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杂谈_-建设-信息中心-实体-数字-博物院-信息技术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博物馆,收藏和展示人类文明的场馆,常常被誉为一个城市的窗口,一个国家的名片,一个民族的圣殿。一百多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座博物馆,那就是坐落于江苏省南通市、由

      博物馆,收藏和展示人类文明的场馆,常常被誉为一个城市的窗口,一个国家的名片,一个民族的圣殿。一百多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座博物馆,那就是坐落于江苏省南通市、由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的、现在的南通博物苑。1933年,国家创办了第一座秉承现代博物馆理念的公众博物馆——国立中央博物院(现南京博物院)。由蔡元培、傅斯年等组成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提出了“提倡科学研究,辅助公众教育,以适当之陈列展览,图智识之增进”的建院宗旨,精辟地阐述了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二十一世纪前后,中国大陆兴起了博物馆建设的高潮,各省市纷纷新建、改扩建博物馆,并力求博物馆的建筑具有时代感、震撼力,使博物馆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十多年来博物馆的建设也没有出现消退的迹象,但建设的内容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世纪以前,博物馆以建筑为建设的重点,近十年来慢慢地出现了建筑与内容建设并重的现象,现在开始出现向内容表现与技术应用密切结合转化的趋势。这一系列的变化完全与时代的进步、公众需求的变化同步。二十年以前,大陆的博物馆多数陈旧、简陋,馆舍建筑多数建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博物馆急切需要改变馆舍建筑条件,公众也需要一个舒适、明亮、安全的参观环境。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扩张,仅有富丽堂皇建筑而不重视内容开拓展示的博物馆,已无法满足观众的要求,于是博物馆纷纷加大对展览陈列建设的投入,大力引进本埠鲜见的文化艺术展览,力求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今日的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操纵着社会的变迁方向。博物馆必须适应,并且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才能与时代同步,因此,大量的博物馆开始注重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科技手段与内容展示结合的应用,苦心孤诣地构建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展览。

      当代的中国博物馆中,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应用在多个方面展开,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自控技术等等,一大批新颖的高科技技术争先恐后进入博物馆建设中,包括了对内容的建设、对建筑物本身控制的建设、对公众服务和展示系统的建设。技术应用在横向方面渗透到博物馆业务的各个层面,纵向方面就是开始了内容的数字化建设,各个博物馆信息中心从这个时候开始了从技术部门向业务部门转化的历程。早期的博物馆信息中心更像技术维护部,或者叫维修中心,在博物馆建设过程中,信息中心起到的作用是对将要建成的博物馆的内部的信息化应用的设计和构建,当这个建设过程完成了,信息中心在博物馆里面就容易被慢慢地边缘化,逐步成为了计算机的维护修理中心。但是从本世纪开始,信息中心的业务开始向博物馆各个基础业务部门渗透,从以藏品信息管理为内核的圆心开始,向展示、科研、出版、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渗透,成为了博物馆业务的发动机、助推器,由此信息中心就变成了博物馆内部的基础业务部门。博物馆信息中心的主任们曾多次研讨,信息中心应向哪个方向发展。有人说博物馆信息中心再发展下去,就相当于半个博物馆了:组织与管理建筑智能化弱电工程;面向博物馆管理主要有局域网建设、办公综合管理系统;面向基础业务的有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影像与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系统;面向博物馆展览服务,开展多媒体展示技术、网站系统、导览系统、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面向科研业务,利用遥感技术、GIS技术等开展在考古文物研究方面的应用。在博物馆需求扩展和技术的推动之下,实体博物馆进入了技术竞争的时代。目前我们国家的博物馆尤其是省级博物馆正处于升级换代时期,各地市开始建造博物馆,全国二三十家省市一级的博物馆都在进行新建、改扩建,而且动辄投资都是数亿元。经济相对进步的沿海地区,地市级博物馆也是建造的富丽堂皇,技术应用追求新、奇、特。其他行业中近乎饱和的技术竞争,使得大量的商业技术公司将触角伸向博物馆,在这个行业里形成新一轮的技术竞争。

      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类博物馆,长期以来是属于资金饥渴型的机构。在博物馆没有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绝大部分博物馆的资金非常匮乏。当一旦有了新的工程建设,财政的资金投入量就很大,尤其是现在动辄上亿元,如首都博物馆的总投资达十二亿元,南京博物院的二期改扩建工程建设预计就也会达到十亿元,而正在进行的国家博物馆改造工程投资额更是惊人。现在省级博物馆所进行的馆舍建设,估计投资都在十亿元左右。主导信息技术应用的商业公司满腔热情地积极投身到了博物馆的建设中,他们给博物馆带来了全新的展示手段,更好地诠释了文物、吸引了观众。但是当商业技术公司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主要诉求的时候,就会向博物馆的决策者灌输技术的先进性、新颖性,追求亮点,强调技术最新、最全、不落后,迎合决策者在政绩上的要求,将博物馆带入了技术应用形式的竞争中。

      2009年11月,李长春同志在考察河南省的博物馆时指出,公共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后,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展陈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把博物馆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人民群众文化鉴赏、愉悦身心的精神家园,青少年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第二课堂,中外游客踊跃参观的重要景点,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学术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十余年来,博物馆的信息化应用非常重视创新展陈手段,在详细分析文物资源特色的基础上力图用新的技术形式来予以表现。1998年,河南博物院开通了大陆第一家互联网网站,1999年落成的南京博物院艺术馆大量地利用了多媒体展陈技术,使观众耳目一新,并于次年完成了大陆第一件以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的数字文物,2004年,上海博物馆在自己的网站中推出了青铜馆的三维自由浏览功能,2005年,故宫博物院在展厅中开设了全高清、可无级放大画面的电子画廊。

      目前数字博物馆的建设热潮正在涌起,各地、各种内容的数字博物馆不断出现,但全部是依托互联网而存在的、以数字资源为唯一资源的虚拟博物馆,如大学数字博物馆、中国数字科技馆等。但中国博物馆界对数字博物馆并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大部分学者认为数字博物馆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模式,而是以数字技术为主要基础支撑,以聚合、传播信息达到使用目的,综合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的业态模式。完整意义上的数字博物馆包括了实体博物馆的数字化和虚拟博物馆。在实体博物馆的数字化方面,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面向管理的信息技术应用,比如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影像资料管理系统、博物馆办公管理系统等,这个跟其他机构的信息化应用没有太大的差别;另一个方面是面向陈列的展示及其管理平台,如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展示应用、多媒体展示点的后台集中管理,还有更宽泛的就是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信息技术应用。数字博物馆要以不同的模式面向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有差异性的博物馆服务。人们为什么要到实体博物馆来参观,因为实体博物馆有一个大的、舒适的空间,有一个技术设备优异、完善的环境,有实体的文物藏品,这是实体博物馆的优势,因此受众喜欢到博物馆来汲取知识、来休憩。初次走进博物馆的大部分受众都怀有一种猎奇的心态,博物馆应该去满足这种猎奇的心态。人类都有对新鲜、未知事物好奇的心理活动,博物馆应该鼓励并满足这种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的心态。

      网络创造了虚拟空间,网络的普及造就了虚拟社区,很多人将生活的一部分转移到了这个虚拟的空间,在这里他们成就了以往现实中很难实现的事儿。数字博物馆就是找到一种这种网络虚拟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相结合的方法,让实体博物馆融入虚拟空间中,进而融入公众的生活,最终影响社会精神文化,在社会的根基上实现博物馆的终极目标,那就是传承文明。

    关键字:建设,信息中心,实体,数字,博物院,信息技术,
    内容标签: 建设 信息中心 实体 数字 博物院 信息技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