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协助下,人们利用拓片解析墓志铭铭文,终于确定了这11块墓志铭的“身份”。总体来说,11块墓志铭来自明清时期,其中:明代5合(合,考古规范用语,一合为两块),清代1块。
明代5合墓志铭基本完整,分别用篆体和楷体书写,字迹工整、清晰,其中:有4合系家族墓志铭,墓志的主人为钱棨,是明代明威将军,曾在宁夏卫任职,官职为左屯卫指挥僉事(正四品);有1合系明镇国将军何公太淑人马氏合葬墓志,主人公曾在宁夏任职,因军功卓著升任宁夏左卫指挥使。清代1块墓志已残缺,墓志名称已无法辨认,但从铭文中可看到“雍正年间”字样,故确定为清代墓志铭。
随着墓志铭被确定“身份”,人们不禁对当年墓主人埋葬之地有所猜想。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这11块墓志铭可能出自贺兰县县级文保单位“明墓葬”,那里附近有汉延渠经过,且地势平缓,明清时期为人们安葬故人的地方。如今“明墓葬”上是农田,可能地下还埋藏着很多秘密,但已不能随便挖出来示人。作为贺兰县“明墓葬”的代表,对这11块墓志铭的所有研究成果今后将被写进宁夏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在编纂的《宁夏墓志铭解码》(暂定名)一书中。
本报记者 乔建萍 通讯员 陈洪龙 文/图
关键字:墓志铭,贺兰县,宁夏
内容标签: 墓志铭 贺兰县 宁夏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