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谈艺录:_“高原”与“高峰”——章剑华访周京新_-语言-雕塑-美展-我觉得-写意画-工笔画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金风送爽,桂露浮香。应章剑华之邀,周京新于10月10日下午来到江苏省文联办公室,他们一见面就谈起了“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rdq

      金风送爽,桂露浮香。应章剑华之邀,周京新于10月10日下午来到江苏省文联办公室,他们一见面就谈起了“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精彩对话由此开始。

      坚守“笔墨基因”

      章剑华:五年一届的国家级美术盛典“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备受瞩目。前些天,我看到一篇题为《文化太差 画不出好画》的文章,是《中国书画报》记者对美术评论家陈传席的采访。他对本届展览的评价是:作品没有想象的好,不是十分理想。人物画的成就略高一些,这是好的方面;但也有问题,比如工笔画居多,写意画少了。写意画水平不是很高,工笔画跟风现象严重又没有突破,且拼凑的画太多,形式上制作性、装饰性太强。这些现象反映了全国美术发展的趋势和走向,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周京新:“全国美展”是全国美术界最高规格的展览,是美术界的“奥林匹克”。它能够反映上届美展以来全国美术的发展状况,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一批有水准的、代表全国美术发展水平的作者的创作状况。参观完这届全国美展,我有三个方面的感受:一是整体水平较整齐,因为这些作品毕竟是从各省推选上来的,没有特别差的,但能够让人驻足细品的也不多;二是类别、题材较为集中,可能有些非主旋律范畴的作品未投稿或未入选展览;三是从画种上来说,主要是工笔画和写意画,而工笔画所占比例大。

      展览中的工笔画大致可分两种类型:一是写实型;二是组合型。后一种看起来有新意,实际上突破性不够。写意画也分两种:一种是用速写加素描的老方法;另一种是将带有现代感的图式组合起来。由于写意画的难度较大,现在很多年青画家都在搞语言而非笔墨,因此毛笔的书写性被淡化了,笔和墨的运用变成了程式化的符号而固定下来,因为这一符号在制作上有相当的保险性,一笔下去就能达到效果。他们把“制作”和“来料加工”当语言,相当于将绘画艺术变成一个“加工”产业,只追求产量,而不去创新。上届美展获奖、入选作品的导向性非常强,很多年青画家都会追随,这实际上是一种投机行为,很不利于艺术的健康发展。

      当下中国画的发展所缺失的就是对中国画技术语言的探索。精神固然重要,但技术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精神便无法体现。中国画的技术语言指的就是笔墨的运用,一笔下去就能准确地表达想要的,无论精神性的、技术性的、思想境界性的,还是个性拓展性的。

      章剑华:书法也是一样的,技术语言不过关,字写的很差,精神性则无从谈起。书画家如果真正掌握了笔墨技巧,一笔下去就能表达想要的东西,如对象的神采,书画家的感情和个人风格等。书画家要少一点拼合,多一些探索,这样的艺术作品才会有生命力。我们再来回头看这些在全国美展中获奖或入选的作品,基本上代表了近些年中国画的创作导向和发展趋势。目前评论界对此褒贬不一,有的认为中国画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有的则认为中国画是在倒退。

      周京新:当下的中国画作品,如果与解放前相比,可比性非常小;如果与30年前的六届全国美展比较,我觉得在制作上当代的中国画作品是精美的,整体平均水平也较高,但在探索性上却不如前。

      中国画应该没有任何限制的在全方位、全角度上求发展,但“笔墨基因”不可忽视。我觉得中国画的语言应该具备四大要素:工、写、天、我。“工”者,器也,无论豪放,还是精妙,都要有品质。“写”与“工”是事物的正反面,不可分割,“写”更具有表现性,“工”无“写”,就不活,“写”无“工”就粗俗。“天”即自然,天地之间自然运行、生成往复之道与规律,中国画是摹拟自然的,即师造化。“我”,要表现自身之阅历,自己之情感、修养和自我之风格。此四元素也是四象,即工象、写象、天象、我象。此四字本来就是一体的,不能低级地按比例分开,而是融合为一。实际上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把四个元素中“写”、“天”或“我”的东西给抽离掉,最后留下来的只有“工”,这样绘画语言就单薄了。四大元素缺一,绘画语言都不完整。

      深化“水墨雕塑”

      章剑华:“工”中兼“写”,“写”中带“工”,“天”中有“我”,“我”中见“天”,天人合一。你讲的四个字,应该是你的体验和追求,也是你在长期的中国画的学习和创作中得出的经验之谈。现在我们从评价中国画的现状回到你个人的中国画创作中。有人说,你的意义在于创造性地将体、面这种素描的关系,自然地运用在水墨画的探索上,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笔墨样式,既拓展了水墨画的表现领域,又丰富了水墨画的技法语言。你在画面中特别注意书写性,即构成画面的物象均是由浓淡不一、曲直各异的线一笔一笔排出来的,这就是“水墨雕塑”。

      周京新:“水墨雕塑”是我做研究的一个出发点,实际上也有针对性。传统中国画是讲究“意象”的,要经历“应物象形”,即由“物”到“形”这样一个“象”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转换过程。如“披麻皴”、“兰叶描”等,实际上都是摹拟自然之物。中国画表达由“形”到“象”的过程中,包含了文化、哲学、宗教、审美背景,表现出来的已经是纯语言化的。这些语言表现出来的中国画世界是与自然相对应的,实际上中国画已经变成了有完整生态链的自然世界。

      中国画强调用线,对面则是“有原则地放弃”,但这种放弃并不代表不用面,其实在传统中国画中也是有面的,比如画树叶,或山之阴,这在敦煌壁画和宋前的写意画中也能见到。而雕塑中注重对面的处理,面就是雕塑的语言。我想借鉴雕塑的方法,作放弃线而去工面的尝试。于是有了“水墨雕塑”,它表现的都是空间关系、体与面的关系。通过这种方法去暗示出中国画特有的空间概念,这种表达是很委婉的,带有暗示性的。简单地说,“水墨雕塑”是用雕塑的方法表达我想表现的对象。

      章剑华:“有原则地放弃”并不是一点没有,比如你作画时一笔就是一个面,面和面的边缘自然也会形成线。其实雕塑的几个面的交叉处也是有线的。这让我又想到了书法,书法一般被定义为线条的艺术。我觉得这个定义不够准确,硬笔书法不论,而毛笔书写的点画其实是面的,或者说是具有立体感的线条。所以书法与绘画都是造型艺术,在创作之初都要经历一个长久的构思过程。

      周京新:我在创作前会先考虑用笔方法,想着怎么画,有的时候会根据材料的特性去寻找适合的内容和题材。创作是一个长期酝酿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我很注重细节,甚至用最小的笔勾到什么程度、对比关系到什么程度我都会考虑。构思很慢,但画起来很快。我在画画的时候不会想每一笔怎么画,而是更偏重于层次和节奏。如果只有一种用笔节奏,就像在一个台阶上翻跟头,怎么翻都是平的;必须要有几个台阶,画大台阶就高一点,小台阶就低一点,这就是层次的关系。要多考虑,酝酿成熟,意想不到的惊喜会更多。

      构建“艺术高峰”

      章剑华:你刚刚说,当前江苏的中国画总体创作水平还是很高的。在新时期,我们是否应该组建这么一个团队,就像当年有傅抱石为领军人物的团队,能够打出我们的品牌。一个地区,文化建设只有“高原”不行,还有要“高峰”。有的时候这支队伍整体水平很高,但似乎还没有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领军人物的影响力大。这个问题就要上升到实力问题和思路问题的讨论了。

      周京新:对于“有高原、无高峰”的说法,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江苏人才积聚不够,有关部门在人才的发掘、培养和推出上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受江苏所处的地域文化影响,画家的心态较为平和,不会去争高低。基于这两点,我觉得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江苏的文化“高原”是由一批“高峰”组成的。如果从过去的30年间遴选出一些有实力和影响力的画家,宣传并推向全国,定能形成一个个高峰,这只是一个机遇的问题。其实,我觉得“高原”现象正是江苏文化实力的体现。

      章剑华:你说的很有道理,这让我想起了在一次展览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对江苏中国画的评价,他说其他省份推出来的作品,风格比较接近;而江苏的中国画作品多种风格,千人千面。这让我对江苏的中国画发展非常有信心。

      周京新:历史上的经典画派,是因艺术主张、影响力和活动区域相对集中等因素而形成的,从来都不是在风格上相互接近的。比如“扬州画派”或“新金陵画派”,就像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等,个人风格都很明显。接下来,我们可以把江苏的顶级画家组合起来,在全国巡展,再加以理论上的支撑,打响这个品牌。打造由一个个“高峰”组成的文化“高原”。

    关键字:语言,雕塑,美展,我觉得,写意画,工笔画,
    内容标签: 语言 雕塑 美展 我觉得 写意画 工笔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