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与沃克、罗伯特,还有安迪一起的旅行 谈斯蒂芬·肖尔_埃文斯-斯蒂芬-罗伯特-美国-霍尔-照片

    分类栏目:当代艺术

    条评论

    《不寻常的场所》(UncommonPlaces),斯蒂芬·肖尔如果说沃克·埃文斯(WalkerEvans)和罗伯特·

    《不寻常的场所》(Uncommon Places),斯蒂芬·肖尔

    如果说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和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建立了一种“在路上”(on the road)的摄影传统,那么斯蒂芬·肖尔就是他们的直接继承者。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肖尔驱车成千上万英里在美国的土地上穿梭,在他拍下的那些细节丰富的照片中,充斥着已经被打上了时间烙印的汽车、标牌、建筑等美国文化留下的痕迹,而如今已经56岁的他依然在不停地拍照、教书。最近,光圈出版社重新出版了这本广受好评的画册——《不寻常的场所》(Uncommon Places)增订版,从色彩质量到图像结构,每张照片都回荡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精神。

    《美国照片》(American Photograph),沃克·埃文斯

    《Moving Truck and Bureau Mirror  》,沃克·埃文斯,1929年

    《City Lunch Counter, New York》,沃克·埃文斯,1929年

    沃克·埃文斯那本影响深远的《美国照片》(American Photograph),不仅记录同时也定义了20世纪30年代。照片中的车辆、服装、广告牌无疑带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特征,但埃文斯使用的拍摄装备也决定了它们呈现出来的样子。8×10大画幅相机的几何构成,以及那时能够使用的低速黑白胶片都使他的观察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也是为什么他的照片看起来像是冻结的时间切片的原因之一。

    《美国人》(American),罗伯特·弗兰克

    《Bar, Gallup, New Mexico》,罗伯特·弗兰克,1955-1956年

    《Chicago》,罗伯特·弗兰克,1956年

    在20世纪50年代,35毫米相机让罗伯特·弗兰克能够更加随机应变地拍摄,也让他在构图上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弗兰克手持徕卡相机并将其举出正在行驶的车窗外进行拍摄,其照片中倾斜的地平线彻底改变了摄影。《美国人》中的照片充斥着的直觉和能量,完全得益于35毫米相机带来的全新的机动性,就连照片中的噪点也是那个时代摄影胶片的效果之一,与同属于那个时代的黑白电视的静态广播噪声相呼应,后者也是一种还没有发挥其光学清晰度潜力的新技术。

    《El Paso Street, El Paso, Texas》,斯蒂芬·肖尔,1975年

    《Broad Street, Regina, Saskatchewan》,斯蒂芬·肖尔,1974年

    《美国表面》(American Surfaces),斯蒂芬·肖尔

    《West Palm Beach, Florida》,斯蒂芬·肖尔,1973年

    《New York City, New York》,斯蒂芬·肖尔,1972年

    肖尔1972年拍摄的系列照片《美国表面》(American Surfaces)中包含上千张 3×5英寸的日常事物的快照,如一台放在他床边的收音机、一间厕所、一盘鸡蛋、一本打开的书或一间店铺的正面。这仿佛是一次对其每天生活的视觉记录,而事实上这更像是用一系列自拍像“对将重复作为单调视觉模式的沃霍尔式概念”的一次模仿,从而让事物的“它性”(itness)),即“它”的真实,浮出表面。

    《Holden Street, North Adams, Massachusetts》,斯蒂芬·肖尔,1974年

    1973年,在为拍摄《不寻常的场所》所进行的第一次公路旅行中——这次他开了几千英里——肖尔每天都会列出一张清单,包括他吃了什么东西,开了多远的路,在电视上或者电影里看到了什么,拍了多少张照片,以及他寄出了多少张明信片(这是他早期所做的一个项目,即偷偷从杂货店或汽车用品商店寄明信片)。这种记述一方面源自20世纪60年代观念艺术的影响,另一方面出自肖尔自己对艺术的思考。那些早年的日记,无论是文字的还是图片的,对他来说代表了对能够以“某种特定的外部世界的现实和事物,描绘一天的生活或者一个活动”的方式的迷恋。

    从《美国表面》到《不寻常的场所》,肖尔追求的目标从观念上的转到了感知上的,他的照片变得具有更强的形式精确性,就像是为了司法审查拍摄的物品记录。但同时,《不寻常的场所》中的作品深深根植于严肃的纪实摄影传统,因此它同样也表现了一种“纯粹的发现”。

    《St. SabasMonastery, Judean Desert》,斯蒂芬·肖尔,2009年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探险者,我所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带到这个国家的其他地方,同时也要看看那些地方都有些什么。”他说,“每当我走进车里出发去开始这样一次旅程的时候,我总是很享受连续几天在一条路上不停开着的乐趣。”

    那些在汽车旅馆里、在晚餐间、在购物中心里面拍摄的照片,都证明旅行者正在进行一场发现之旅,目标不是什么奇观景致或者付费活动,与此相反,那是对生活中普通一面的揭示。

    《Area 2, Noguchi Museum, Queens, New York》,斯蒂芬·肖尔,2013年

    肖尔的照片是描绘性的,近乎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让观者在思忖照片的时候不会产生任何疑惑。沃霍尔对这组作品的影响就体现在这里,也正是这一点让我们感受到只属于那个10年的气息。与此同时,沃克·埃文斯的影响依然在画面中徘徊不散。肖尔也同意这一点,他说:“如果说摄影世界中有哪个人是我的想法的源泉和学习的对象,那么这个人就是沃克·埃文斯。”

    肖尔的照片并不像埃文斯的照片那样严肃。在他漠然无情的照片下总是潜藏着一丝荒诞,就好像是他长久地注视着眼前的现实后,也许会在拍摄照片前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想想沃克·埃文斯那恍惚的状态。

    注:文章节选自中国摄影出版社《弗兰克之后的摄影》

     

    关键字:埃文斯,斯蒂芬,罗伯特,美国,霍尔,照片,摄影
    内容标签: 埃文斯 斯蒂芬 罗伯特 美国 霍尔 照片 摄影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