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东方色彩:视野与观点_“2019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京召开_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年会-研究-建筑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网
 
“2019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现场2019年11月14日-1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

cQPsJCp5zsZBuf93afiufNdbxZkJ7CP45OyuQvDL.JPG

HrLaAfy7U42EAlmlneOAOn7cDwa6cwY4G1ltzd43.JPG

“2019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现场

2019年11月14日-1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2019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报告厅开幕。

“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以中国传统色彩理论为主题的学术年会。于2016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发起,今年已是第4届。年会的“宗旨是阐扬中国传统色彩经验智慧,汇聚中国传统色彩研究力量,构筑中国传统色彩话语平台。”牛克诚解释到。

“但随着研讨与交流的逐渐深入,我们发现,对于中国传统色彩的研究还可以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中去观察,以探讨中国传统色彩认知与表现体系在世界色彩学体系中的独特价值,这一价值又集中体现为中国色彩体系的东方性。从去年开始,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的主题便扩展为‘东方色彩’。”

8KprP0pJPafgASj2Qa1oD8S0CzDsUgD3iwU9O1PK.JPG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祝东力开幕致辞

vTDo7Fv2uuqHnWVDUhW6x6Nvb5kW5XAVPNBpplKx.JPG

日本建筑装饰技术史研究所所长漥寺茂开幕致辞

4ArIg07KURKE9yPh6s3HGLHELXynsH91dUwvWvX6.JPG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李广元开幕致辞

MPc9gf7q5hhTAvO1TIfVcyWeU1YdA9aEr8Om03GY.JPG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开幕致辞

cCUBgwjsnIZ5ZtTJKcHXRt2ncSQdMktYQQxYKGaC.JPG

开幕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杭春晓主持

IgL5lZCB7QA4G6n1rRc8xuLkLMOJ8xvIyPbbKGVq.JPG

嘉宾合影 

牛克诚表示,此次年会主题是“东方色彩:视野与观点”,即在东方文化的广阔视野中观照各国的色彩知识与应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作为整体的东方色彩体系建构的可能。东方色彩体系的研究一方面要继续深入展开对于中国色彩、印度色彩、日本色彩、韩国色彩以及南亚、东南亚诸国的色彩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将各文明的色彩作为东方色彩的内在构成来观照、比较及统合,从而找到东方色彩在观念与实践层面上的最大公约数。

“四年来,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由创立到逐渐发展成熟;从开始不为人知到现在的广为人知;规模从不是那么起眼到越来越大,年会在学界和艺术界已产生了广泛辐射度和深刻影响力。” 11月4日,2019中国传统色彩学术研讨会在“传统色彩研究”微信平台启动了报名系统,听众报名十分踊跃,不到24小时,报名者多达700余人,已突破会场听众座位容量,报名系统被迫提前关闭。

此外,每年年会都会邀请中外数十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传统色彩进行了学术探讨,并先后出版了《2016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7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每届年会从会议主题、专家邀请、论文集出版,会议安排、微信发布等方面都进行了周密筹备,从而以高品质及学术性获得了专家学者及广大色彩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在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为了增加年会的丰富性,此次年会还增加了嘉宾点评和夜场讲堂。”据牛克诚介绍,此次年会,两天共十场学术论坛,中日专家们围绕色彩观念、绘画色彩、服饰色彩、染织色彩、建筑彩绘、戏剧色彩、颜料工艺,以及色彩应用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多视角、多层次的学术研讨。此外,专家们还与现场的色彩爱好者进行了即时互动,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交流。11月14日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举办了“王朝闻学术讲坛”特别专场,中国美术学院宋建明教授应邀作了题为“色彩与造型叙事”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年会成果已结集为《2019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祝东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军,中国美术学院色彩研究所所长宋建明,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彭德,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教授曾启雄,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崔唯,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教授吉村耕治,日本建筑装饰技术史研究所所长漥寺茂,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李广元,日本宫内厅正仓院事务所研究员成濑正和,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小林昭世,敦煌研究院研究员王进玉,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赵云川,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文娟,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杨红,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荒井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杨建军,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陈彦青,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肖世孟,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丁昶,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郑晓红,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张乐,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章新,中央美术学院研究员王京红,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邵旻,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何韵旺,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冬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李路珂,澳门城市大学助理教授王伯勋,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讲师国本学史,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杨蕾,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员徐捷,深圳博物馆馆员肖浪等领导、嘉宾、色彩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色彩爱好者、院校师生出席了开幕式。祝东力副院长、漥寺茂先生、李广元教授、牛克诚所长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开幕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杭春晓主持。

N68XVeTdhZ8AuILzoPdlfgjp6DX7VUCAoGpRjmPc.JPG

中国美术学院色彩研究所所长宋建明

ZRSGvWNFCOt17GlqsKZhkXSCFsrlWTQZX9p1BRc5.JPG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彭德发言

bhejjwDaoDns18pdHyOxw8aaZB3rx1u5jSu6CV8I.JPG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李路珂发言

sisgLOGK6nUYhfTNkM1bJ9FtlYxLejyxVISxfkE0.JPG

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教授吉村耕治发言

附:年会各位专家发言概要(部分)

彭德:中国色彩的配置

中国古代用色分阴阳、时令和方位。色彩配置首重阴阳关系,谁阴谁阳,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特定的文化背景。其次是“杂五色”,杂是指两种以上不同色彩的并置。还要讲究“色彩相次”,也就是色彩排列。此外,配色讲季节、方位和等级,以及色彩间的生、克、制、化。古人配色,喜爱对比强烈的并置效果,特别强调五正色、五间色的配置。古人用色崇尚鲜明,用色以单色为贱,以多色为贵,以色相对立为嗜好,以五色齐备为用色的极致。

李路珂: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建构新探——基于文献、实物和技艺的色彩量化分析与色谱生成实践

通过对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出版物和标准的梳理,发现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研究存在的不足。首先对中国传统遗存实物色彩进行定量分析,主要包括图像记录、色度测量和材料分析三种方法。其次对中国传统色彩直接文献,以及典章制度、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中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类。最后运用尽可能接近古代色彩表层绘制时的材料和工艺,可以模拟制作色彩样本,并对样本的视觉指标进行准确的测量和标定,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中国传统色之典型色谱的实践方法。

[日本]吉村耕治:日本珍爱的中国色彩文化——以“红、白”二色为例

中国汉代和唐代文物及风俗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比如日本京都古街道的建筑风格仿照了中国唐代首都长安。日本审美观与传统中国文化存在差异,中日两国文化中的“红白”具有不同的含义。日语中红白的含义和用法大体分为两种,一种代表喜事、喜庆的场合,另一种代表“两个相互对照的配色”的场合。代表“喜庆”时,定会使用“红白”一词,而代表“两个相互对比的配色”时,则可能用“赤白”代替“红白”。“红白”中的“红”字取本义“红色”时,与“赤”字同义。在基本四原色中,“刺激性的颜色”赤色与白色代表天上界域的颜色这种思考,应该是与红白的喜庆之意紧密相关的。

丁昶:藏族传统建筑色彩形态与内涵解析

建筑色彩是藏族传统建筑最典型的特点之一,藏族建筑色彩依附于藏族聚落建筑之上,与建筑聚落的物质形态和精神格局相匹配,聚落建筑中的基本色彩、单体和建筑群的色彩、建筑聚落的色彩等均遵循着一定的范式和要求,表现出高度的逻辑性、规律性和秩序感,形成了“镶套式”的藏族传统建筑聚落色彩组构模式。该色彩组构模式的形成和表现,既反映出藏族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又折射出社会历史发展的痕迹;既是藏族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的现实图景,又是对高原严酷生存环境的智慧应对。

(中国澳门)王伯勋:建构澳门城市色彩之调查研究

本研究基于对澳门城市色彩系统的建构,通过对103处澳门历史建筑及园林植物的研究,共获得372个颜色。经由色相的比对、分析,归纳出“澳门城市色彩60色”。研究发现澳门深受葡萄牙文化的影响,普遍可见灰、白、黄和绿等色系。广场空间的历史建筑,分别以三色和四色的色彩搭配居多,三色组合最多为白、灰、绿、褐,其中绿褐两色皆为建筑门窗的惯用色,四色组合也可发现白和黄为建筑的主色调。园林植物的色彩状态,以四色组合占大多数。

王京红:城市空间中的中国传统色彩

本文分析了明清北京城市色彩,如何道循中国五色体系的规律,形成空间中的色彩涟漪。本文以紫禁城中轴线和乾隆花园中轴线为例,通过分析视野画面中的各种色彩关系,探索传统色彩在城市空间中的应用规律。视野画面中的色彩关系是个崭新的研究载体,它整合了各种空间要素的信息,与人的真实感知一致,更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思维、关联思维完全契合。本文的研究就是运用这种思维的一种尝试。

冯时:天文星占与颜色标星

在对恒星真实颜色的认识之外,古人还形成了一种以颜色标识星官的独特传统。这种以颜色区分星占体系的传统很悠久,其本质很可能与王朝崇尚的颜色有关。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传统的星占色彩逐渐淡化,区分三家星官的目的己不是星占的需要,而只体现着对一种古老传统的继承。

肖世孟:秦汉的色彩知识体系

秦汉是色彩知识系统化的时期,奠定了传统视觉观看的基础。秦汉的色彩知识由三个部分组成:色彩的语言分类决定了对色彩辨识的内容,并形成了以五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色彩系统;色彩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色彩与色彩之间如何搭配,并形成了相应的结果;色彩与万物的关系,决定了色彩所包含的象征意义。

[日本]窪寺茂:日本宗教建筑中红色和黑色涂装的历史发展——以本堂本殿为中心

日本宗教建筑中常见的单色涂色,主要使用红色和黑色两种色彩。纵观日本古今建筑,在这两个颜色的使用上,随着时代不断变迁。本文以当前研究成果为基础,探究本堂与本殿等寺院与神社内部主体建筑内外红色与黑色的使用方法,旨在探明其源于建筑意图和背景的历史发展路径。

王文娟:道家色彩观

本文主要有三部分,一、道家色彩观的逻辑起点;二、道家色彩承担的本体论(体“道”)。三、道家色彩观对中国文人水墨画影响深远。

[日本]小林昭世:日本江户时代茶与灰的色彩认知

为了理解日本江户时代的色彩认知,本文列举了颜色名称、色调,色彩认知的形态,以及色彩的象征、联想、价值,并以茶和灰(鼠)色为中心进行考察。另外,通过论述表演艺术主题与使用颜色的关联性,探讨色彩的象征。

王进玉:中国古代青金石颜料名称的几个问题

青金石及其颜料的汉语名称一直是学术界的个难解之送。不仅对其名称的考证没有定论,而且有不少混淆和误传的名称延续了100多年。本文主要是澄清这些混淆和误传的颜料名称,这对学术研究和艺术鉴赏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何韵旺:世界视野中的金箔・彩色研究

“截金”是中日传统美术的装饰彩色技法之ー,在北齐到两宋时间有过辉煌的发展历程,但自南宋以后,这一表现技法日渐式微直至失传。近年来,随着赴日本学习传统技艺的留学生增多,这一失传的传统装饰彩色技法又重新回到国人的视野。对“截金”彩色表现的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动态地理解中日间的传统美术的关联。

杨 红:养心殿明清建筑彩画模拟复原实验探究

养心殿素有“浓缩的紫禁城”之称,是紫禁城文化与价值的精髓之处。其中养心殿区域建筑彩画作为这些文化的承载体,凝聚了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本文以养心殿彩画为研究对象,以“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为复原原则,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与传统工艺的有效结合,以传承建筑彩画原真性为目的,进行了科学性模拟复原明清彩画遗迹的探究。

宋建明:阅读北京城市色彩

本文以研究北京城市色彩特征研究为例,阐释城市风貌色彩文脉把握的思路,介绍北京城市色彩主旋律“丹韵银律”推演的依据。

杨建军:红花传播途中产生的名称来源试析:以红蓝、黄蓝为例

本文以时间为线、以地域为面展开,通过文献整理、对比印证等方法,探讨红花名称及其产生的原因、背景和规律,旨在抛砖引玉。

[日本]成濑正和:正仓院的染料与色彩文化

正仓院保存着约1300件公元8世纪的染织品。2006年至今研究了约200件染品的染料化学成分,已确认红色、黄色、紫色等颜色的成分。如此多样化的颜色构成了当时色彩文化的重要支柱。

张 乐:从正仓院藏《鸟毛立女屏风》再看唐时期纸、壁绘画系统的设色秩序

《鸟毛立女屏风》是日本东大寺正仓院所藏618-917年具有绘画样式的珍贵的纸本屏风遗存。本文试图从《鸟毛立女屏风》所存设色出发,连接墓室、洞窟、山岩壁画、石椁刻绘等形式探讨唐时期设色的程式及秩序问题的共通性;推导出是否存在“赤色系”优先使用的相关思考。

徐 捷:中国水墨画中的“色彩”考辨——一个被忽略的墨色概念

本文通过梳理历代的画论文献及水墨试验,分析墨色的分类以及影响的因素,随之建构一个以水量、墨量、墨质、纸质、笔触五个维度的理论框架。本文用全新的视角将水墨画中的墨色呈现作为考察重点,对水、墨、纸、笔材质在不同的状态下产生的墨色变化做了详细的分析及示意。

[日本]荒井经:现代东方绘画中的软管颜料与表现

现代东方绘画(中国画、日本画、韩国画)中的管状颜料,是传统彩色材料现代化的产物,对东方绘画的普及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将软管颜料以调色盘的方法来使用的作画行为,与用胶调合颜料的行为不同,作画行为的变化也带来了表现上的变化

赵云川:云南傣族南传佛教壁画的色彩意匠

本文从“傣汉交融型”“傣族本土型”“现代傣族画工表现型”三类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壁画入手,对我国云南傣族地区南传佛教壁画的色彩意匠进行梳理,并通过随类斌彩、以色貌色,主观色与宗教意念,疏体与密体的分析,阐明傣族南传佛教壁画色彩的基本面貌。

(中国台湾)曾启雄:《本草纲目》之黄色染色表现的汇整

黄色之意涵,一方面是尊贵的象征,亦带有文人清高的寓意,再加上宗教信仰中的光明与神圣性,构建了黄色的正面意义。另ー方面却有黄花病、腊黄、黄泉道等负面意义。此次介绍栌黄、柘黄、桑黄、栀黄、姜黄、槐黄等染色技法,作为理解传统黄色的渠道。此外还有关于黄色的不同色相和色名,构成完整的传统色彩语言表现系统,将可应用于现代生活色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表达语言与生活领域的应用。

杨 蕾:青红皂白:元代杂剧表演中的色彩程式

本文以杂剧本体为中心,依托文献词频及文物图像,从戏曲文本到表演的形态转换过程中,寻绎舞台色彩的视觉构成与营造法则。通过对元杂剧登场规则、剧目主旨、科白动作、宫调结构的深层分析,结合观演距离揭示色彩符号渐次展开并进行有序区分和标识的动态过程,归纳在戏剧拟态时空中与自然社会相关联的视觉法则和色彩程式。

郑晓红:浅析色彩调和观的文化特性

人类的原始色彩本性同一,形成人类色彩本质全面发展的核心。在人类共同的原始色彩本性基础下发生的自发性色彩冲动,表现出中西方共同的生命本能最基本的色彩需要。但由于东西方人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种族遗传等因素,在各自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中,他们都独立形成了带有不同民族持色的色彩调和形式和色彩调和观念。

王冬松:《唐书》“绿金精”释疑——兼析“金精”与“青金石”概念纠缠

今本新、旧《唐书》都记载,拂菻国曾向大唐王朝进献“绿金精”等物,但对于“绿金精”具体为何物,古代文献从未给予说明。本文通过对“绿金精”的考证,发现“绿金精”其实是个伪概念,而“金精”在《唐书》等特定语境下的确是指“青金石”。

肖浪:田中一光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田中一光作为现代设计大师,本次研究以日本现代平面艺术中心馆藏田中一光作品、手稿、日记、书信等资料为基础,对田中一光平面设计作品进行梳理分析,旨在建立田中一光设计发展路径,并且明确色彩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在实验问卷的基础上,分析色彩在平面设计中所产生之功用。

[日本]国本学史:日本颜色用语中青、绿、黄的复杂性

本研究探讨现代日本交通信号灯的颜色,并参考历史文献的内容,探讨日语中与青、绿、黄有关的色彩用语。

李广元:生命原型色彩感觉先觉及艺术灵感会通

本文分四个方面,论证中华民族古人生命原型色彩视觉灵感“先觉”,引领“大美”形式创造的灵感关系。

章 新:清代宫廷服饰色彩的体系与流变

本文笔者着力于超越以往对清代宫廷服色的粗略印象,从文物与文献两方面考察和钩沉细节,厘清体系架构与时期流变,并对服饰色彩与当时的权力秩序、文化理念、染织生产、艺术趣味、经济贸易与生活风尚等多方面关联和影响有所揭示。

陈彦青:中国传统色彩与当下现实之问

本文试图讨论的是中国传统色彩落在当下现实的问题关联。中国传统色彩的研究,最终必与当下现实生活世界发生“用”的关联,而传统也是当下性的一部分。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东方色彩,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年会,研究,建筑东方色彩 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 年会 研究 建筑
下一篇:曹军“破壁书”大型书法装置惊现北京时间博物馆_北京时间博物馆-曹军--著名-装置-书展||上一篇:隋建国出任轮值主席_2019年度ART_POWER_100榜单评选在京启_当代艺术-隋建国--评审会-现场-主编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