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董钧_|_新一代艺术实践中的影像表达_董钧--长征-西安-摄影-梦中-作品-图片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艺术家、策展人、导演,西安美院影视动画系摄影专业主任。  曾独家签约代理于长征空间并于2007年举办“对视—董钧个展”。20

    艺术家、策展人、导演,西安美院影视动画系摄影专业主任。

      曾独家签约代理于长征空间并于2007年举办“对视—董钧个展”。2008年获CNEX基金拍摄纪录电影《大水》在台湾出版发行并参加第27届法国环境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国际电影节。

      近年来参加“触底”(银川当代美术馆)、“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2014EXIM澳门实验影像展”、“连州国际摄影年度展:当代中国摄影十年”、“未来的回归: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美国broad美术馆 )、“现实是过去的未来影像展”(韩国ARKO美术馆)、“艺术运动存在吗?”(深圳OCAT)、“Chinese Video: Chord Changes in the Megalopolis”(美国MoronoKiang 画廊)、“广州三年展”、“上海艺博会青年艺术家提名推介展”、“云之南纪录影像论坛”、“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等,获第五届平遥国际摄影节“青年摄影师大奖”等。自2002年以来策划“做景观天:首届西安当代影像艺术文献展”、“西安国际影像节”、 “西安国际动画电影节”、“划痕—中国当代独立影像展”等。

    《梦中国》

     

     《梦中国》 十二频道录像 HD NO.2, 3Min✖️12, 2013年

    图片:致谢董钧工作室

      作品自述:“梦中国”里六个雪花点的无图像画面和六个沉睡中的中国人群像交相呼应,与屏幕左上角极易被忽视的十二个时间源,共构生成一个极速潜行中的国家密码,我希望自己以一个摆渡者的方式与观众一并抵达那个正在发生的鲜活现场。

      王麟 董钧

      王麟:影像媒介吸引你的是什么?

      董钧:是它的直接性,我觉得它在观念转化上的衰减对我而言最小。我上美院那时候版画系的学术氛围很好,是全院最活跃和开放的系,当时上黑白摄影课,我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做了一组创作,当时的系主任杨劲松老师看到了很喜欢,觉得一年级的技术性基础课就能做出作品来,就把我叫他办公室聊了很多,虽然后来杨老师调到了浙美,但对我的影响一直很大,他让我明白要坚持最初打动自己的那个东西。

      王麟:了解一下你的影像创作的工作方式?

      董钧:我的工作方式完全根据作品的类型和项目周期来决定,因为摄影、录像、纪录片的工作机制完全不同。

     《模特》摄影,180cm×180cm, 10-2 2005年

    图片:致谢长征空间

     《Next China》摄影,120cm×120cm,12-5 2007年

    图片:致谢长征空间

      王麟:从早期的摄影作品《模特》、《Next China》到近几年的影像作品《梦中国》,给我的感觉是它们都很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影像语言的特质,用艺术家的镜头去记录原本被忽视的、习以为常的群体的日常状态。正是通过记录这些微不足道的人物,记录了中国社会快速发展下的种种特有的、特定的问题。你的创作更多的像一个记录者?你最近这一阶段的创作所关注的点是什么?

      董钧:越是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时却可以让你感到竟是如此的诗意与超现实,我并没有任何刻意的营造什么,只是偶然遇到,拍摄了下来,在一个地方呆的久了,就会遇到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景象,有时候只是我们提前走了。

      我觉得创作最有魅力的地方,恰恰是最暧昧和所谓那个灰色的部分,就是那个最讲不清楚的部分。我比较反感非黑即白,简单化的二元对立,这个东西就是这样,那个东西就是那样,就是我们必须要讲的特别明确。其实艺术是多义和多维的,明确的清晰的是法律、数据,对于艺术来说灰色的那部分恰恰是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我们如何进入他所搭建的这个世界,当然这个世界是只属于他个人的,你能走进去多少,那就是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完全的重合,但恰恰重叠的那部分是最有意思的。我觉得好的作品的语义是开放的,它不是封闭性的。

     《大水》纪录电影 180Min  HD, 2009年

    图片:致谢CNEX基金会

    《胡志明小道》纪录电影 HD 90Min,2011年

    图片:致谢长征空间

     《无限风光在险峰》 双频道录像,4K A 3Min✖️2,2014年

    图片:致谢董钧工作室

     《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兔死谁手》

    摄影_手工着色, 40cm×30cm ,2014年

    图片:致谢董钧工作室

      王麟:它与你之前的创作有怎样的延续或转变?

      董钧:我的作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自我经验的生成,一种是外部力量的遭遇,从内核来讲一直都在延续这两条线索。《模特》到《梦中国》是从个体生存转向到对集体遭遇的思考,而正在拍摄的录像《少年强》,其实是回应我十年前的作品《Next China》。

     

    《MARRY》现场装置,尺寸可变, 2015年

    图片:致谢西安美术馆

      王麟:你也策划了很多影像方向的展览,在你看来,当下影像展览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董钧:对于大的时代,大的境遇,我们无力改变,但是我能改变的是在我的课堂,我的展览,在我所做的这些具体的事情上。我只是一个展览的组织者,一个大学普通老师,一个艺术家,那我能做的也只是在我的那个课堂上去放一些我认为他们应该去看的作品,通过小的个体去努力,如果大家都在小的个体上去努力,群体就可能会好,一直做总会有一些小小的改变和影响的,就像我们不能因为村里是旱厕就把屎憋回城里去拉,有时候除了决绝也需要迂回。

    关键字:长征,西安,摄影,梦中,作品,图片,王麟 董钧
    内容标签: 长征 西安 摄影 梦中 作品 图片 王麟 董钧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