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重山和畅——苗重安绘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图为展览现场
()8月4日,“重山和畅——苗重安绘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分为“师与心”“墨与色”“光与情”和“思与境”四个部分,展示了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共85件,试图在深入观照作品的基础上,探讨作品和传统、时代、环境以及画家精神世界的关系。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美术馆、北京会议中心、陕西国画院为支持单位。
国博副馆长刘万鸣接受媒体采访
谈到这次展览,国博副馆长刘万鸣说道:“苗先生的绘画意象立足黄河流域和丝绸之路,注重在人文景观里表达当下人的思想情感。他师古,却与古人不同:如青绿山水作品中,古人重自娱,向往田园,关注天人合一的和谐;而苗先生的作品却以大尺幅和高格局打破传统,其色彩使人愉悦,与古人求空,求静的意味不同。这和苗先生的绘画理念和格局精神是分不开的。”
此次展览空间设计师接受媒体采访
诚然,生于新中国,苗重安与时代同行。他坦言自己是“时代的宠儿”,从小学5年级开始享受国家助学金,中学、大学直至进修上海,都为国家资助。也许正因这份对新中国热切的感恩与爱,才让苗重安绘画的创作根本和灵魂如此扎根于时代,也让他的绘画意象(黄河、古柏等)如此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和顽强的生命力。
此次展览策展人接受媒体采访
苗重安接受媒体采访
也正因如此,此次展览策展人称苗重安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艺术家”,其一生致力于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师从贺天健老师,培养了苗羡慕过扎实的笔墨功底,成长于新时代,又让苗先生具有新时代精神。用传统笔墨表达时代精神,探索中国山水如何表达新时代,是苗先生一代艺术家思考的命题,也是此次展览的初衷”,展览策展人如此说道。
展览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展出了苗重安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展览设计也跳出了惯常绘画艺术展的思维模式,打破以绘画题材划分或艺术家个人成长经历的区隔模式,以苗重安画作为个别案例,将其毕生艺术的思考、探索和已解决和正在解决的艺术问题展现出来,为研究苗重安的艺术风格和绘画探索提供了丰富材料。
群峰竞秀飞泉争流
万里长城照千秋
黄陵古柏茂穹苍
苗重安早年在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是新中国美术院校自己培养的具有扎实绘画功底的艺术家;20世纪60年代在上海中国画院又师从国画大家贺天健,汲取传统中国画养分,更是在写实主义美学的广泛基础上,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注入了史诗般的情怀,把承载着中华文明精神的黄河、长城、西部山川的文化意象,熔铸在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热情的绘画语言中,别有一番境界。
轩辕柏
仙栖九龙卧云间
武陵清溪
他对山水画的贡献,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重新发现了自然,二是重新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重新发现了自然”,是指他重新发现自然美——重新把呈现自然的亲切、神奇与丰富视为头等重要的事,具体而直接地探索中国画临摹与写生、丘壑与笔墨、政治与艺术、中法与西法、世俗性与超越性等诸多现代转型中需要直面的问题,赋予山水画以新的感性魅力和生命活力;所谓“重新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说他将科学精神和“为人生而艺术”的思想注入山水画,在作品中凸现出20世纪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和感受。在苗重安的笔下,山水画不再是世外桃源和避世的象征,而是人的生活环境与现代生存理想和情操的比兴、寄托之物。
万里黄河千古流
龙门春晓
龙达奇峡忆斗牛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4日。
注:文中带有“中国国家博物院”字样的图片均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摄影余冠辰。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国家博物馆,山水画,新中国,重山和畅——苗重安绘画展,,作品,山水画,笔墨,艺术家中国国家博物馆 山水画 新中国 重山和畅——苗重安绘画展 作品 山水画 笔墨 艺术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