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亦安画廊新增台北空间,由集策展、评论、编辑、艺术经纪等各种职务于一身的黄亚纪主持。1998年从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黄亚纪赴美、日学习当代艺术与摄影,经历台北、上海、东京、伦敦等地画廊工作,与亦安画廊结下不解之缘。她长期为各大艺术杂志撰写当代艺术评论,翻译出版荒木经惟、森山大道、中平卓马、杉本博司等知名摄影家的著作。对摄影的深刻理解使她的文字精辟而富于观点,总能瞬间击中读者内心,并产生强大的共鸣。
《写真物语》黄亚纪(编译)
《荒木经惟·写真=爱:直到生命尽头,我依然相信写真》黄亚纪(译)
对于黄亚纪来说,摄影一直是她最喜欢的一门艺术,在她个人的艺术品收藏中,摄影所占的比例也是最大的。但在经营摄影艺术作品时,黄亚纪遇到很多问题:“除了市场不成熟和对摄影的认知不够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无论在中国大陆还是台湾,都没有足够好的摄影创作者。如果单纯考虑在亚洲或在本地做一个摄影画廊的话,不可能全部介绍外国的摄影家,还是需要当地有足够的艺术家。这不是单纯从成本考量,画廊的意义还是在于要跟本地有大的连接性,这是我目前还不大可能做一个纯摄影画廊最大的难题。”
《决斗写真论》黄亚纪(译)
尽管遇到很多问题,黄亚纪对摄影仍然非常乐观:“台北亦安是去年成立的,去年到今年我觉得大家对摄影的认知和摄影的市场都还比较好,我刚好在一个不错的时机跨入这个领域,所以我还很乐观。”接下来的工作也与摄影息息相关,“书还是要写的,我出过一本《写真物语》,1990年代以后的还没有写,准备写完,另外要出一本摄影的评论集。至于画廊部分,我们希望今年下半年在台北做一个中国摄影家的展览。”
中平卓马 《Documentary》
“拿着莱卡拍照和真正理解摄影的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人们愿意买好的器材,但是不愿花精力去了解摄影史。我以前开玩笑说,如果所有这些拿摄影机的人都了解摄影史,心中都有喜爱的大师,一生中能购买一张大师的摄影作品,那么摄影的市场会有多大!所以这个教育空间还很大。”
森山大道 《我的写真全貌》黄亚纪(译)
杉本博司 《直到长出青苔》黄亚纪(译)
《Let's新城记》:L黄亚纪:H
L:对您影响最大的摄影家有哪些?
H:对我影响最大的摄影家有两位,而且很奇怪我自己的摄影喜好都是以黑白为主,一个是威廉·艾格斯顿,他是美国彩色摄影的始祖,另一位是中平卓马。而森山大道自己说过中平卓马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朋友和对手,因为中平卓马创造了那种摇晃的风格后,森山大道其实把它承继下来了。而中平卓马后来否定了自己的一切,烧毁了自己的作品,并且丧失了记忆,再醒来的时候他就不再拍黑白摄影而是拍彩色作品了。当我看到他的彩色摄影后觉得,这是超越一切彩色摄影的作品,不可能有比这更彩色摄影的彩色摄影了。他是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一位摄影家。
中平卓马作品在黄亚纪2009年策划的《实文件》画廊群展中
中平卓马《Untitled》2004©Takuma Nakahira
L:您怎样来评价一件摄影作品?您认为好的作品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H:首先是画面,就像阅读文字会打动人心一样,不管是何种视觉形态的艺术作品,首先画面要能直指人心。当然画面会有各种情绪,可能是非常激烈的,也可能是非常宁静的,所以我认为视觉艺术首先要看的就是画面。其次会看细节,包括了色彩的呈现或相纸的选择。一件摄影作品的成功除了拍摄的瞬间以外,后续工作还是很重要的,包括作品的大小、纸质、冲印的方式、装裱方式等等。当然最开始还是取决于作品的内容,也就是视觉,而内容成功的条件又因为艺术家的表现或拍摄对象而有所不同。只有多看作品才能理解作品本身究竟好在哪里,遇见原作才能充分感受,我们的画廊也一直在做这件事。虽然摄影市场不景气,但我们还是举办很多摄影展,看原作的经验还是最重要的。
须田一政 《风姿花传》山形县-银山温泉 1976年©Issei Suda
须田一政 《人间的记忆》东京-饭田桥 1976年©Issei Suda
亦安画廊台北2015年举办森山大道《A Room》个展现场图
L:由于技术、传播等壁垒的打破,在摄影变得更加容易的情况下,人们对什么是好的摄影反而更加迷惑,您怎么看?H:我也在思考摄影未来到底会怎么发展,确实会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出来,比如最近出了一个“森山大道”App,用这个App就能拍摄出跟森山大道一样的照片。但是过去的东西是否不再那么独特呢,我个人的回答是既是也不是。确实很多人似乎可以把效果拍得跟所谓大师很像,但我个人还是觉得就像中平卓马的作品,大师们看起来随意普通的照片,可是你怎么也拍不出那种感觉和触动,摄影还是个人内心的反射。
森山大道《光与影》1982 ©Daido Moriyama
森山大道《A Room》1970-2000 © Daido Moriyama
L:摄影创作者如何拍出自己的风格?
H:7月森山大道的作品在台湾展览时,有位创作者说很喜欢森山的作品,也受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他拿着自己的作品去画廊时,画廊却因为作品太像森山大道而拒绝了他。于是他问该怎么办。森山大道回答得很妙,他说:“一个人在创作过程中一定会有模仿的阶段,你问我怎么办?我只能告诉你,继续拍,在拍的过程中再慢慢找到自己的风格。”我觉得森山讲的是一条成功的路径,但有的人可能会一辈子也找不到自己的风格。这还是跟人的天分有关吧,虽然我们同时强调天分和努力,但艺术天分是很难通过努力得到的。如果有什么建议的话,就是永远不要用摄影去考虑摄影。在摄影上取得成功的人对摄影的体悟都不是来自摄影,而是来自其他地方,所以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摄影里,要拥有对社会、对美、对人的理解。其实无论是哪种创作都是这样,最后一定是全面表现出你的人格。
森山大道《Documentary 93 》(’86.6东京都・世田谷区) 1986 © Daido Moriyama
森山大道《MISAWA》1971 © Daido Moriyama
L: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成像等硬件软件的发展打破了技术的壁垒,成本也降低,摄影似乎回到了“民主”这个本质上,这对现在摄影的创作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H:数码拍摄跟我日常所接触的影像和拍下来的东西有很多不同。确实,现在从拍摄到制作已经非常简单,那么什么能让我们被真正地感动,或者能够继续留存下去?我觉得在一个影像快速流通的世界,好的东西反而是更显而易见的。当你有越多选择的时候常常会发现,真正欣赏的其实就只是这么一两件。
亦安画廊台北2014年举办《景——荒木经惟、森山大道、须田一政、植田正治》展览现场图
L:您觉得摄影未来会走向什么方向,创作和大的摄影环境会怎样?
H:还是会有很多不同的路线。首先古典型的摄影会一直存在,但是这类的摄影不一定是非数码的,数码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这种古典气息的摄影会一直存在,比如须田一政或亚当斯这样的古典摄影家,我认为他们的重要性会继续上升。但是另一方面,摄影的创作会趋近更为突破媒材的哲学性的发展,不仅是涉及到视觉的东西,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要带进来。
亦安画廊台北2015年举办森山大道《A Room》个展现场图
L:摄影收藏的难点是什么?该如何去进行收藏?
H:摄影之所以在收藏上显得弱势还是因为教育的关系,不仅是单纯的摄影教育,而是全面的美学教育。另外就牵扯到大家对收藏概念从以前到现在的变化,现在毕竟大家有所谓资金运作—把艺术品当做资产的概念,那就需要有增值的空间,而摄影作品因为是复数性的,确实在增值空间上相比单件的艺术品会相对少一些。但是在欧洲这些都不构成问题,因为收藏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把收藏当做资产,而当做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概念不太一样。
亦安画廊台北2015年举办森山大道《A Room》个展现场图
黄亚纪(攝影:王琬瑜)
关键字:台北,画廊,山大,摄影,会有,摄影家,写真,摄影内容标签: 台北 画廊 山大 摄影 会有 摄影家 写真 摄影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