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翔宇,智慧塔(漂亮女孩) ,2013,牙齿,99.99 % 纯金、铜、竹签,2×2×7 cm
何翔宇参加《土与石,灵与歌》展览,展览由Kadist艺术基金会、马尼拉当代艺术与设计博物馆(MCAD)以及Para Site艺术空间联合呈献,康喆明及Inti Guerrero共同策划。展览已经于2016年9月6日开幕,将持续展出至12月4日。本次大展将陆续巡回至不同城市,并在每次阶段改变其展出型态。展览概念起源于散见当今亚洲与其他区域的社会现实、艺术和文化生产,以及当代思潮中连串错综的紧张关系和叙述线索。以艺术实践的光谱、委任新作、Kadist基金会的收藏和李龙宇、瞿畅与孙先勇所策划的个案研究做为建构基础,同时针对不同分类下重要议题的进程和形式进行直接或象征性的实验。这些全都可以回溯过去数十年来改变全球形势的巨大力量,而亚洲在面对这些变革下首当其冲。
何翔宇,口腔计划-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16-1,2014,铅笔、蜡、无酸油性笔、水彩、纸本,24×27 cm×16
全球市场在亚洲地区所造成的影响,不单改变了生产、劳动、地景和环境的形态,亦为整个洲际带来更广泛的社会结构转变。新世界催生的焦虑,还有新型态社会中互相竞争的渴望,皆在寻索一个新的政治想像,希望透过新观念来为瞬息万变的现实找到意义和方向。而这些观念尝试将自身定位在被视为外来的自由民主制度,或西方现代性范畴之外的对立点上,以致时常创造了各样复杂和混种的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有时延续反殖民抗争的理念,和后殖民主义的国家建设进程,微妙地对应着现时的亚洲复兴,也就是所谓的西方危机。为此,各地涌现了迥然不同的新理念并在同一脉络下联系着彼此: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新儒学复兴,或本土性在殖民世界的新意义,从美拉尼西亚到美洲,在不同的国家中流传着看似更保守的民族主义复兴。而后者在面对历史和生态的威胁下,催化了历史议题以及来自社群及创世神话的修正主义,进而导致全面性的焦虑。这些恐惧延伸至亚洲之外,通过在后殖民和后冷战时期由于地缘政治轴心移动而引发的焦虑,以及经常伴随著传统经济和文化模式转型而来的不安与暴力,在逐渐失去确定性的世界中找寻到了肥沃的土壤,发芽生长。
何翔宇,口腔计划-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16-1(局部),2014,铅笔、蜡、无酸油性笔、水彩、纸本,24×27 cm×16
于此,一个艺术展览该如何传达这些意念? 形式、物件和物质该如何诠释我们上述所指涉的焦虑?我们所处之地的无限复杂性该如何被转译?特别是当「中国」处于这些议题的中心时,欲定义其特定实体及光谱的复杂度更是难上加难。此次展览尝试透过相互交织的主题来疏理上述议题,并与多项独立个案研究一同拼凑出错综复杂的讨论视角;特别是在寻求西方现代性之外的过程中,深究那些反应于不同世代及区域位置艺术家所挪用及参照的美学语汇。尽管许多议题发生在亚洲境内,展览也试图借由寻迹历史的回响和共鸣,以及从亦远亦近的彼岸所映照出的影子,从而探究洲际间的变化及其意义。
内容标签: 展览 焦虑 艺术 该如何 殖民 翔宇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