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而已》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的艺术评论文集。《十年而已》以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对社会新闻事件、热点问题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所进行的解读;对文化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所发表的个人看法,是一部能够反映当前中国艺术研究领域新动向的研究新作。本文为《十年而已》的第一篇文章。
我们小时候,掌握得比较娴熟的文体,除了大批判文章、决心书、保证书,再就是检讨书。
文章千古事,写“检讨”则可以不用心。检讨书都是有套路的,只要作文还过得去,写检讨一般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我们的确非常钦佩老师的神通,例如,他知道我们自习的时候是不是离开了座位,是不是用粉笔在同学的背上写了字,是不是和座得远的同学扔了纸条……简直是神了,一说一个准。
后来才知道,原来老师在同学中安排有“卧底”,负责打小报告,以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向老师告密。
我好像也曾有过一、两次被老师委以卧底的重任。其实,老师布置卧底任务的时候,未必郑重其事,往往是你因为某事得到了夸奖,老师会不经意地说:以后要发现班上同学有什么违反纪律的事,有谁在背后议论老师,可以随时向我报告。
那时候感觉自己成了老师的人,真是莫大的信任啊!这么重要的事都委托给你了,所以,能够做老师的卧底,监视其他的同学,的确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有时候,做了错事,被老师批评了一顿,也可能成为卧底。这时候,向老师积极揭发,密告其他同学,被认为是改正错误,积极进步的表现。
问题是,老师在让你监视同学的时候,有没有安排其他的同学也在监视你呢?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一个相互监视的环境中,其实人人都是自危的。在我的印象中,的确有些比较顽皮的同学故意密告老师所相信的班干部,尽管他们像“小大人”,毕竟也有让人抓到“小辫子”的时候。
我以为老师在学生中安插卧底的事情早已成为了历史。可是在去年,一个高中毕业班的孩子告诉我,她在高中期间换了一次班级,结果后面这个班晚自习的秩序相当好,没有人敢讲话,跟以前的班级完全两样。
是什么原因呢?她说,老师在班上安排有卧底,会把每天晚上自习时讲话的人秘密汇报给老师,而且同学们猜测,这个卧底很可能就是他们的班长。
我说,虽然老师有卧底,但是晚自习秩序好,不是很好吗?不!这个孩子不这样看,她说同学们都很郁闷,一种被监视的感觉。
可见,这位老师安排卧底的做法,对孩子的心灵是一种伤害。处在强势人物和集团,为达到控制、监督人群的目的,采取告密手段,要的就是人人自危,相互间怀疑防范,并产生不安全感。
在一个令人恐怖的年代,例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光是走资派、知识分子、出身不好的人惶惶不安,动辄可能得咎;其实就是一些红人,或者造反派,也会因为喊错了一句口号,做了一件错事而被冷不丁打入另册。所以,不安全感是普遍的。
而人都总是希望拥有安全感,怎么办?一条捷径就是告密。在那个年代,不光是“革命群众”总是要擦亮警惕的眼睛,随时准备揭发检举“坏人”;就是那些比较灰色,快要堕入“坏人”行列的边缘人物,为了表现自己的觉悟,争取进到“革命”行列,也随时准备检举揭发“坏人”,这些人甚至比“革命群众”更敏感、更主动,因为他们更没有安全感。
至于在法制化的背景中,有复查、申辩、纠错的完备机制,进行具名或者匿名的举报,检举违法行为,告发贪官,那应该不能叫告密。
孙振华简介:
孙振华,先后在文学、美学、美术史专业学习,1989年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雕塑》主编、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专业领域:雕塑理论及历史研究、公共艺术的理论和实践、当代艺术评论。出版著作有:《生命神祇时空——雕塑文化论》、《中国古代雕塑史》、《公共艺术时代》、《中国当代雕塑》等著作十余部。
关键字:雕塑,同学,告密,内容标签: 雕塑 同学 告密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