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非非《死在最后一种可能之前》行为艺术 北隍城岛 2020年
协助者: 吴以强 刘成荣 朱学文
拍摄: 单宁酸 刘 冰 张骞文
王非非
1964 出生于内蒙古。1992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2年~2006年深圳设计师。现居北京,独立艺术家,强调艺术与时代关联,主要从事当代艺术创作。
□ 非非艺术观点
艺术唯新和个性化以及先锋实验性为是,而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永远要求你乖,不乖难容于社会。我们的文化中从来没有创新机制,渗透在文化里的是照搬、偷、抄。取巧是中国文化精髓,是自古以来的沿袭,一批批稳重,不出格,明哲保身的艺术伪君子混的风生水起延绵不绝。
体制和主流意识倡导阉割文化,个性和创新意味着不同,怎么能允许你不同呢? 千百年来有过允许你不同吗?不都是大一统大同嘛,一代抄一代,代代相袭,有创新可言吗? 艺术没了创新还叫艺术吗? 那叫重复。
话语权掌控着导向,在乖文化伪文化大行其道时,创新就成了不被理解,不入主流。不入它们的流,你永远生存艰难,这就是艺术现实。艺术家被边缘化,连生存都困难,遑论能做出代表中国在当今世界有一席之地的艺术作品? 生而为艺术家,我很抱歉。
王非非 2020/7/5
王非非 装置 9000×17000cm 2019年
王非非 装置60×290×4cm 2019年
王非非 装置60×290×4cm 2019年
王非非 架上装置 140×80cm 2018年
《被缚的艺术》 行为艺术 2018年
《没有自由的空间》 综合材料 180×150cm 2018年
王非非 综合材料 120×120cm 2020
王非非 综合材料 120×120cm 2020
《姿势》 布面喷绘+钢筋 130×85cm 2017年(底图来自网络)
《姿势》的现场行为 2017年
《模糊世界》 布面喷绘+钢筋 130×85cm 2017年(底图来自网络)
《束缚》 综合材料 150×150cm 2016年
《荒芜》 综合材料 250×200cm 2016年
《光》 综合材料 200×200cm 2018年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 综合材料 250×200cm 2019年
著名当代艺术家张大力:
无论从感情还是理性,艺术家从来都是对现实恶的批判者,在立场上是坚定的对立面。王非非的艺术创作正是基于这样的价值观。他的作品风格从二维到三维,甚至是无维(行为),肆意的挑衅着观者的眼球,作品直白明了直指人心,这总比那些假装深奥故弄玄虚者更能让人感同身受。有人说作品完成了就不属于艺术家了,谁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来解读,观看艺术要带着思想。我到不这么认为,艺术绝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些作品即使再专横的权力也无法被利用。若是满脑子蛆虫,其眼观世界也必是蛆虫。若是心中有光(参见作品《光》),你总是能从黑暗中得到方向。
张大力 2020/5/26
《假相》 综合材料 60×60cm 2019年
《锁链》 综合材料 60*60cm 2020年
前尤伦斯艺术总监、北京民生美术馆副馆长,著名策展人郭晓彦:
王非非,中年放弃公司,坚决回归年轻时所学所信的艺术。在王非非看来,这是值得未来一个倾注思考和心力,也是不断努力的前行状态;以此心态,重新开始艺术的王非非,有点让朋友们为之担心,这毕竟是需要承受很多的压力,用体力和心智才能坚持到底的工作。
非非,开始了其工作。如其性格,总是很慢,有耐心,慢慢的推进:开始整理,学习,思考创作。
几年过去,在这组创作中,终于让我们这些关系他的朋友看到,他终于将自己的思考和创作,根植在了一个有着深厚的当代思考基础,对现实问题进行美学分辩,产生异见的批判性艺术之中;这其中有着积淀下来对可感事物的共同经验和力量,将为今后的艺术工作提供智力上的意识和行动的“共识”。这样走下去的非非,也将有更多的歧途在等待他。
郭晓彦2020.5.30
《万山红遍》之一 综合材料 120×120cm 2020年
《万山红遍》之二 综合材料 120×120cm 2020年
《万山红遍》之三 综合材料 120×120cm 2020年
著名艺术家金锋:
王非非的作品,需要从两方面来加以体味,一是现实语境,一是心理情景,他做的是一种知识分子艺术。虽然,在语言上,王非非采用的是“综合材料”,但它并不是在强化材料的材料性,而是直接凸显材料为思想服务的批判意识。所以,王非非的作品本质上属于批判性艺术,仅是这样的批评需要通过符号转化才能解读。防护栏铁丝网,这种容易引起战争、监控、隔离等历史记忆的材料,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肆意妄为的权力意志。王非非的作品试图对这种权力的“任意性”加以“重新改造”,并使得它进入到一种秩序中来。视觉图式中的理性、规范以及在篡改中“平衡”,王非非在自己的心理情景中重造视觉经验。从心理情景而言,这种改造带有着一种自我“权力意志”的扩张,这与对“权力意志”的理性规范形成了一种歪打正着的“悖论”。我想,王非非在他自己的创作中,这种体会也是强烈的。所以,这种批评有时是双向的:批评,也是自我批评。我猜测,王非非在不同的作品中,实际上是不同频道的心理“切换”,他自己不做太多的解释,宁可把解读权交给了观者。
金锋 2020/5/28
《迷茫的宗教》之一 综合材料 120×100cm 2015年
《迷茫的宗教》之二 综合材料 120×100cm 2015年
《迷茫的宗教》之三 综合材料 140×110cm 2015年
《迷茫的羔羊》 综合材料 200×200cm 2015年
关键字: 内容标签:尸并自心:6.8当代艺术邀请展,王非非,,综合,自己的,作品,艺术家尸并自心:6.8当代艺术邀请展 王非非 综合 自己的 作品 艺术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