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美术学院的专业及专业方向长期以来大都是沿袭始建之初的设置,虽后期有所增减、合并,但在专业及方向的名称设置上并没有统一的名称及规范,大多是参照西方美术学科设置模式。总体上,各艺术院校的专业设置是一致的,初期以绘画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为主,后期随着学院发展及市场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逐步增设了艺术史论专业、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业。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及艺术人才需求的增多,在综合大学中也纷纷开设艺术学院或专业,所设专业大都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主,也有少数综合性大学开设了绘画、艺术史论专业。
这种现状直至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全国各高校的艺术专业名称及培养要求规范》方有所改观。而促成这项改变的主要原因就是 “艺术学”从“文学”学科门类中分离出来,成为第十三个学科门类。“艺术学”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五个一级学科。原有的美术专业方向都升格为美术学科。至此,全国高校美术专业设置方有了统一的专业名称规范和明确的人才培养要求。
从2012年起,随着教育部新目录的印发实施,美术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招生工作按新目录执行。这对以“八大美院”为代表的独立专业艺术院校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反而改变了原有专业名称不一致的现象。由于专业艺术院校有自主设置专业的权限,一些专业院校借此时机开设了当代艺术、实验艺术等专业,完善了艺术学院的学科设置。但这项政策的实施对综合大学中的艺术院系影响就不同了,一些原有专业方向名称、定位与新专业目录不一致的美术专业就需要重新申报。同时,教育部在评估了全国各高校美术专业设置和市场对各专业艺术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给一些市场需求饱和专业的申报增加了难度,加之又制定了综合大学艺术类招生人数的限定规则,客观上缩减了综合院校的艺术专业数量及招生人数。
从美术院校近几年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影响美术院校学科建构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社会报考美术专业的生源数量;二是市场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三是艺术研究与学术建设的需要。目前的现状是独立的美术院校由于师资完备、办学历史久及面向全国招生等优势,在招生和学生就业方面压力并不大,学科建构的重心在于如何使学科设置更为科学合理,并逐步增加研究生、博士生的专业数量,突出艺术研究与艺术实践。而综合院校中的美术专业学科设置则侧重贯彻国家文化产业导向及市场对美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年美术专业本科报考人数开始逐渐回落,随着考生和家长对报考艺术类高校日趋理性的态度,在报考之初就开始考虑未来的就业方向,使得原本就与专业美院存在差距的综合大学不得不面向市场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来调整学科设置。侧重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造特色专业,服务社会艺术人才需求已成为综合大学美术专业学科设置的新导向。
美术院校的学科分科会促使高校美术人才的培养定位更加明确,或彰显在艺术研究领域的学术高度,或突出某个专业的办学优势与特色,即达到专业设置与市场对艺术人才需求的结合日趋紧密。
关键字:学科,设置,美术专业,综合大学,名称,教育部,美术院校的学科分科内容标签: 学科 设置 美术专业 综合大学 名称 教育部 美术院校的学科分科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