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古生态学科组研究员吕厚远与国内外同行合作,针对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寺遗址和西安汉阳陵陪葬坑出土的疑似茶叶食物残体,开展了系统的植物鉴定和年代学分析工作。
科学家们首先通过分析中国45种现代茶、茶科及近缘植物的植钙体形态,发现茶叶与其他植物进行区分的四类植钙体。其次是通过对现代茶叶等标准样品的色谱—质谱分析,明确鉴定茶叶的两个生物标志物:咖啡因、茶氨酸。
吕厚远介绍说,通过碳-14年龄测定,证明故如甲木寺遗址出土植物的年龄距今约1800年左右,属于西藏古象雄王国时期。汉阳陵出土植物年龄约为2100年左右,与历史文献吻合。两份植物样品均含有只有茶叶才能同时具有的茶叶—植钙体、丰富的茶氨酸及咖啡因等证据,确认这些植物遗存都是茶叶。
由于古代茶叶难保存、难发现、缺少鉴定方法,此前的最早茶叶实物发现于中国北宋时期的墓葬中,并且也没有茶叶在唐朝以前进入新疆地区或青藏高原的任何证据。
记者了解到,中国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从1988年开始对汉阳陵进行考古,在陵墓封土四周发现了86座外藏坑。考古学家从陪葬坑中发现“树叶状东西”后送到中国科学院。现在发现的这些茶叶是由茶芽制成,品质较高。汉阳陵即汉景帝刘启墓(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41年),史书记载他喜欢饮茶。
吕厚远还表示,高寒环境的青藏高原不生长茶树,印度也仅有200多年的种茶历史。“故如甲木出土的茶叶表明,至少在1800年前,茶叶已经通过古丝绸之路的一个分支,被输送到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
这项研究已发表在英国《杂志》推出的期刊《科学报告》。伦敦大学学者多里安·富勒评论称,“现代科学能够揭示以前不知道的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细节”。(完)
关键字:茶叶,青藏高原,植物
内容标签: 茶叶 青藏高原 植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