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中走进神秘的“中山国”_中山国-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考古发现--平山县-出土-石家庄市

编辑:李璞 来源:雅昌网
 
图片均由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还记得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吗?东郭先生救了一匹来自中山国的狼,不料这匹狼恩将

Ls4VLTf18okL8UAwtwXRjgacvtoV6HjGj781k3gV.jpg

图片均由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还记得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吗?东郭先生救了一匹来自中山国的狼,不料这匹狼恩将仇报想要吃掉东郭先生,后来中山狼也成了忘恩负义的代名词。历史上的“中山国”究竟在什么地方?这个国家又是怎样的呢?那要从一块石头说起:

“中山国”的考古发现

1935年一场大雨把一户农民家的田冲坏了,雨停之后修葺挖土时碰到了一块带有奇怪文字的石头。经过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试读,石头上的文字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上面是一段守陵人的信息。根据石头上的信息,考古队在石头出土处的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一带,发现了好几座古墓。根据规格确定为战国时期的王族陵园,出土文物中有一鼎二壶三件大型青铜器,每一件都有长长的的铭文,被学术界称为“中山三器”。对于没有被正史详细记载的历史,上面的铭文的价值不可估量。铭文不仅告诉了我们墓主人的身份,还详细列出了中山国君主的世袭,由此可以推断先后有七位国君先后执政。

x2bImedWO1NkXZTEEqcQOYKYBKEavVV6y2hSmOaD.jpg

据《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有“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千乘之国的中山国是唯一由戎狄建立的国家。战国乱世,中山国几经沉浮,于公元前296年,亡于赵国。

两千余年来,由于史载缺略,文物遗迹湮没地下,中山国鲜为人知。20世纪70年代,中山古城遗址在河北省平山县的发现终于揭开了中山古国之谜。在两座中山王墓及城址内外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漆器等文物,这些文物游牧民族风格明显,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EAsnMjjp3FXnPg5raUMkAV1r14ph04GRlAW8jMlI.jpg

展览海报

正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的《发现·中山国》,选取了战国中山国遗址出土的132组227件精品文物,从考古发现出发,结合出土文物及相关文献,从起源、战争、都城、交流四个方面讲述中山国从立国到强大再到繁荣的整个过程。在展厅里,出土的精品文物带着其使用者的气度和温度,带领世人走入那个群雄并起、风云变幻的时代。

立国·经年沉浮

TyzbH0x3CQI46ZxLercV57cyy5R1bJY7xF7yKTzK.jpg

padAmrKnNgoWzX0TF8d8VCxajcncJFdDjVexznll.jpg

疆域图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中部,疆域并不大,方圆五百里,实力仅次于战国七雄。这个弹丸小国曾屡次受到临近强国打击,甚至史书都中断记载。就在公元前414年,中山国第二代国君中山武公,率领子民向东部平原迁徙,把都城定在诸侯国实力薄弱的地带“固”,也就是河北定州。这个弱小的国家却在公元前407年被魏国所灭,成为了魏国的附属国。

逃入大山之中的桓公并没有放弃复国的希望,他励精图治,重新兴复了亡国已经二十多年的国家,迁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中山桓公也成为了历史上集亡国之君和中心之主为一身的君王,成为了本族人的英雄。

公元前296年,赵国发兵20万,中山亡国。赵武灵王担心中山人不服,立傀儡为国君,号中山王尚,待形势稳定后将其废为庶人,迁于肤施(今陕西榆林),从此中山再也没有复国的机会,结束了首尾200多年的历史。

7rQiQJhyct6rwGvCl6uS7aX5g5KGVEYpzohTjFhm.jpg

dulA3jB8pgJadXchSNTBoh216j6zzk8kpLlKbmsF.jpg

hvw3yR3eo2oxST1vITXwPcULSj0OhaYzYK96ZZvz.jpg

小玉人(展出第五、第七个) 战国中期 高2.5—4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王族3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小玉人

中山王族3号墓共出土13件小玉人,其中5件残缺。这批小玉人应为随葬人俑,用较好的白玉、墨玉、黄玉、青玉先锯成片状,再雕刻成人形,有男童、年轻女性及中年女性的形象。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人,女性头梳牛角形双髻,男孩单髻盘于头顶。身穿圆领长袍,束腰,和传统意义上古人的宽衣长袖大炮不太一样。专家认为,中山国是由春秋时期活跃于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鲜虞而来,有着游牧部落背景的诸侯国。

小玉人代表了战国时期鲜虞人特有的发型和服饰,为研究当时的少数民族服饰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Lw645uTYQiPcH5TmIYXxbCzN31bHtMFAAfzpZadi.jpg

w74IunIm8Tz8c5KOEoDsWBNmoJniGeM3Ec27G1Rs.jpg

络绳窃曲纹铜壶 战国早期 高29.7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穆家庄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络绳窃曲纹铜壶

络绳窃曲纹铜壶是一件具有游牧民族文化特色的青铜器,周身装饰有绹索纹,横竖绹索纹将壶身分为18个方格网区,内饰窃曲纹。因中山国历代国君都保持着远行打猎的习惯,绳子的腹部还有绑绳子的圆环,便于携带。

i9jKGO7VvmrYqQIdw9CTCOKRXRliQyIOXSsm6qEN.jpg

成公升鼎 战国中期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成公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成公升鼎

成公九鼎出土于成公墓。关于“鼎”的记载,最早出自于《史记》,书中记载当年大禹治水以后被称为王,他将国家划分为九个行政区域,称为九州。用九州进贡来的青铜铸造成九座青铜鼎,把它们放在国都以此告示大禹成为九州至主。

“鼎”出现见证了中国一统天下的政治概念。中国古代围绕鼎的使用形成了森严的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战国时礼崩乐坏,周天子名存实亡,随葬九鼎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套出土的成套九件铜升鼎,表现出战国时期诸侯僭越礼制的局面,也体现了当时中山国国势强盛,已经列比中原。

fA9f9zaVBnk4VUDBpQ46mXqXAfFxzh0a7mkPcFkb.jpg

山字形器(复制品) 宽74厘米,高119厘米,厚1.2厘米,銎径13.5厘米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山字形青铜器

山字形器为仪仗礼器,在中国还是首次被发现,上面像耸立的山峰,下面为中字,合起来就是“中山”,也可以说是山中之国。崇拜“山”形的中山人把山的形象赋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礼器为中山国所特有,造型庄重,可立于木柱之上排列在帐前,象征着中山王的权威。

征战·抗衡七雄

春秋战国是一段非常动荡的时期,各诸侯国间频繁的发生战争,一些大国在战争中攻城略地,很多小国只能苟延残喘。中山国为什么能在一次次的灭国后又一次次挣扎着复国?除了中山国君的努力,与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分不开。中山人保留了游牧民族的传统,他们喜猎,尚捕,擅战。

AxIfK0jZw5E0i4MKUH4htuhDrONGvCDxN4TeFEN5.jpg

金鐏、铜戈 战国中期 鐏长21.2厘米,上径4.4厘米,戈长20.1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王cuò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金鐏、铜戈

在先秦时期,车战是战争的主要形式,战车的多少往往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弱。“戈”是古代的钩杀兵器,这种冷兵器就是随着车战出现的,在战场上它的功能非常多样,能够大范围挥击,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中山王cuò墓出土形制相同的金鐏、铜戈2套,金鐏均用纯金制成,重达902克。鐏上饰有两条银龙,龙眼用蓝琉璃镶嵌,一条龙向上攀,双翼镶嵌白银;一条龙向下爬,双角镶嵌白银。两条龙的额、面、鳞等部用针刺刻而成,花纹细如毫发,工艺十分精巧。这些精良的兵器不仅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征,更体现了中山人的骁勇善战。

sFGFzG9dYfu83cos006zsdwQwDbWrfVE8UQ2ZLTT.jpg

TzSlKaw7iv08Bj7cVULzOy6BHplYAGvfdwGz6X1z.jpg

IeDiYjrCOa5gsmsybeZoFwHGFxTUi1QcOG2vaPb1.jpg

龙首形金衡帽 战国中期 长9.8厘米,直径3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王cuò墓二号车马坑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车马器(金轭饰)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中山国向来以兵强马壮著称。他们历来注重军队建设,大大增强了中山国的军事实力。车马器具有装饰马车,标志身份的作用。“中山王cuò墓出土金路车”由黄金和银装饰,是当时诸侯王会见宾客所用。

该金衡帽是王车上的构件,用纯金制成,龙首中空,向前直伸。龙的额部中间有叶状凸起,双耳呈桃形,两角呈“八”字形,两腮外侧饰卷云纹,双睛突出,鼻上有三条褶纹,鼻前端的两侧饰有卷云纹。口部微启,露出交错的牙齿,龙的形象十分传神,体现出中山国高超的铸造工艺。

JfUaPLFGqb5qvybKETWI1lYeOGfImSFRAFbU9V3k.jpg

zǐ cì铜圆壶 战国中期 通高44.9厘米,口径14.6厘米,腹径31.2厘米,重13.65千克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王cuò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zǐ cì铜圆壶

中山国建立后,一度被晋国统治。在战国时期又与赵、燕等大国毗邻,强敌环伺下,战事十分频繁。第五代中山国君王cuò在位时期(约公元前327年——前313年),中山国力终于达到鼎盛。而他的墓中,就出土了三件刻有长篇铭文的青铜器,分别是中山王cuò铁足铜鼎、中山王cuò铜方壶和zǐcì铜圆壶。其上记录了中山国的世系、战争等重要史实,为研究战国中山国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参考资料,被誉为“中山三器”。

作为“中山三器”之一的zǐ cì铜圆壶,出土于王cuò墓东库,侈口平唇,短颈鼓腹,平底圈足。壶盖为鼓顶形,坡面有3个等距云形钮。壶的肩部两侧各有一兽面衔环,腹部有两道凸弦纹。该壶出土时,壶内盛满清水。壶圈足上刻有铭文23字,记录了壶的重量和制壶工匠的名字。壶腹上刻有182字,是中山国君王zǐ cì为父亲王cuò写的一篇悼词,歌颂了先王的慈爱贤明,赞扬了中山国相邦司马赒率军攻伐燕国所取得的战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中山三器”的铭文不仅内容弥足珍贵,其字体本身也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成为了新的临摹范本“中山篆”。中山篆自成一体,有着区别于金文、小篆和同时期其他诸侯国字体的独特风格,笔画转折流畅圆融,字体修长秀美,并运用一些短横线、旋涡纹作为装饰,自发现以后就广受书法、篆刻家的追捧。

pozqlFcBVwHgA4xM6rQZusG1cuRyybfuzyhlqv7M.jpg

C53wsm7ZVeWz8lq83lhCTbl4NZ4rHlN2EW8JonzI.jpg

错金银铜犀牛屏风座 战国中期 长55.5厘米,高22厘米,重19.35千克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王cuò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错金银铜犀牛屏风座

屏风座出土于王cuò墓东库,是连接两扇屏风的插座之一。犀牛身躯肥硕,两耳侧立,双眼圆睁,长尾挺直,四肢粗壮,昂首挺立。头顶、额、鼻各有一角,头顶之角最大,呈扁圆锥形。犀牛的全身用黄白相间的金、银宽双线错出卷云纹,简约而华丽。颈部有金线和银片构成的项带,额角用细密的金线表现出角的犀利,尾巴的根部饰有长毛纹,尾部主体呈圆柱状,饰有四个长圆形凸起状花饰。犀牛背上的銎口用来插放屏风扇,上面饰有山羊面。

建都·兴邦伟业

中山国曾被魏国所灭,中山桓公自亡国起就开始筹备复国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卧薪尝胆,终于复国。

1EidER02Ky7E8UA6Vi5FiSjzSkJKFSzBEDEwodGq.jpg

双鹰头山峰形瓦钉 战国中期 长37.2厘米,宽27.26厘米,厚2.4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灵寿古城陶器作坊遗址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筒瓦和瓦钉

在灵寿古城内发现的房屋构建,以前的房屋多用砖瓦。

为防止屋顶瓦面滑落,古人用瓦钉将瓦当与筒瓦固定在一起,瓦钉上的装饰称为瓦钉饰。此器顶部为山峰状,两侧各饰有一鹰头。鹰头曲颈,圆眼,勾状嘴,富有动感,器身上部中间为一个三角形孔,下部为一亚腰形和两个新月形孔,下端中部为扁方形瓦钉,左右两侧出翼,形似蝶翼。制作精细,出土时表面涂朱。在已发现的战国时期建筑构件中,山峰形瓦钉饰为中山国独有。

PeyjwBoSLq6EqBUovrbCbm3ikjBE140G7fk94PK0.jpg

嵌勾连云纹铜方壶 战国中期 高45厘米,口径11.3厘米,腹径22厘米,重6.3千克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王cuò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嵌勾连云纹铜方壶

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时期。中山国的历史渊源非常特别,源自游牧民族的他们在器物上不仅承袭了游牧民族的灵巧秀丽,同时也吸收了中原文化的端庄和肃穆。

史料记载,中山多美物,工匠们普遍技艺高超。王cuò墓东库共出土1对2件铜方壶,壶的胎壁轻薄,棱角周正,肩部两侧各有一兽面衔环。器身遍布勾连云纹图案,并镶嵌红铜、绿松石和蓝漆,集多种镶嵌工艺于一身。制作时,先在器身模铸凸起的花纹,再在凹入的沟槽内根据需要分别填入红铜丝、绿松石和蓝漆,最后打磨光滑。壶体不同部位的花纹变换不同的形式,多种云纹相互缠绕,云气弥漫,五彩缤纷,雍容华贵,是战国青铜器中采用多种装饰艺术的代表性作品。

6w5eYqYb7Rpbk7RNv5ECgaZnvFXtIOmd1icacpKn.jpg

十五连盏铜灯(复制品) 高82.9厘米,底径26厘米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十五连盏灯

王cuò墓中出土的十五连盏灯中,可以看到铜灯的整体造型仿佛一棵大树,枝头有15个灯盘,高低有序、错落有致。灯体可拆分为八节,每节的榫头形状各异,便于安装。树干上蟠绕着一条蜷曲的螭龙,树枝间小鸟引颈鸣叫、群猴嬉戏玩耍。灯的圆形底座由三只独首双身的猛虎托起,底座上站着两个男俑,正在高兴地抛食戏猴。这盏灯设计科学,人物与动物刻划得妙趣横生,是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铜灯的底座侧面和灯柱刻有铭文。

ZCrK0U7myLpRRAJt6voLonjBgMTSFsaZwqUapWQ0.jpg

yynP5JHnPAEiGmiMrJ8K0QfsWkFbLA79FOMSu7ho.jpg

错银铜双翼神兽 战国中期 长40厘米,高24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王cuò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双翼神兽

战国时期,中山国的手工业生产发达,有专门的生产管理制度,制造的铜、玉、陶、金、银、骨、石等大量精美的艺术品,无论在数量还是在造型、工艺水平上,都代表了战国时代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而中山国青铜重器,更是通过官营手工业作坊制作,重要器物上常有铭文记录其制造年代、督造官吏和工匠姓名。

王cuò墓共出土形制相同的2对4件神兽,2件出于东库,2件出于西库。神兽为镇席之器或陈设品,怒目圆睁,长舌直伸,獠牙外露,圆颈挺立,昂首向一侧,仿佛在大声咆哮。它的前胸宽阔低垂,四肢弓曲,利爪怒张,两翼直指长空,显得十分矫健有力。神兽的口、眼、耳、鼻、羽毛等处均错有银线纹,身上的错银卷云纹千变万化,其背部还有蜷曲于云中的错银鸟纹。矫健的神兽充满了神秘气息,因此被命名为双翼神兽。

双翼神兽在制作时就运用了一项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高精尖”装饰技术——错金银工艺。该工艺包括镶嵌和涂画两种方法,工匠先根据图案、花纹在器物表面刻出沟槽,再嵌入金银。这件神兽昂首咆哮、双翼直指长空,显得十分矫健有力,身上的卷云纹千变万化,背部还有蜷曲于云中的鸟纹,精美的错银纹饰与古朴的青铜交相辉映,充满了神秘气息。据推测,它应是一件镇席之器或陈设品。

p8fev6Lev0IxhzWMEYdpVAqFK6MVuXxr6bL4gBTt.jpg

骨算筹 战国中期 长12.6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成公墓陪葬墓出土

算筹

算筹是算盘发明之前中国最重要的计算工具,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就是利用算筹来计算圆周率的。算筹的计数法遵循十进位制,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1-9的数目,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

习礼·兼收并蓄

2MWevxK7LQfY1apuT1nNBZjJKCWtwWaZ0An01dLO.jpg

84bgi4EhjCGXCN32mynHJmxJQOVcQFxgFNO5780w.jpg

plC5UpM7g1gWtECMkQTP4kIaJzAjREjQWhdnLLyl.jpg

中山酒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文化,礼又与饮食文化密切相关,正所谓无酒不成席。王cuò墓中发现了深埋地下数千年的美酒和酒具,出土时在壶内还装有浅绿色和翡翠色的美酒。专家认为是用乳汁或粮食酿造而成。它所散发出的醇香令世人为之惊叹,这种千年陈酿比欧洲人奉为世界最早的陈酒早了750年,也是我国迄今为止考古发掘里最早的实物酒。

jCzkqkKxne7BVjaqgta5O89D7frwjHBAla8mEBYf.jpg

龙形配饰

受“视死如生”观念影响,中山王在生前就会为自己修建陵寝。墓葬中随葬的玉器众多,以新颖的技法,毫不雷同的图案,鲜明的反映出中山国玉器的独特。其中,龙形配饰众多。王cuò墓共出土144件龙形佩。该玉佩为白玉制,微黄色,龙口微张,尖耳微翘,菱形眼,后尾分岔上翘。背中部有一穿孔,有廓,两面雕饰谷纹。

dfgsGF1TiknxNEpKPRkipv0eVbvKs6jOANYmNMu1.jpg

磨光压划纹黑陶甗

甗上部为甑,下部为鼎足鬲。甑宽平沿,侈口,腹内收,外附两环耳。鬲圆肩、圆鼓腹、圜底、三蹄形足,肩侧有环形耳。通体磨光,黑亮,器表压划纹饰密集,有弦纹、兽纹、卷云纹,内填波折纹。

YLLSvVXYHVi7pqbPQBADfWZGS7lOpEbGkWN17VPF.jpg

石制六博棋盘 战国中期 长45厘米,宽40.2厘米,厚0.8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王族3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石制六博棋盘

六博,又称六储、陆博,是古代流行的棋类游戏。棋具包括棋盘、棋子、箸、骰子,分黑白两方,每方六子,一枭五散,故称六博,其中以枭为贵。行棋时双方先用骰子掷采,再据掷采的结果行棋,以先杀枭者为胜,战国时期的具体游戏规则已失传。中山国出土的两副六博棋盘,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质六博棋盘,系用青石板制成,盘面以浮雕手法刻有饕餮、虎、蟠虺纹等组成的图案,图案上下、左右两两对称,繁复而清晰。这两副棋盘将雕塑艺术和实用功能结合得完美无缺,是中山国能工巧匠的艺术杰作。

结语

一处处遗迹的揭露,一件件文物的解读,我们走过了战国中山国两百余年的历史。身为游牧民族的中山先民,顽强不屈,英勇善战,三次亡国又两次复国,几经辉煌终转瞬而逝。中山国的传奇经历,印证了游牧民族与中原文明交融的历程。中山王墓的发现填补了一段被史学家遗漏的历史,从空白中重建了一个早已消失的神秘古国。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发现·中山国》,中山国,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考古发现,,平山县,出土,石家庄市《发现·中山国》 中山国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考古发现 平山县 出土 石家庄市
下一篇:王春辰:我们能留下什么给未来?_当代水墨-石家庄美术馆--作品-绘画-中国||上一篇:皮道坚:器通古今_象涉人文——当代漆艺造物之社会学观察_漆艺-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周易-精神-器物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