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晴
在21世纪,世界逐渐形成了“多维度”“多边界”“多规模”的艺术格局,而国家美术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也是全新的:它的角色已不仅仅是保存、陈列美术作品,而是由之发展到诠释相关文化,强化文化的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叙事”的大型展览便是重要一环。“国家叙事”以重大主题性和重大历史性展览为形式,体现国家的艺术新境界和文化新高度,从美学的视角阐释国家的艺术文化力量。作为一个国家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一直承担着国家重大主题性和重大历史性展览的策划与研究工作。因此,“国家叙事”既是国家美术馆关于国家重大主题性和重大历史性展览策划与研究的必由之路,也是发现与探索艺术中国气派的一条必经之道,更是探索国家重大主题性和重大历史性展览的策划方法与途径的宝贵实践。
一、筑造国家:“国家叙事”的探索与积累
在当代的知识体系中,叙事之于国家的重要意义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看来,现代民族国家本身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必须借由共同的文化记忆和历史叙事来维系。国家的实质是无可撼动的政治主权,其合法性来源是被广泛认可的建国理念和权力机制;同时,这一政治权力也是高度象征化的,天然地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感性特征。因此,国家本身尽管是实在之物,但只有生活着的人们,用活着的语言才能真正表述何谓国家。它内在包含着许多矛盾、偏狭、痛苦与茫然,却因共同的时间和空间语境而形成“复调性”,在某个瞬间巧妙地相互照应,形成具有集体性的通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起于历史的废墟,其意义和内容,则要在无数生命经过的瞬间中寻找。因此,国家与叙事似乎具有某种相似性:真实和虚构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实在与隐匿之间的界限都并不清晰。在无数种有关国家的叙事中,视觉叙事显得尤为特殊。它跳脱语言的桎梏,用图像的形式直接撞击“国家”的象征权力。朗格认为,每一种伟大的艺术都有其自身的灵魂,而现在我们可以证明,视觉艺术的“灵魂”便是直接的象征模仿,是从感性认知的层面对历史的一次介入。然而,无论一幅艺术作品有多完美,它都无法被称之为视觉的国家叙事,因为它仅仅是对一种历史瞬间的个人化感知、模仿和再现。将这些凝固的瞬间进行深度发掘、整理,最终以超越的美学眼光和清晰的历史脉络呈现出来,才是视觉叙事的终极形式。而中国美术馆便是抱着这样一种公共使命感,进行着这项工作。
50多年来,国家重大主题性和重大历史性展览策划与研究的成果凝聚着中国美术馆几代学人的智慧与梦想。在这漫长的探索与积累过程中,三个阶段和三种形式构成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美术馆重大主题性展览的国家叙事方式。
第一个阶段,由于建馆之初藏品不足,中国美术馆以面向全国征集参展作品和直接以全国美术展览会的名义举来办展览。如1962年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全国美术展览会”(后称“第三届全国美展”),1965年至1966年举办的“‘泥塑收租院’展览”,1979年的“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美术作品展览”等。这一阶段,虽然中国美术馆很难对展品进行主动选择和研究,但是代表国家收藏的中国美术馆有意识地开始入藏相关美术作品,比如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获奖作品等,以充实其对重大主题性和重大历史性相关作品的收藏。
在此基础上,到第二个阶段,中国美术馆便以馆藏品陈列的方式形成展览内容。以1965年至1966年举办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美术馆部分藏品陈列”为开端,相继推出了“新兴版画60年陈列”“战争·和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馆藏作品陈列”等国家大展。这一阶段,中国美术馆对藏品选择和研究的主动性有了进一步加强。
进入新世纪,在与社会构筑新型关系的过程中,中国美术馆对国家重大主题性展览和重大历史性的策划和研究也进入新阶段——以馆藏作品为主体,以借展品和“以展带藏”的方式,对藏品和展品进行选择及研究,着重展览主题的演绎,创新策展理念,营造出与主题相宜的视觉叙事,逐渐形成重大主题性和重大历史性展览的学术规范。如举办的“光辉历程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美术作品大展”“百年风云·壮志丹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等大型展览。较为成熟的是“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重新梳理了新中国美术创作和现实主义主题之间的关系,涵盖了《讲话》发表以来中国美术方方面面的题材,又详细勾连了同一类主题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其中,既展现出70年以来中国美术发展的概貌,还描绘出期间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图像史诗;2014年国庆期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丹青中国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展出了300件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的经典之作,被转换为史诗般的视觉叙事,以三大主题篇章的形式,让观者深切感受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等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精神力量,同时也彰显出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自身的时代发展与艺术特征,与观者产生共鸣。从而实现了美术馆里藏品价值的新生,展品选择上保持了新旧两种维度:一方面把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喜闻乐见的名家名作拿出来;另一方面,将新的媒体、新的语言引入展览中,从而来诠释展览主题。像“丹青中国梦”这样的国家重大主题性大型展览策划和研究,已经成为中国美术馆担负的几大重任之一。如何在策展与研究中树立起具有中国文化历史精神的“国家叙事”的意识,构建起重大主题性和重大历史性展览的新型样式,使其成为具有文化传承功能的艺术大展,实现国家美术馆的作用,对于当下中国美术馆的学术研究和策展功能而言,都是需要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
历经三个时段策展思路的演变,中国美术馆当下已形成国家叙事大型主题性和重大历史性展览的基本框架——对其主题演绎与提炼,始终抓住四条线索:一是发挥与利用每个国家重大历史性、纪念性主题的文化历史内涵和最新研究成果;二是掌握与运用20世纪以来世界的和中国美术史与美术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使展览在历史的纵深和时代艺术前沿的双重维度中争取达到国家叙事的高度;三是在世界博物馆的范围内主动的调动与暂借与展览主题有关的作品,形成名人名作的展览高度;四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组织全国美术家进行主题性创作,以弥补藏品中个别题材的不足,同时也是在新的历史研究语境中对国家重大主题性和历史性的艺术创作获得新的突破。
二、回到历史现场:以“革命美术”为例
国家的视觉叙事具有不同的层次。在个体的微观层面,国家内在于艺术家个人的生命感知;在单一主题层面,国家被具象化为一种艺术再现的母题(genre)。国家美术馆关于国家视觉叙事的研究与策展,试图综合处理这些不同层次的叙事,从而形成具体的宏大视觉叙事,展现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的复杂面向。在此过程中,艺术作品既是这一叙事的“语言”,更是它的命脉。事实上,艺术有着时代的印迹。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不乏艺术家的身影,他们留下的大量作品,以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真实反映着社会现实与时代发展的主流。因此,艺术作品再现历史,更是历史本身。只有将作品与艺术家放回历史现场,才能真正还原它的价值与意义。基于此,通过加强对国内外馆藏品的研究与运用,强化对藏品的再研究、再发现、再阐释,以找到历史复原与时代前沿、艺术发展中的关联。其中,不但要以名人名作为依托,还要在藏品中寻觅被遮蔽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努力挖掘它们的深刻文化内涵以及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使它们与展览主题发生新的关系,使其价值在与国家重大主题性和历史性展览的主题呼应中产生新的解析与新的能量。
在20世纪中国近现代美术历史中,革命美术是重要的主题和内容,一方面它是构成中国现实主义美术面貌不可或缺的基石;另一方面,革命美术反映了中华民族走上独立自主的艰苦历程,讲述了具有典型意义和价值的中国故事。
2015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由中国美术馆承办的“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其策划方法是遵照中央有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相关精神,在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理念下展开工作,策展思路与策展方法汇聚了我国的党史专家、军史专家、近现代史专家、抗战史专家、艺术史专家和艺术家等相关方面的共同智慧,策展团队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讨论,形成展览策展方案和展览结构。
这个展览荟萃了全国重要美术馆和纪念馆不同历史时期的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题材的优秀藏品;展览遴选了全国老中青美术家,他们紧扣展览主题与时代脉搏,以强烈的责任感投入新的创作,在创作中努力探索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以富有时代特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在文化精神的升华和艺术风格技巧的创新上达到新的高度,抒写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史诗般的壮丽画卷。这些气势磅礴和饱满豪情的美术作品,带领人们走进那段苦难而壮烈的峥嵘岁月,歌颂了中华民族为了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勇于抗争、勇于牺牲、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中流砥柱的伟大作用,展示中国人民珍爱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和决心。
此次展览精选反映抗日战争的作品,按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并取得胜利的时间线索搭建展览结构,形成了三个篇章的总结构。在篇章内部,展览紧扣主题,以对革命美术的研究为基础,分为不同的小节。由此,在遵循抗战的时间线索的同时也观照革命美术发展的内在特点与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例如,展览中抗战时期创作的版画作品独立成篇,目的是为了引导观众走进历史的现场,感受一代画家对战场、苦难的描述。总体来看,该展览既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艰苦历程,也呈现了20世纪美术发展历史中抗展美术的语言演变与风格特质,更在一定程度上构筑了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真实与现实存在。
展览结构由三大篇章构成:第一篇章 “怒吼吧,中国”,此本篇章以“东北硝烟”和 “英雄儿女”全面叙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一篇章作品主要反映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浴血奋战的历史现实。
第二篇章 “全民族抗战”以篇章以“七七号角”、“家破人亡”、“中流砥柱”、“长城战歌”全面叙述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抗战爆发后,各地爱国艺术家怀着豪迈的激情,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斗争中,以艺术为武器,吹响了抗战的“七七号角”。通过对抗日战场的纪录,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刻画,展示出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念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颂扬了中华儿女在前线和敌后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流砥柱的伟大作用。
第三篇章“胜利与和平”此篇章以“正义胜利”和“和平梦想”全面叙述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获得胜利。战争硝烟已然散去,但留给我们的深重创伤和记忆却成为我们永不泯灭的印记。70年来,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忘记这一惨痛历史。这一篇章作品以鲜明的时代特征、饱满的激情记录了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重大历史时刻,表达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从而更好地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该展览汇集几代美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全面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宏篇。这次展览汇聚了全国范围内有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题材的优秀作品,展出作品共来自十个方面:中国美术馆馆藏经典作品(含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全国部分省市级美术馆和纪念馆藏品、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全国美术家的优秀创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冶部宣传部组织的军队系统美术家的优秀创作、文化部组织的各省市文化厅局、各自冶区、新疆建设兵团的美术家的优秀创作、全国重点美术院校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主题性创作的作品、中国美术馆组织的全国雕塑家的优秀作品、个别巳故老艺术家属的相关藏品、特邀老艺术家和藏家的自藏作品、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组织的全国美术家的优秀创作、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国家及省市图书馆的影像资料。可以说,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组织规格最高和调动力量最大的一次国家重大主题性、历史性和纪念性的大型展览。
三、从国家到世界:全球化视野下的“国家叙事”
国家历史的视觉书写,离不开对历史本身的深入解读。不论是中国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还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未来发展,都离不开全球性力量的介入。因此,与外国艺术团队合作,不仅能借助他人的视野更好地讲述中国的故事,更为我们的工作打开了新的视野。
为了让国人欣赏到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中国美术馆的策展团队奔赴俄罗斯进行专题考察与研究,先后与国立中央俄罗斯现代历史博物馆、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国立俄罗斯博物馆、国立博物馆展览中心、答卡吉纳阿斯特拉罕国立美术馆、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研究所、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俄罗斯图拉州美术馆、特维尔州立美术馆、马什科夫伏尔加格勒美术馆、奥列霍沃-祖耶夫斯基地方志博物馆、格列科夫工作室、马涅什博物馆-展览协会以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革命纪念馆等14家重要博物馆、美术馆及艺术机构的研究人员和策展人围绕着展览主题展开学术讨论,并一起进入上述博物馆及机构的库房寻找俄罗斯反映卫国战争以来经典的美术作品,遴选出近百件油画和雕塑,以“胜利,1941-1945!”的主题来统领这一难忘的世界重大主题性和重大历史性展览的灵魂。展览旨在以美术作品史诗般地展现伟大的卫国战争历程中的重大战役与英雄的人民,充分反映了俄罗斯人民为了保卫国家领土的完整,不屈不挠、英勇奋战的精神,这次展览的举办折射出中俄两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憧憬。他们为展览提供了最精彩和最宝贵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中俄两国人民的珍贵友谊与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高度热忱。
这次展览分为“战争和对抗”、“胜利”、“50年代,重回战场”、“60年代,传奇诞生(功勋)”、“记忆”和“永恒的铭记”六个篇章,展览是俄罗斯反法西斯美术作品在中国的第一次大规模地集中展示,这不但为中国人民近距离欣赏俄罗斯经典艺术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同时,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美术活动的举办,使得展览跨越艺术与历史的维度,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展现中俄两国人民共同珍视历史和热爱和平的坚定信心。
最后,我们需要将这项工作与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梳理相区别,一方面,它与艺术史密不可分,美术史中的经典作品及其全新的主题性创作是国家重大主题性和历史性展览的生命所在;另一方面,它跳脱一般艺术史意义上的经典陈列,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和价值观,发掘更具历史启发性和时代意义的经典。这要求策展人从国家叙事的语境中对国内外大量的馆藏作品加以深入考察与长期研究,对其中既能反映具有世界主题性和历史性、中国重大主题性和历史性和中外美术历史及美术现象,又对当前美术创作有学术参照意义的作品,进行学术梳理和展示,让它们跨越时间、空间及观念,在全新的策展理念与语法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与意义。经过实践可以证明以学术深挖藏品和加入全新的创作作品,是形成系统策展理念与策展语言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构建独特的国家叙事的视觉美学,让国家重大主题性和历史性展览以崭新的叙事方式呈现在观者面前,推动美术馆藏品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同时也激活我们这个时艺术家创作的思想与激情,从而谱写出具有国际视野的策划与研究创新的国家叙事的视觉美学。
关键字:国家,美术馆,叙事,主题,历史,历史性,内容标签: 国家 美术馆 叙事 主题 历史 历史性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