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李渊父子利用农民起义的力量建立起统一的唐王朝。使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佛教文化作为唐代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达到了鼎盛阶段。佛教造像也呈现出了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独特审美趣味。
西安碑林博物馆《长安佛韵》展厅里的这件菩萨造像,堪称时代的精品。这尊造像刻于唐代,由一整块汉白玉雕凿而成,高110厘米,出土于唐大明宫遗址范围,从其上乘的石质,体量之大,雕刻之精细能看出原应为唐代皇宫内供奉之物。
菩萨像出土时头部及双臂、双脚均残缺,但观其残身却不减那动人的曼妙身姿。这尊菩萨像上身袒露,左肩斜披一缕轻纱,下腰束露脐薄柔透体的长裙,服饰华美小腹微挺,若烟笼水洗,纹线流畅自然,匀称健美的躯体曲线暴露无遗。裸露的肌肤丰满润泽,富有弹性。长发垂肩,呈现卷状,有很明显的波斯人发型特点。体态丰腴,身体重心向左微倾,腰肢扭动呈S形,动感强烈。而两个膝盖骨透过轻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大小差异,是由于站立时着力点不同出现的情况,雕刻如此细腻,让人惊叹。该造像虽然胳膊、头部均已残缺,却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思。雕刻精细巧妙,展现出了唐代雕刻技艺的高超。造型呈现出年轻女性婀娜多姿的风采,衣纹线条简洁流畅,披巾和蝉翼般的裙衣飘拂,有流水般的身体韵律,犹如被水浸湿般,呈现半透明状,追求裸露的肉体美和力量感。颈戴镶满晶莹宝珠的华美项饰,璎珞小巧精致,既华丽典雅又不繁琐,落落大方,使雕像显得更加高贵精美。
只可惜菩萨残手断臂,可能跟唐武宗“会昌法难”有关,唐代宗教政策比较宽松,佛教经济的极度膨胀影响了国家税收,励精图治希望中兴唐朝的唐武宗李炎在会昌五年(845年)下令灭佛,对佛教是一次灭顶之灾。
盛唐时期,中国人朝气蓬勃,自信满满,以胖为美,形式美的观念积淀过程同样以人自身为根据,因此唐代的雕塑艺术虽仍未完全摆脱宗教的羁绊,但艺术上已完全进入成熟阶段。这尊白玉造像趋于女性化,菩萨娴静的体态,华贵而含蓄,但并不过分强调女性特征。是一件受到印度菩萨样式影响的艺术珍品,体现了中和、典雅的东方美学风韵和独特的长安艺术风格,被赞誉为“东方断臂维纳斯”。(金叶)
关键字:造像,唐代,菩萨
内容标签: 造像 唐代 菩萨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