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伟大建筑手稿》:一座人类智慧结晶成的丰碑_《伟大建筑手稿》--石头

编辑:杨晓萌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前不久,遭逢数次战争与灾祸,历经数次重修的伟大建筑——巴黎圣母院在一次火灾中低垂下了“头颅”,昔日

​前不久,遭逢数次战争与灾祸,历经数次重修的伟大建筑——巴黎圣母院在一次火灾中低垂下了“头颅”,昔日容光再不可见。这座曾被雨果赞为“伟大的石头交响乐”的建筑的损毁令世界人民为之扼腕叹息。“一切都在燃烧,什么都不会留下。”巴黎圣母院发言人如是说。但这话他只说对了一半,石头会被烧坏、建筑会变得面目全非,可是人类智慧结晶成的丰碑并不因此就倒塌,它始终矗立,细致入微,一如初见。

由中信出版集团引进出版,英国V&A博物馆新建筑区负责人海伦·托马斯(HelenThomas)写作的《伟大建筑手稿》于5月在全国正式上市,把人类智慧结晶成的丰碑递送到我们面前。

建筑史上的“群星闪耀时”

在时间和宇宙面前,人类是如此的渺小。是建筑,让人类有了超越时间、傲视宇宙的豪情与可能。灵光乍现也好,厚积薄发也罢,落笔的一瞬间,恰是可能之门开启的时刻。

《伟大建筑手稿》是一部汇集了无数可能性的建筑手稿大全。造型独特、令人惊叹的伦敦碎片大厦一开始不过是餐巾纸上的小小三角,游客蜂拥、典藏丰富的卢浮宫原本可以是巴洛克式,九十年代混乱神秘的九龙寨城是真实存在过的赛博朋克。教堂、宫殿、监狱、墓地、军事工程、太空计划……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一切建筑最初的模样,都包含此中。那些当时看来平平无奇的图纸,记录下了历史的决定性时刻。

它同时还是一本展现世界多样性的启示录。巴西的公园、西班牙的博物馆、香港的银行、北京的地铁站、德国的住宅,从休闲到商业,从出行到家居,世界之大,任君游览。被雕刻在无头雕像上的最早可辨认的建筑平面图,合成于photoshop软件中的最新的空间设计图,5000年漫长时光,改变的何止是建筑的形式。

《伟大建筑手稿》揭示了名人和名建筑不为人知的B面。“谁能想到,身为诗人、小说家的维克多·雨果,其实还是一位多产的绘图师,一生创作了4000多幅图绘。”书中收录的《埃迪斯通灯塔》就是其中之一。而托马斯·杰斐逊除了拥有美国总统这一身份之外,还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他亲自设计修筑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住宅蒙蒂塞洛对美国的建筑风格影响颇深。倘若从建筑的角度看《汉宫春晓图》,那么这幅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作品带给人的是全然不同的感受。

永恒的未必只有石头

几乎所有想要名垂青史的帝王领袖都选择了以修筑建筑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功勋,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凯旋门、中国的秦长城……仿佛唯有石头,才可永垂不朽。然而今人伫立在金字塔下、凯旋门底、秦长城内时,除了遥想帝王的一呼百应,更多的是对设计者智慧与群众血汗的慨叹!没有当初的一纸手迹,何来之后的巍峨震撼?

建筑师为建筑注入灵魂。千年万年,石头会磨损、风化、断裂,尽管微小,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但只要设计稿还在,建筑就还有复原的可能。凝聚在设计稿中的人类智慧比石头更永久、更值得人歌颂。

而手稿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是设计者想法最即时、最真实的呈现,迸发的灵感从笔端涌出,寥寥数笔勾勒出伟大的蓝图,或许潦草、或许经过涂抹,却是思想、情感轨迹最直接的体现,非当下不可得。在这一点上,建筑手稿和书法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皆是凝固的时间艺术,创作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也只写得出一幅《兰亭序》而已,建筑手稿在绘制时融入的建筑师的性格与感情亦不可复制。建筑中不能言明的,由手稿来讲述。石头没能记录下来的,由纸张代为铭记。

手稿对许多建筑师都具有非凡的意义。“绘制水彩画和草图是史蒂芬·霍尔创作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著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将抽象画作为一种富有想象力的设计工具和交流手段”。日本新生代建筑师藤本壮介认为画草图“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是一种即兴的内心对话,最终能赋予模糊的建筑理念以可感的形体”。看建筑手稿,就是与建筑师隔空对话。透过一张张性格各异的建筑手稿,我们窥见的是始终生动的有趣灵魂。

剥除表面的相似,找到内在的联系与不同

大部头著作往往按年代撰写,因为时间早已为自己设定好了计划,这样做顺其自然。只可惜,时间只安排路径,不提供答案。要想从历史中寻觅到点什么,非得打破线性叙事不可。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伟大建筑手稿》突破传统,首次采用关联排法,在对开页中并置不同时代、地点和风格的建筑手稿,“让伟大的建筑手稿与每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融会贯通,激发大家对建筑的热爱和共鸣”。

以戈特弗里德·玻姆绘制的《朝圣教堂》和J.M.W. 透纳绘制的《课堂演示图17:直线透视原理》两页为例,单看名字,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的相似之处,可当两张手稿被并排时,它们之间展示出了一种遥远的相似性——高度的抽象,空间的几何表现。玻姆和透纳两人毫无交集,更谈不上师承,可正因如此,这种联系才让人感动。同样的感动将在《伟大建筑手稿》的每一对开页中产生。信手翻开此书,第一眼也许你会被两幅手稿的相似所惊诧,继而为它们的完全不同所震撼。

《伟大建筑手稿》毫无疑问可成为建筑师和设计爱好者的灵感源泉,但它的宝贵远不止于其对手稿的搜罗之全、涵盖之丰以及对建筑本来面目的充分还原,更在于它在满足人们好奇心的同时对“过程”的意义的认可——建筑的建成与否无损手稿的伟大。它提供多种解读建筑的可能,构筑出世界的另一种模样。

在设计贯穿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或许每个人都有必要看看《伟大建筑手稿》,重新定位自己,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张建筑图纸,总免不了与他人的相似,我们要做的,是剥除表面的相似,找到真正的自己。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美术报网 ,《伟大建筑手稿》,,石头中国美术报网  《伟大建筑手稿》 石头
下一篇:古埃及最美的女人来临,跟她一起学英语_|_木木家庭工作坊_MWOODS-木木家庭工作坊--美术馆-女人-古埃及||上一篇:苦等一年,第二期考古夏令营如约而至!_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夏令营--白马-发掘-夏令营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