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在艺术及至人类的精神动向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长期以来被认为永恒不变、无可非议的价值,开始令人怀疑;另一方面,被人忽视或轻蔑的价值观却被正视和反思。雕塑艺术从传统的雕刻概念转向用现成物构造组合,甚至以为凡有形之物即可称之为“雕塑”,这无疑是对传统概念的冲破和改造。
我们处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尴尬之中,过去的文化形态并未褪色,新的时代精神又迅速萌发。但新旧交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今天的新是明天的旧,今天的创造是明天的传统;新的价值在于前所未有,也意味着创造和发现。试看人的一切行为,自古到今,都是去努力创造一个新的完美的世界。创造是一种选择,艺术家要有创新的精神境界,就应做出选择,就需要客观的我进入新意识。
我选择雕塑作为创作媒体,因为我喜欢立体造型。对我来说,石头、木料、石膏、金属、各种物体都具有造型的可能。值得庆幸的是,现代工业社会给雕塑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源,而材料有时是促发雕塑家创作灵感的原动力,可以说材料往往会引导人们的造型观念。
雕塑史也反映了物质材料的发展史,在一个没有金属矿藏和冶炼技术,只有土与火、石头与木材的时代,只能产生陶器和石刻艺术。艺术家只有根据现有材料造型,才能充分体现材料特性。希腊陶瓶、商周青铜器、玛雅石刻、楚国漆器,都是在特定时空里艺术家对材料特性研究的产物。材料不同,表现形式就不同,因此,材料在艺术创作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欧洲中世纪的建筑,稳定、垂直向上的形式除了宗教的因素,重要的是石块垒砌的原因。20世纪的著名建筑悉尼剧院,可以说是现代材料与现代艺术的赞美诗。巨大的曲面壳体和空间构架,不是传统材料所能胜任的,只有轻质、高强度的线材和板材才能赋之以新颖的造型。新材料带来新的艺术形式,也形成了新的造型观念。
我喜欢依据材料所暗示出的特性创造作品,或是模拟某种材料隐喻主观意念。在选择材料时,力求在物理、生理和心理上的适合,因为不同材料的物性和心理影响不一样,如:板材的伸展、空灵,线材的轻快、紧张,块材的重量充实等。有时也用两种不同形态和质地的材料构造组合,使二者之间的差异性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和谐,这种和谐就是作品意念和形象的诞生。
我所寻求的不是一种风格,而是要开辟更多的可能性,创造情感各异、形态各异的艺术形象。如果把自己束缚在某种格局里,将会导致艺术的死亡。自然的、人文的、传统的、现代的……,对于我来说,这些只是生长素和参照系,重要的不是继承,而是创造。
即兴的成功作品,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而等待这种偶然性的到来,似乎太渺茫。一个成功的形态创造不是即兴一画,或是随意一提,而是对自己欲表达的观念的把握,以及对情态与形态的体验和分析。
关于作品的意念,我不想多作辩解,其内涵不是用语言所能传达。雕塑形态只是一个视觉信号、一个问题、一个启示。我相信,我们既能用现代科技去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能用学识和智慧去解释世界,也能用艺术的直觉去理解世界。
主要艺术简历
个 展
2015年,“开物——傅中望个展”,泉空间,中国,北京
2015年,“构物思迹——傅中望手稿研究展”,合美术馆,中国,武汉
2011年,“轴线——傅中望艺术展”,华侨城西安当代艺术中心,中国,西安
1994年,“临近的新关系——傅中望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中国,北京
主要参展
2015年,“2015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 太原美术馆,中国,太原
2015年,“第11届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国家会议中心,中国,北京
2015年,“城市之光——2015上海城市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博览”,喜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中国,上海
2015年,“无间创想——2015中国公共艺术系列展”,上海七宝万科国际广场,中国,上海
2015年,“第五届厄勒布鲁市Open Art 双年展” ,厄勒布鲁,瑞典
2015年,“我们在一起2015成都公共艺术季”,锦江区太古里,中国,成都
2014年,“他者·距离——两岸当代艺术交流展”,湖北美术馆,中国,武汉;高雄市立美术馆,台湾,高雄
2014年,“西云东语——中国当代艺术研究展”,合美术馆,中国,武汉
2014年,“大漆艺术——2014海峡漆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4年,“第六届中韩现代雕塑交流展”,芜湖市艺术展览馆,中国,芜湖
2013年,“对望——关于中国湖北学派和意大利新艺术的对话: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沙莎瓦多尔宫殿,意大利,威尼斯
2013年,“再肖像——2013三官殿1号艺术展”,湖北美术馆,中国,武汉
2013年,“体积的对话——中国中青年雕塑邀请展”,展洲国际艺术馆,中国,北京
2013年,“无形之行——中国当代艺术展”,湖北美术馆,中国,武汉
2013年,“2013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中国雕塑博物馆;大同和阳美术馆,中国,山西
2013年,“解构与建构——中国当代抽象雕塑展”,湖北美术馆,中国,武汉
2012年,“雕塑2012——三官殿1号艺术展”,湖北美术馆,中国,武汉
2012年,“第四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西溪湿地,中国,杭州
2012年,“对话兵马俑——欧盟与中国雕塑家作品提名展”,湖北美术馆,中国,武汉
2012年,“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德国,布德斯多尔夫
2012年,“再历史——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湖北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石家庄当代美术馆;北京贵点艺术空间,中国,武汉;深圳;石家庄;北京
2011年,“开悟·2011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大同雕塑博物馆,中国,大同
2011年,“清晰的地平线·1978年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1年,“中转——2011三官殿1号艺术展”,湖北美术馆,中国,武汉
2011年,“50把椅子——第5届‘为坐而设计’国际知名设计师作品邀请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0年,“中国性——2010当代艺术研究文献展”,本色美术馆,中国,苏州
2010年,“大漆世界:材质、方法、精神——2010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湖北美术馆,中国,武汉
2009年,“两湖潮流——湖北·湖南当代艺术展1985—2009”,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
2009年,“同行——德中当代艺术展”,武汉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武汉
2009年,“你西我东——中国当代艺术展”,深圳美术馆,中国,深圳
2008年,“转型·建构——2008首届广东雕塑大展”,广东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广州
2008年,“金属之声:中国雕塑学会学术邀请展”,798艺术区文化创意广场金属库,中国,北京
2008年,“视野·形象——国际当代绘画与雕塑邀请展”,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中国,北京
2007年,“中国当代社会艺术展”,俄罗斯特列恰科夫国家美术馆,俄罗斯,莫斯科
2007年,“文脉当代·中国版本艺术展”,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2007年,“和而不同——中国当代雕塑提名展”,炎黄艺术馆,中国,北京
2007年,“第二届美术文献展”,美术文献艺术中心,中国,武汉
2007年,“都市镜像——当代艺术邀请展”,深圳美术馆,中国,深圳
2006年,“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中国,北京
2006年,“开放之路——中国·宋庄第二届艺术节公共雕塑艺术邀请展”,佰富苑环岛向东至美术馆,中国,北京
2005年,“景观:世纪与天堂——成都双年展”,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中国,成都
2005年,“85致敬——2005现代艺术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中国,上海
2005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TS1当代艺术中心第一回展”,北京TSI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2004年,“中国想象——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展”,巴黎杜伊勒里公园,法国,巴黎
2004年,“哈曼斯多夫国际艺术实施计划”,奥地利雕塑协会,维也纳·奥地利
2004年,“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美术文献艺术中心,中国,武汉
2003年,“德国彼得堡市国际雕塑创作营”,彼得堡市,德国,彼得堡
2003年,“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北京;奥地利
2003年,“美国凯尔德克国际艺术交流系列展”,凯尔德克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美国,纽约
2003年,“开放的时代:纪念中国美术馆建馆40周年”,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2002年,“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广东艺术博物院,中国,广州
2002年,“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
2002年,“零点”材料艺术展,海上山艺术馆,中国,上海
2002年,“物言物语——湖北省小幅油画、小型雕塑展”,湖北美术学院展览馆,中国,武汉
2001年,“中国现代水墨画和雕塑展”,塔尔波特莱斯美术画廊,法国,巴黎
2001年,“重新洗牌——当代艺术展”,深圳雕塑院,中国,深圳
2001年,“呼·吸——湖北当代艺术系列展”,湖北美术馆,中国,武汉
2001年,“中国当代雕塑与陶艺展”,香港自然博物馆,中国,香港
2000年,“2000年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西湖公园,中国,杭州
2000年,“与亨利·摩尔对话——中国当代雕塑展”,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
2000年,“2000年69国实验艺术家作品展”,亚克卡地埃当代艺术馆,法国,巴黎
2000年,“第二届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杭州西湖美术馆,中国,杭州
1999年,“形与体——新加坡雕塑艺术节”,新加坡公共艺术机构,新加坡
1999年,“第十四届亚州国际艺术展”,福冈亚洲美术馆,日本福冈
1999年,“第二届当代雕塑年度展”,何香凝美术馆,中国,深圳
1999年,“46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学术邀请展”,霍克艺术会馆,中国,上海
1999年,“世纪之门——中国艺术邀请展”,成都现代艺术馆,中国,成都
1998年,“中国当代美术二十年启示录——美术家作品展”,太庙,中国,北京
1998年,“传统与反思——中国当代艺术展”,德国驻华大使馆,中国,北京
1998年,“第一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何香凝美术馆,中国,深圳
1997年,
1997年,“中国艺术大展”,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北京
1997年,“延续——傅中望、姜杰、展望、隋建国、李秀勤系列个展”,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中国,北京
1997年,“桂林现代雕塑演习营”,桂林国际雕塑公园,中国,桂林
1996年,“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中国美术馆;香港会议中心,中国,北京;香港
1996年,“今天与明天——96中国当代艺术展”,国际艺苑,中国,北京
1996年,“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献展第四回——雕塑与当代文化”,四川美术馆,中国,成都
1995年,“95雕塑与装置艺术提名展”,中国,江苏
1994年,“雕塑1994:隋建国、傅中望、张永见、展望、姜杰系列个展”,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中国,北京
1993年,“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香港艺术中心,汉雅轩,中国,香港
1993年, “海峡两岸雕塑艺术交流展”,台湾高雄美术馆,台湾,高雄
1992年,“首届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杭州
关键字:雕塑,北京,艺术,武汉,湖北,艺术展,内容标签: 雕塑 北京 艺术 武汉 湖北 艺术展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