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从《清明上河图》和山西高平开化寺宋代壁画的比对看北宋民俗的不同侧面_-开化-北宋-清明上河图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美国历史学家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也说,宋朝是“中国的黄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美国历史学家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也说,宋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而我们能看到的宋代又是什么样的呢?幸亏有绘画和壁画作品传下来,让我们可以从中直观地了解一些宋代人的生活、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这两类题材所反映的北宋时期不同的世俗侧面。

      壁画艺术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从唐五代进入北宋以后,有了独特的时代风格面貌。其中比较显著的是神圣感越来越削弱,世俗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不管是绘画、雕塑、石刻等等都概莫能外。壁画作为寺庙道观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审美的进步,同样也充分体现出了这种时代的风格。

      提到北宋表现世俗生活的艺术作品,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不管后世如何揣测这幅伟大的作品的创作动机和有着什么样的时代密码,它是充分反映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时代画卷却是不容置疑的。

      《清明上河图》记录和反映的是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是一幅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的艺术画卷。作品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有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还穿插了各种民俗的生产、生活活动,充满了时代特点。

      画面中有热闹的市区街道、高大的城楼、鳞次栉比的房屋;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办公场所------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的专门经营,还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整面修容……各行各业,可谓丰富。

      人物刻画上,有做生意的商贾、看街景的士绅、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乘轿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孩子……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各呈其面。作品真实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形神兼备的高度。

      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宋徽宗赵佶在位25年(1100年—1126年)。历史上通行的观点认为《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进献给徽宗。

      对于张择端的身世,史书上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因此认为《清明上河图》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张在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等等都只能是猜测。

      目前有关《清明上河图》及作者的资料只有71个字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后面第一个题跋者,是距北宋灭亡五十八年后的金代人张著的跋文。跋文全文如下:"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张著的题跋是关于张择端身世最早的记载,也是世上惟一的记载(可称为孤证)。

      因此,我们在假定《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和第一个收藏者是宋徽宗之后,《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便可以初步推断为1100年前后。

      我们花了较大的篇幅来讨论《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是因为我们要讨论它和开化寺宋代壁画的创作时间的先后,并从中找出时代风格对二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创建于晚唐昭宗时期,重建于北宋熙宁六年(1073)到绍圣三年(1096)的高平开化寺,

      今存的大雄宝殿内东、西、北三壁保存了一批宋代壁画。西壁壁画分三组,都是中间画说法图,两侧画经文故事,如《须阐提太子本生》、《善友太子本生》等。各组皆有榜题位置,但多未写上文字说明,似未最后完成。北壁东西两面画《鹿女本生》故事等,下方画男女供养人行列。东壁画佛像三铺,画工较差,残损严重。

      据墙上题记,可知是画工郭发于宋哲宗三年(1096)前后陆续完成。东壁可能更晚,由别的画工画成。也有人认为东壁较早,由于画艺不精,东主不满,才换由郭发来继续完成。具体情况如何,已不可知。除东壁外,整个壁画构图严谨,用笔遒劲,设色妍丽,人物冠饰及建筑物上大量施用沥粉贴金,画面辉煌灿烂,为宋代壁画中的精品。

      解放后,有盗贼以为金碧辉煌的壁画中有大量的黄金,便于深夜潜入,盗剔了壁画上的贴金,使壁画遭受了一次大的劫难。

      因为郭发的题记,我们知道了壁画的准确创作年代:1096年,其时,距《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1100年前后,只有参考性的四年时间。因此,我们得出开化寺宋代壁画和《清明上河图》完成于基本相同的时间段,二者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的结论,应该是问题不大的。所不同者,开化寺壁画侧重于佛教题材,以反映民间世俗生活为辅;

      《清明上河图》则完全是对市井俗世生活的生动反映。后者作为皇家收藏的作品,作者在充分表现皇城市井生活百态的同时,刻画描写了乞丐出没的形象,已经是相当真实地反映生活了。而开化寺壁画则从救世度人的角度,渲染了人间此岸和人性的种种卑劣,因此,出现盗贼入室、行刑活埋的场景,就显得自然而然了。这是二者反映北宋时期社会风俗面貌最大的不同点。

      这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壁画是为宗教服务的,因此,它对现实世俗生活的描摹,就必然选择宗教的视角和切入点。以《华色比丘尼经变》为例,华色比丘尼是一位惨遭不幸,受尽欺凌的女性形象。她原来只是一位普通妇女,丈夫在与她回娘家的途中,不幸被毒蛇咬死,她的一个幼子被饿虎吞食,另外两个孩子被洪水淹没,其后又传来娘家父母因房屋失火而丧生的噩耗,自己又被强盗掳去为妻,为断其思子之念,强盗竟然将其仅存的幼子剁成肉块------强盗被抓后,被判极刑,她也将被一同处死。这样一个可谓不幸到极致的妇女,佛祖没有忽视她,在佛祖的搭救下,她终于死里逃生,后得到释迦点化,皈依佛门,自此脱离苦海。

      这样一个苦难的经变故事,在壁画中的表现,虽然被简化和改造成了强盗仗剑威逼、强盗和该妇女一起被官府抓获,处以“生埋”之刑、佛祖解厄的简单过程,但是壁画中视觉的冲击力、场景的设置、人物的服装、建筑和家具的样式、官员的组成------无一不是北宋时期最真实的世俗生活的再现。

      需要说明的是壁画中“生埋”的场景和宋代的刑法有些出入,宋代“五刑”并无“生埋”之说,即便处决,也不允许当场掩埋。据史料记载,官方于市中处决犯人:“遣他官与掌狱官同监,量差人防护,仍先给酒食,听亲戚辞决,示以犯状,不得掩塞其口及令人众奔譟。并以未、申时行决,经宿乃许收瘗。”由此我们从壁画中可以看出,行刑的场面是和法条的记载相吻合,而行刑的方式则更多地是为了表现救危济困的宗教作用。

      开化寺宋代壁画和《清明上河图》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点我们可以从壁画和画作对人物神情的刻画中可以找到端倪。壁画中妇女见到太子时,不同年龄段的人物表现出的不同神态,实在堪称人物画的经典场景:年老的喜悦、赞叹;中年的欢喜、艳羡;年轻的震惊、爱慕,各色人等的心理活动都恰如其分地得到了准确的描绘。

      《清明上河图》中一个商贩听到税务官告知要交的税款后,大吃一惊的表情,和后排官员见怪不怪的回头看了一眼的神情,形成鲜明对比。

      《清明上河图》中对当时科技成就发展的一些反映,如对各种船舶的描绘,对宋代的造船业、内河航运、航海业的发展和状况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视觉资料。开化寺宋代壁画中,船舶形象的表现,虽不及《清明上河图》反映的那么丰富,但对前者的补充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

      山西省远离海岸线,在这里出现航海船运的画面,固然是经变故事的需要,但准确的描绘出,据有关专家考证为“福建船”的这件事情本身,至少可以给我们两个启发,一是航海业的深入人心,二是壁画绘本可能的流通和普及。在当时可能已经是一种常态了。

      北宋时期,国家对外贸易较唐代更为繁荣。政府在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地都设立了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检查进出口船舶,并征收商税,且税率不低。图中就有商人听到税款额后,大吃一惊的神态描写。

      北宋初年,从海舶抽取的税率每年达五十万贯,后来又上升为二百万贯,成为北宋政府的一项重要收入。航海运的发展,也为指南针的传播,提供了可能。

      纺织机器的细致描绘,更是补充了《清明上河图》中对部分手工业未能反映的一些缺憾。

      我们国家的棉纺织技术的发展,是宋末元初,随着棉花大量种植开始的,不能忘记的是元代松江地区的黄道婆。但是不能因此说我们的纺织技术,到了宋代才开始发展。中国古代的纺织麻、葛、丝的活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汉代各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宋代的缂丝技术,当时在国际上就已经达到了绝对的领先地位。宋《天工开物》就对当时的各类纺织机器做了一定的描绘。

      壁画中的机器就是由汉代发展而来的一种可以手脚并用的单综织机。欧洲直到六世纪才开始出现这类织机,到十三世纪才大量使用。开元寺壁画为我们提供了最直观的实物信息。

      壁画中的宋代家具的出现,同样为我们了解唐宋间家具的发展和变化,提供了宝贵的视觉资料。

      壁画和《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给我们提供解读的信息太多了,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地提出一些研究的思路。

      可以这样说,开化寺宋代壁画对风俗民情的刻画,弥补了《清明上河图》对当时各个社会层面描写的不足,堪称表现北宋时期的宗教、风俗的重要画卷,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艺术价值。在今天遗存的各时期壁画作品中也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仔细欣赏。

      江苏省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会

      2016年8月10日至8月29日

      吴祖清完稿于南京古心堂

      

      主要参考书目资料

      1、《中国壁画史》 楚启思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3.3

      2、《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导览》余辉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3、《宋代美学史》 吴功正   凤凰出版传媒 2007年

      4、 《山西古代壁画珍品典藏》(卷一)壁画艺术博物馆  2016年5月

      5、《中国古代史常识》(专题部分)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0年

      6、《中国古代史常识》(隋唐五代宋元部分)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0年

      7、《山西高平开化寺壁画》金维诺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1年

      8、《高平开化寺壁画》品丰   重庆出版社 2001年

      9、《由开化寺壁画艺术看宋代的社会风俗》夏淳 《新视觉艺术》2009年第3期

      10、《高平开化寺宋代壁画中的古船结构与特征研究》  徐岩红 《美术大观》2009.12

      11、《高平开化寺北宋壁画中的人文世界》  皮庆生《山西档案》2012.3

      12、《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宋代壁画的艺术特色》  孙文艳《山西档案》2012.3

    关键字:开化,北宋,清明上河图,
    内容标签: 开化 北宋 清明上河图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