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城”中的艺术品
——偶遇底特律美术馆日本巡展
梵高《自画像》1887年
为期两周的日本游,本来没有去大阪市立美术馆的行程,一次偶然在乘坐地铁时看到梵高《自画像》这幅作品的宣传海报,赶紧打听了一下,得知是底特律美术馆在日本的巡展,于是马上改变行程,来了一场说看就看的展览。
莫奈《剑兰花》1876年
底特律美术馆建成于1885年,综合排名居全美第六,属于美国比较早期的一座美术馆,它收藏了贯穿大西洋的欧洲艺术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的一些城市进入后工业时代,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车城,但在2013年7月正式宣告破产。高达180亿美元负债,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宣告破产的最大城市,因而被称为“鬼城”。然而,令人惊奇的是,美术馆还在营业,还在做着文化普及、改良社会风气的工作。可是当时的市政府将底特律美术馆变成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救命稻草,委托拍卖公司对馆藏估价,打算变卖艺术品来重建城市。
毕加索《读书的女人》1938年
艺术是否应为破产买单? 如果梵高知道自己的自画像会成为一个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并且会被送上拍卖台,为救美国的一座城市,我不知他会是什么反应?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最后在美国政府、企业家、市民以及慈善基金会等方面的保护下,美术馆的藏品才得以保留,我也才能够在这次出游途中有幸看到这些原作。
马蒂斯《窗户》1916年
底特律美术馆收藏有从古埃及到现当代的艺术品超过65000件。此次日本巡展带有作品52件,从2016年7月9日到2016年9月25日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展出。展品分为四个部分:印象派、后印象派、20世纪德国绘画以及20世纪法国绘画。涉及艺术家包括梵高、毕加索、莫奈、毕沙罗、高更、雷诺阿、塞尚、马蒂斯、莫迪里阿尼等大师。其中梵高与马蒂斯的画作都是首次购入美国的佳作。
雷诺阿《白衣小丑》1901—02年
雷诺阿《坐着的浴女》1903—06年
毕沙罗《小道》1889年
从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各地兴起产业革命以及市民革命,受此影响美术界引起很大变革。在法国,以巴黎为中心急剧现代化的同时,印象派这种表现形式诞生。虽然当时主流还是学院派绘画,但在19世纪中,传统的主题,理想化的表达方式,逐渐被近现代画家所替代。莫奈、德加、雷诺阿等为中心,在1874年后不断举办画展,以此为契机印象派被人所熟识。学院派传统保守,印象派比较前卫,他们重视在户外创作,将眼睛所看到的光线、大气,以短时表现。不用轮廓线,以圆点表现,注重空气、光的变化移动,构图大胆,追求革新表现。
高更《自画像》1893年
塞尚《洗澡者》1880年
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派鼓舞的艺术家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而是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的后印象派时代,以梵高、塞尚、高更为代表。
毕加索《丑角的头》1905年
毕加索《坐在扶手椅上的女人》1923年
马蒂斯《罂粟花》1919年
迪克斯《自画像》1912年
0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科学、技术、信息飞速发展。都市化、国际化也在推进,瞬息万变下各种领域理论和价值观从根本上颠覆,法国、德国绘画带来了现代派的新局面,以迪克斯、马蒂斯、毕加索、莫迪里阿尼等艺术家作品为代表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莫迪里阿尼《女肖像》1917—20年
莫迪里阿尼《男肖像》1916年
莫迪里阿尼《戴帽子的年轻人》1919年
雷东《召唤蝴蝶》1910—12年
丹尼斯《图卢兹》1892年
瓦洛东《睡衣滑落到膝间的浴女》1904年
这些都是精品,参观者能够以绘画了解底特律的历史及作品价值。美术馆的初衷希望人们能喜欢这些作品,同时喜欢这个美术馆。艺术是鼓舞人的工具,使人们不分国界、不分文化而因为艺术走得更近,希望能深受鼓舞来底特律参观。
(文章转载至我想静静谈艺术公众号)
关键字:梵高,毕加索,印象派,雷诺,自画像,美国,内容标签: 梵高 毕加索 印象派 雷诺 自画像 美国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