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具有现代意义和形态的高等美术教育,自上世纪初至今已经历一个世纪,最早的美术教学体系主要受到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的影响较大,因此,严格意义上说我们并没有完全形成独立完整的中国美术教育体系,而在学科划分上,“美术”一直以来只是文学门类下的一个专业(或称为二级学科)。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几年,美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除专业美术院校外,美术学科在各个综合院校中也随处可见。即使是农、医、工、商科等院校,也都无一例外设有美术院系。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许多问题。其实,在世界各地的综合大学中,美术教育的确是十分受重视的,比如在耶鲁、哈佛、普林斯顿这些一流大学也都设有艺术院系或是艺术研究中心,只是这些设置本身不是出自职业教育的需要,而更符合美术教育“通过对艺术灵性的发现和训练,塑造更具完整人格、更加富有创造力的社会人才”的初衷。因此,作为专业院校与综合院校在设置美术学科这个问题上还是应该各有侧重,前者应倾向于培养拔尖型的专业艺术家或是应用型的专业艺术工作者,后者则应更多结合本学校的资源进行开发、结合,更注重综合美术素质的培养。
多年来,我国各个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大致相同,基本是以技能与材料作为划分标准,比如传统的国、油、版、雕,再加上近年新兴起的新媒体艺术等等。一方面,这种分科方式持续多年,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系统,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整套的技术能力,成才期比较短。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缺陷,首先在于从一进校门就已经确定了未来的方向和前途,降低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性和弹性,违背了由广至精的成才模式;其次,此种划分过分强调了单一技术的重要性,而与今天走向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相悖,同时技术至上的培养方式有可能造成培养对象人文修养及观念的缺失。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世界范围内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早在上个世纪初期就进行了变革,将技能型教育变为创造型教育。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实行的技术与观念的分离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完成技术与观念的结合过程。
近年,关于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呼声渐高。2012年,随着艺术学成为独立的门类,美术学科终于摆脱了过去作为依附于文学之下的一个专业的尴尬,而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但门类的独立只能说为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可能,接下来在评估标准重新制定等多方面还面临巨大问题,因此,学科的建构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开展。如何在与时代同步发展中,构建传统与当代性融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新体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下面以山东美术教育和学科近年发展的情况为例,就如何构建合理的美术学科谈两点认识。
其一,学科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山东的美术教育一直以扎实的功底见长,但观念的保守与陈旧也确实成为了限制山东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为了更好地融入国际化教育体系,山东艺术学院将原有的新媒体艺术、公共艺术、综合绘画合并成立实验艺术系,设有实验造型、实验影像、公共实验艺术等三个专业方向。它的成立弥补了过去学院教学中当代观念薄弱的不足,对学院加快国际化合作进程起到实质性作用。
其二,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是完善学科结构的有效手段。比如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自成立起一直实行工作室教学制度,突显名家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工作室教学相对封闭的缺陷,美院针对该问题在每个学期开设大量的跨专业选修课程作为补充,近期又与文化管理学院拟定开通跨学科学分互认的模式,为学生拓宽视野、增强综合人文修养提供了课程保障。
此外参考就业率调整招生规模、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国际交流生互派、举办大师高研班、增设实践教学基地、鼓励教师深造等形式,也都是灵活、有效地改善和弥补学科结构缺陷的良方。
学科构建不是一个简单的分科问题,而是一个因时、因地、因史来建设的系统工程,在这条路上,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模式,因此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才能摸索出一条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充满时代特色的当代美术教育之路。
关键字:艺术,山东,美术教育,专业,教学,综合,美术专业分科内容标签: 艺术 山东 美术教育 专业 教学 综合 美术专业分科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