上一页 12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音乐学院,技术,美国,刘小山 录音艺术 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音乐学院 技术 美国 刘小山 录音艺术 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