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桃花源图里有什么?夭夭花,青青树,泥泥狗,千家住_唐寅-文徵明-桃花源图--桃花-一人

编辑:于晓伟 来源:雅昌网
 
没有如织的游人捧场,2020年的春桃花,注定开得无比寂寞。好在,古人在桃花源图中,为我们描画了一个个

没有如织的游人捧场,2020年的春桃花,注定开得无比寂寞。

好在,古人在桃花源图中,为我们描画了一个个又美又有趣的花花世界。让我们一边探春寻芳,一边去看一看:在古人笔下,桃花源到底是一个怎样神奇的存在?

陈代徐陵作《山斋诗》曰:“桃源惊往客,鹤桥断来宾。复有风云处,萧条无俗人。”

中国人是很怕被人说“俗气”的。所以,千百年来,作为理想生活和隐逸雅趣的象征,“桃花源”一次次被附会、被演绎。

它入诗入词入曲,也入画。

谁 主 风 月?

如果你问:在古人的想象里,桃花源是个怎样的地方?

王维会答:青溪红树、桃花流水。

刘禹锡会答:种玉餐羞、灯爇松脂。

综上,桃花源如仙境,甚美!

更幸运的是,它比瑶池蓬莱多了几分烟火气,给了世人可以到达和触摸的希望。

lj8hfyo7Av04oxyJ8zfj944dvoB8Mpf5qymDOKCT.jpg

明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历代桃花源图大多遵循两种创作构思。其一是描绘从入源、交谈、延客、出源的完整情节,比如文徵明《桃源问津图》。不过,这位吴中才子把老家姑苏的小桥渔舟、水田漠漠融入画卷,呈现出一片江南水乡的明秀恬静。

f9pVwCIq8QarFSBVxPU9OsKHLJriWgWkdxVaTP4S.jpg

明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vsbYeh3OP4xz5GGdpKWCvpZHvBl1AsSRPRA3OZTu.jpg

k0LyJt9ThnLyH1MXLTDllocNh4abuAZrLVHMn00g.jpg

VgP3UT9r6QSXFKScq8MwHkBnG94Xv5ncGhQvTqQz.jpg

王翚《桃花渔艇图》是另一种创作视角:截取故事原型中部分元素作基础,塑造了一个想象中的桃花源——溪岸夹桃,绿树苍翠,渔舟顺流而下,桃花无风自落。画中没有桃源生活、桃源中人,只在疏密动静之间,留下大量留白,给人无尽想象。

eTYTmBPXXHKPgk6vjung73dzfNEXut0czevERlQT.jpg

清 王翚《桃花渔艇图》局部

又或者,像吴伟业《桃源图》那样,只有大片的农田、村庄及环绕其间的桃林和小丘。生活在这里的人,也许是农人,也许是高士,也许就是画家自己。

VeT9VWBElEO1mo0I6KPkAfZUFlkLRiz0f75OkWt4.jpg

清 吴伟业《桃源图》局部

至今留存于世的桃源画,大多便是这种亦诗亦画的文人之作。他们徜徉山水,从自然的闲适走向心灵的闲适。

苏东坡说:“山川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种诗意的栖居,以隐逸为名,求得一个高蹈雅趣的自在。

兄 弟,修 仙 不?

从闲隐到仙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最初染上仙气的,是桃花源中的花花草草。

史学家吕思勉说:“古人于植物多有迷信,其最显而易见者为桃。”与桃有关的仙化,给桃花源加入了宗教式体验和遐想,不仅风物旖丽,而且神奇诡谲。比如,《西游记》里九千年一熟的蟠桃,能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试问,谁能不被勾得动心?

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也变成了“园林满芝木,鸡犬傍篱栅”。灵芝乃瑞草,历来是求仙问道的吉物。

仇英的《桃源仙境图》局部

仇英的《桃源仙境图》是“仙隐”的最好阐释——远看白云缥缈、峰峦起伏,亭台楼阁似隐似现,近处奇松虬斜、夭桃掩映、流水潺湲而下。

就在这片幽秘的松林深处,三位白衣高士席地而坐,一人抚琴,一人倾听,一人兴之所至、和乐起舞。此一境界,恬静、出尘、虚无,似乎摒弃了一切世俗欲望,叫人禁不住发问:不是神仙,何以在此生存?

uVGzT9vxP9u1Kv3sjauYmxsBIpU3ePhZGYFuLDff.jpg

明 仇英的《桃源仙境图》局部

而以“探洞寻幽”为切入点,既契合故事原型,也暗合了道教中“洞天福地”之意。

阮 郎 的 艳 遇

《太平广记∙天台二女》记载了这样一段艳遇: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因为走得太远不能返回,就以山上的桃子充饥,那桃子极鲜美,吃几个就能饱腹。他们沿着桃林里的小溪走啊走,遇到两名美丽的女子,邀请他们共度良宵,极尽缠绵之事。桃林中,草木常是春时,百鸟啼鸣,只是一晃半年,二人不免有思乡之苦。

后来,刘、阮不顾女子的挽留、执意回乡,孰料,家中早已过了七世。更悲催的是,等他们回到天台山,洞府、桃林、仙妻也不见了……

Sv8gA3PAK9TNj1YdNsmQMZikbOF4hIABzi42qFgj.jpg

刘阮遇仙(图片来自网络)

故事很香艳,叫人妒羡,天台山也成了人们心中的“爱情桃花源”。

后来,这段“桃花债”固化为一个宋代词牌——《阮郎归》,也叫《醉桃源》。

wL3V18vix2tRIdXcyoYDXNntiz3katfeJKfafMe1.jpg

从晋至明,每逢衰乱,文人们有志难酬,又不甘心潜修佛理、安于寂灭,对个人生活的追求反而更加强烈。

而仙凡之恋,超脱时空的限制,是禁忌也是破茧,是求仙也是艳遇。这种不可能的可能,俘获了上至贵族文士、下到市井勾栏的所有阶层,瑰丽浪漫、令人神往。

dOAHsZybHy87XfwJLBt89Mb1LQZyXfVpL9wfT3X4.jpg

明 唐寅《桃花坞写生图》局部

《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关于爱情,古代“市隐”第一人沈周更坦率一些。

这位性灵之子,一生不慕仕宦,在自己打造的桃花源里,隐得最是悠哉、最不纠结。他一把扯开“仙凡之恋”的噱头,以知天命的年纪、手持一壶小酒,正大光明地旁观年轻人的恋爱:

妾在船头偷看郎,郎骑白马好风光。锦样荷花三十里,中间一对紫鸳鸯。——《西湖竹枝词》

这种不事雕琢的人间爱情,直白、世俗,却本真。

桃花源的初心:农家乐

重温《桃花源记》,我们会发现,这些亦诗亦画的桃花源图,与故事原型早已相去甚远。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哪有什么高士与桃仙,分明是一曲“农家乐”!

GeBAsg2F27gbztTWcUQCIHcvHWreKZ8PDm4V9Ph5.jpg

南宋  马和之《桃源图》

在与陶翁最近的唐宋时代,一些桃花源图还保持着对原作的忠诚。

比如,这幅马和之的《桃源图》:三五成群的农人们,有的与渔人对话,有的喝茶聊天,有的正在下棋,还有野花青草、农田茅屋、耕犁的牛、自由自在的鸡群、对着主人撒娇的小土狗……

LwTMNU8fAFlwgoP6w1Zspvfv2m0J5mEk3ZXegZLW.jpg

宋 李唐《四时山水册》

李唐《四时山水册》亦是如此:参天大树、朦胧远山,点缀着星点桃花。简陋的草舍前,农人们聚在一起,身穿布衣、席地而坐,以瓦罐盛食,一派和乐的农家生活场景。

这些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桃花源图,传达的是一种抱朴归真、恬然自安的思想境界。

当下的都市,“宜居”尚在探索,“可游”更是奢侈。我们想逃去心中的桃花源,又不愿逃、不舍得逃、无处可逃,只能郁躁地抱怨:桃花源已死。

其实,在古人笔下,桃花源也不是完全隔绝的“孤岛”,那恬美舒适的花花世界,也非供一人独享,恰如施肩吾所云:“夭夭花里千家住”。

6dbq7vMlti7t6aNfZoVb2lJf8poPZr0GLe9VWQLc.jpg

明 仇英《桃花源图》局部

其实,桃花源也可以就在我们身边。它是清早渐散的晨雾、午间休憩时一缕茶香,是枝头的春萼、银叶上跳动的日光,是窗外偶尔掠过的白鸽、等你回家的猫咪和狗狗……

与其寻找物化的逃离,不如画一幅心上的桃花源图,还是那句老话: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关键字: 内容标签:仇英,唐寅,文徵明,桃花源图,,桃花,一人仇英 唐寅 文徵明 桃花源图 桃花 一人
下一篇:何为女性力量?家是女设计师们最温柔的表达_-台灯-建筑师-丹麦||上一篇:广州艺术机构复工计划:万事俱备,只欠开馆_-线上-广州-艺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