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国楷书史的集大成时期。这个时期的楷书理论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许多著名的楷书理论都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它们对楷书的关注是多角度的:有的对楷书的文字进行了规范,有的对不同楷书家进行了品评;有的是楷书笔法源流的阐述,有的是楷书技法的总结。可以说,没有一个时代的楷书理论能像唐代那样繁荣。
一、对楷书字形整理研究的著作
就楷书的字形而言,六朝以来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还流行着许多异体文字。唐朝建立以后第一部对楷书字形进行规范的理论著作,即开元年间用楷书重编为四十卷的《说文解字》,后来其字体便被称为“开元文字”。它为楷书字形在唐代的正式确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唐代科举考试要求“楷法遒美”,楷书的好坏直接决定仕途的好坏。为满足科举考试的需要,颜元孙撰写了《干禄字书》一书。这部书把汉字的字形分为正、俗、通三种;后来在大历九年(774),经颜真卿书写而刻成石碑。原石在浙江湖州,久佚。后来此碑又经多次翻刻而得以广泛流传,为楷书的传播和规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大历十一年,国子司业张参撰写了《五经文字》,订正了科举中不可或缺的经典文字。张参的著作至今仍有刻本流传。后来唐玄度对张参《五经文字》进行了补遗,撰成《九经字样》,于开成年间刻于石上,史称“开成石经”。每一经篇的标题为隶书,经文为虞世南、欧阳询风格的正书,刻字端正清晰,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原石现藏西安碑林。这些对楷书字形整理研究理论的出现,为唐楷的定型和传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对楷书书家进行品评的书论
唐代第一部对楷书书家进行品评的著作,即武则天时期李嗣真所撰的《书后品》。这部著作加入了唐代楷书家的品评,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等人。此书特点是在九品之上又添加了一个逸品。所谓“逸品”,大致相当于庾氏九品中的上之上品。登“逸品”的只有四人,其中擅长楷书的有钟繇和王羲之二人。《书后品》在品评楷书作者和作品时,以具有“神技”为最上,从侧面反映出楷书在唐朝的地位。比李嗣真稍晚些的张怀瓘撰写出了“书品论”,也就是著名的《书断》。此著征引繁博,资料丰富,自谓“不虚美,不隐恶,近乎马迁(司马迁)之书也”,可见作者撰写态度是比较严肃的。此书根据书体分了细类,并对书家进行了一一点评,颇多佚闻,极有斟酌。
三、关于楷书笔法传授的论述
到了唐代,人们更加崇尚书写技法,因而也留下了许多有关笔法传授的记载。在陈思的《书苑菁华》中有《传授笔法人名》一文,未标其作者。从汉代蔡邕遇神人而被传授了笔法之说开始,此文共记述了23位书法家的笔法传授事迹。此谱系从蔡邕开始,经钟、王而到六朝,再到隋代智永,进而到唐代名家欧、虞、陆及张旭、徐浩、颜真卿等,大体上知名的楷书家都在其列。这虽然不是一部专门的楷书技法传授图系,但是里面所列的23位书家中有十几位都是楷书名家,也能称得上是一部楷书传授的图谱了。
唐代第一个称得上专门讲述楷书笔法传授的是卢携。其《临池诀》一文首先引用张旭之言,说楷书技法自隋代智永传给虞世南,再传给陆柬之,然后传给了陆彦远。张旭认为,自己的楷书是上承陆彦远而继承了六朝楷法;而卢携自己却认为,智永的从侄王纂以及其孙王涣都擅长书法,也都是智永的继承人。上官仪以虞世南为师,书法成就在王纂之上,又有张志逊成就仅次于王纂。由此可见,当时善楷书之人很多,不止陆氏一家一派,同时更说明唐代以后对楷书技法传授的关注。在其他有关书法历史和文化的书籍中,有些楷书家往往被忽略和遗漏,但在这种关于楷书笔法传授的记载中却留下了他们的名字。从关于楷书技法传授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楷书出自王羲之的后裔,即继承其传统的隋代书家智永。其中唐太宗时期的欧、虞、褚、薛四家,加上陆柬之,这五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后出现了张旭。这一派特别昌盛,可以举出几十位楷书家的名字,如颜真卿、徐浩、柳公权等。需要说明的是,按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一文所说,张旭曾传授钟繇古法,是作为传统的楷书家而被推崇的,并不是狂草书家。
四、对唐楷书写技法研究的著作
在唐代关于楷书研究的理论中,技法研究占有相当大的成分,几乎每一篇书论中都有关于技法的论述。这也是后人称唐“尚法”的主要原因。仅朱长文的《墨池编》与陈思的《书苑菁华》收录的唐楷技法论述就有25篇之多,这里面几乎涉及到了唐楷技法研究的各个方面。
首先是关于楷书基本点画的论述,最有名的要数《永字八法》了。其次是对楷书间架结构进行论述的著作,不但对楷书的笔势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而且还对楷书的偏旁部首进行了讲述。在唐人看来,如果学不好这些细微的书写技法,就不可能创作出正确的楷书作品来。再次是对楷书握笔方法的研究。虽然唐人这些关于执笔方法的研究不是专指楷书的执笔,但是在楷书演变完成的唐代,任何一种执笔法的出现都可能是以写好楷书为目的的,以至于后来这些执笔方法慢慢地适用于其他书体,并流传至今。
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楷书最繁荣的时期。可以说,一般有关楷书的字形、品评、书写技法等各方面的基本问题,在这一时期都已涉及;有关楷书的传统理论在本时期已基本形成。虽然唐代的楷书理论在下一个时代又增加了新的内容而被重新阐发,但是它的基础地位是无法动摇的。在这种意义上说,唐代的楷书理论对于我们研究楷书的性质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都是最宝贵的资料。
关键字:技法,传授,笔法,书家,字形,研究,内容标签: 技法 传授 笔法 书家 字形 研究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