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斯莱德美术学院联展:新的语言“正在生成”_留学-候鸟空间-斯莱德美术学院--绘画-自己的-莱德

编辑:陈耀杰 来源:雅昌网
 
开幕现场留学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意味这什么?当有留学背景的青年艺术家回到国内时,对于国内的艺术生态来说

6UzedGy5zvhl12jfPAW95L47S8ecIRaAuC0dSZq5.png

开幕现场

留学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意味这什么?当有留学背景的青年艺术家回到国内时,对于国内的艺术生态来说意味着什么?

2019年3月23日,北京候鸟空间举办的展览“正在生成”就为我们呈现了4位具有留学背景艺术家的作品,付佳妮,马婧,张一,张敬唯4位艺术家均留学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此次展览也是该学院在国内第一次作为一个个案被展示和研究,同时也呈现了4位具有留学背景的年轻艺术家艺术语言的探索路径。

tCNRoRQquKMQSp0flhqnVwm3YbujNDVPKKcqBvv9.png

展览现场

展览:探讨留学背景青年艺术家共通之处

策展人夏彦国说:“他们的作品有共性也有个性,其共性和个性在某种意义上又具有一致性,也与近些年留学欧美的其他艺术家有着不可避免的共通处。这也是此次展览试图讨论的内容所在”。

此次参展艺术家均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UCL)的斯莱德美术学院 (Slade School of Fine Art)。斯莱德美术学院拥有世界一流的学术声誉,教学强调当代艺术的实践与历史、理论相结合,强调实验性和研究性以及艺术家的个性。在展览中, 四位年轻艺术家对自身文化经验的思考与斯莱德美术学院实验语言体系的碰撞、融合,并初步呈现其各自的独特面貌。

dyFfNE8i9iaQF191LiyhiiqVZ6NtGIVz40soNTpr.png

展厅现场

t9FQGcfWZSL9etWBeRdT0Q1XdXYZMWr8gHxeeaWk.png

展厅现场

斯莱德美术学院隶属于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在QS世界大学排名2019年排名第10,每年有大量的经费用于支持学术性的研究。所以斯莱德美术学院的教学也一直是以学术性强闻名,首先在招生上,就会选择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学生,然后让这些多元的文化在一个平台上互相碰撞。这些碰撞大多发生在频繁的小型讨论会上,不同领域的老师,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作品面前讨论,讨论的中心集中在作品中不在作品逻辑里的那部分,也就是作品里不一样的可能性。在这种要求变数的氛围里,大部分留学生都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入手,试图挖掘出新的东西,因为从世界范围来讲在自己的文化传统里才能发展出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视觉语言,而不只是泛泛的表层感受。斯莱德教学一直强调打破这个概念,打破既定的模式,对中国学生来说,这个过程可能挖掘出学生更鲜明的个性,也可能导致学生无法渐进式的成长。这点可能与国内的教学差异比较明显,国内的教学相对稳妥,没有那么激进,学生之间的面貌短期内也不会相差很大。

0IVP8wfDaKbHdaaTsVHz9xXf8AcGXlXmAqvD5VRB.png

展厅现场

TZNwLj2dS9UCL3dgCskpKgkufPUmBr8HjVNCxiu7.png

展厅现场

“付佳妮、马婧、张敬唯、张一, 她们是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的校友, 在国外学习的时间或长或短。现在流行从身份和文化的差异性中看待像她们这样留学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从这个角度去评论似乎成了一种正确, 但他们经历的相似性以及受其影响也是真实的。出国后回看自己原来的种种,  或者更早开始在国外接受教育, 来回穿梭于两地、两种文化之间, 这间距使得他们看自己看、世界有了一定的距离感, 也有了一种审慎的理性, 这在她们几个人的作品中多少都有对此的回应。”策展人夏彦国讲到。

创作:一种持续正在生成的状态

马婧是此次参展艺术家之一,她本科与研究生都毕业于斯莱德美术学院,文人画和西方表现主义油画的传统一直能在她的作品里看到,但贯彻她作品始终的更明显的是斯莱德的实验传统,她让她的画面语言一直处在变化中,非常丰富多样。

1X7QwHSS3bwgbscUBkFIMnb9naPWHxXt5AjpdAGC.jpg

和风 马婧 2019 190X150cm 布面油画

WsIRyHOmWgxcOtj1Jb9VV5GT1Xxy4wENVczN0n8V.jpg

无题 马婧 2019 190*160cm 布面油画

“对于绘画语⾔的探索是我创作中永恒的主题。”马婧讲到。

抽象表现主义中多变⽽奔放的笔触和印象主义对于光的浪漫描绘及其细腻的颜⾊对马婧都有着⼀定的影响。在绘画语⾔上她主要受到西⽅的启蒙与启发。希望画布能记录下最直接的创作过程,不加修饰的:笔触的直觉,颜⾊的融合,⼒量的承载和⾝体的动作。这样的过程也记录了马婧捕捉到的每⼀样景观,⾃然,记忆, 感受,或是⼀个还没有找到恰当表达的想法。“如果线条是⾻骼,分割空间,承载⼒量。颜⾊就是⾎⾁,渲染情感,填充空⽩。两者密不可分。⾻⾎的平衡在创作中不断被打破再重组, 这样的过程是纯粹的艺术家与绘画材料间的对话,对我充满了吸引⼒。”

绘画于马婧是感知与表达的转换与平衡。载体的重要性于她⽽⾔⾮同⼀般。马婧很早就意识到纯粹的抽象,视觉的刺激不是其创作的最终⽬的。在⼀段时间的摸索后她对中国⽂⼈画产⽣了深⼊的兴趣。尽管在绘画语⾔上受到更多西⽅的影响,但在精神上,她与中国传统绘画⾛得更近。在伦敦的学习过程中,仅对⽂⼈画的认知是有限的,但也正是因为⾝在英国,马婧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两国⽂化的差异。这样的认知也是如今引领她回到起源进⾏更深⼊探索的动机。

v1Kz4yFJyiN41C5VExb8iAhDylO39MhOlviajcMF.jpg

无题 马婧 2019 160*130cm 布面油画

TR8mrToyNkiDwbZR2vBCILWE5jz0CyREs2WFj7kf.jpg

一叶知秋 马婧 2019 30X40cm 布面油画

“超过⼗年在伦敦⽣活的经历让我个⼈⼀直在进⾏着中西⽅⽂化的结合和转换,地理和⼈⽂环境的变化让我⼀直在找寻⼀些未知。这样的经历让我尽⼒思考当描绘我的客体时我所处的位置。⾃然景观,静物,想象的空间等都将成为我的借喻。他们承载了我的精神世界,在观察中我在找寻我与他们的相似之处,也是我对于我在这个世界所处位置的思考。我的作品就是这样的⽭盾体,受着西⽅绘画语⾔的影响,但也含蓄点探索着属于⾃⼰的精神。”

在谈到为什么想要出国留学时,马婧表示,想换⼀一个环境,以及觉得离开熟悉的环境会对于⾃⼰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思考。也乐于自己独立生活。留学对于马婧来说,让她接触到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文化的碰撞让自己不停在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以及不断在生成新的能量。海外的求学经历,马婧最大的收获是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更深刻,这也是她更包容,求同存异。尤其是伦敦的生活,当地自由的氛围,⽆论是奇装异服还是行为艺术,社会都显示了⼀定的包容性。让她学会从更多不同的⻆度去看事物,也开阔了视野。

六年时间,马婧从本科到研究⽣都是在slade,她表示,在slade有⼀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并且不局限于绘画,虽然学校分了三个不同的area,但是大家都⾃由的用不同的媒介创作并互相交 流,也可以跟不同area的⽼老师交流,受益匪浅。并且着重于思想和概念的讨论多过于技巧的讨论,但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学校的technician获得在技巧⽅面的支持。与温莎牛顿和Liquitex的合作项目也能获取很多最新材料的信息。

lcGlzRp7bgud7dZGaZNscp2CfdyaI8dGn558sX7j.jpg

观在 2015 布面油彩 127cm×152cm

付佳妮本科毕业于斯莱德美术学院,她的作品有很强的张力,这除了来源于她的个人气质外,跟她作品一直关注的佛教主题也有分不开的关系。她的实验不是单从绘画语言入手,而是结合内容和画面语言一起,试图构建新的视觉经验。

“Slade的学术环境鼓励艺术家寻求自身文化的差异性。”付佳妮讲到。

cnanXQlMzeMn0oLTAahfb1AdTIleyMeJlwRaQR5f.jpg

娑婆 2018 布面油彩 170CM ×170CM

最早付佳妮在英国本科的时候画的都是自己和我身边的家人,内容相对单纯,关注点在探索绘画语言上,但是这些内容给她带来的触发点没有那么的丰富,没有那么多的层次,后来画佛教题材也是和她的自身经历有关,太多解决不了的问题使付佳妮当时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庇护,“我从小生长在佛教的环境中,后来在画面上开始了对佛教的探索,才发现佛教的世界远比我之前知道的要大很多,尤其它在一些微观到宏观,和神秘性事物的描述上,很吸引我。这些描述构建起来的世界和我从小感兴趣的生物性的,生命性的知识有很多关联,并与现代科学体系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这些都为我的绘画内容拓展了很大的空间,同时引发了我之前生活经验里的很多东西,使我的绘画语言能不段地往前探索,从病菌到植物,从植物到人体,从人体到宇宙,再从可知的宇宙到未知的领域,这些在我的画面里都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vXw3yvvqhufDZvI1f3ToSdJJkW8Ob4ZKP1kckviI.jpg

拈花  2018 布面油彩 150cm×180cm

付佳妮19岁出国留学,对她来讲这是一个了解世界的过程,也是探索自我的一个过程。这次展览是她与同学在国内的第一个展览,对国内艺术生态虽然不是很了解,但整体感觉大家还是很关注和支持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的,接下来她会选择先在国内发展。

张敬唯同样本科毕业于斯莱德美术学院,研究生则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她的作品构建了一个静谧的空间,她所有的探索都在这个空间里发生 ,这个空间是一个柔性的世界,她一直往更深处走,试图在这个空间里找到更真实的自己。

K0UsoOER4TlZl82SLz0ijKVTssyvZ38RHDntZOQg.png

《游离0》布面油彩和油画棒 120x100cm 2019

“谈起架上作品,我们通常都围绕着最终的完成品进行观察和讨论。但中文中的‘绘画’⼀一词,以及英文中的’painting’,  都是行为动词,是艺术家在⼀个平面上添加、删减的所有实际行动甚至心理活动。在我看来,每⼀块布都隐藏⼀一个的镜头,无论是在盯着画布沉思已久后,⽤⼒地怼上⼀根⼀⽓气呵成的长线条,还是在画坏之余,郁闷地用调色刀轻刮掉几片色块,它记录着发生在它身上的每一个动作。”张敬唯讲到。

84ilGzXrO4uUUU0Gvhfta0ebGW4JeWXRaKAikXdx.png

《游离1》布面油彩和油画棒 160x190cm 2019

她很喜欢⼀个叫palimpsest(直译为羊皮纸或重写本)的概念:在⼀个表⾯上涂写、擦掉、再写、再擦、再写。被刮掉的信息看似已然遗失,但它的记忆会永远停留在画面上,残留的部分也常有助丰富最终画面的层次和维度。在探索绘画性的同时,张敬唯更关注整体画面气氛的营造,试图展现她当下的精神状态,任由自己在想象、记忆和潜意识中徘徊,并且希望自己的观众也能暂且脱离于外部嘈杂的世界,安静地审视自己。

在北京国际学校长大,后去伦敦求学的张敬唯,时常不能确信自己的定位。无法独立于文化而存活,又无法被新文化完全接纳;被夹在中间,尴尬且⾃由地漂浮着。近期开始创作的⼀系列作品尤其希望表达这种游离的状态。

LcyddthZMwwdeWyuNkkXl6U9f2Vr0ftvL9iiDbo4.png

《游离4》布面油彩和油画棒 130x100cm 2019

刚毕业,从慢节奏的伦敦,回到发展异常迅猛的北京,张敬唯切实有些不适应;从在欧洲老城区的蜿蜒小路路中坐着双层巴士,到驾车奔驰在宽阔的高速和立交桥上,曾经被挤压、框住的视觉感受瞬 间被巨大的空间冲洗,时空转换的恍惚让她对周边的⼀切,就像她的身份⼀样,感到不那么确定。

在此次展览的作品中,画面里的线条和容器般的造型即 ‘落地’又’失重’。这些线条有它们⼀定的张力,盒子形的空间也有其特殊的重量,但它们同时又都是缥缈的,悬浮在⼀个抽象又真实的空间里。

IJEgRNqaZYeNMshC2c5xxIwe5Vcl6LJtOPK8xDQ9.png

《游离5》布面油彩和油画棒 130x100cm 2019

“在⼀个更新迭代迅速、具有强烈不可预判性的社会,人们也许很难不焦虑、不孤独。但作为年轻人,我们有条件去做各种尝试,哪怕摔跤犯错。所以,即使仍然很迷茫,我相信我和我的同龄人也有一定的资本按着自己的节奏去摸索自己的方向,并享受其中。”

张敬唯想通过画面捕捉的就是这种即纠结,又安然自若的游离状态。刚好也符合此次展览的标题,正在生成…

0Ch77MYAxnVWc8rVMAN36VmEQvaPZHoQ7ajyxLLL.jpg

张一 《钗头凤》2018 材料鞋子 12x9x6cm

BwkC0rKkxRQIlCBmHw2Dk1OO8VFrtEPipsga4hLk.jpg

张一 《穿孔的心》2018 鞋子 玻璃珠 线 金属片 9x19x17cm

“看她们的作品以及读听她们的自述, 发现她们都对重建某种结构性新秩序的兴趣。解构现有的眼前的东西, 重构一种新的、可能什么也不是的东西, 将冲突置于某种和解共存的状态中, 试图寻找什么但又并不期待找到, 言说的同时又在涂抹覆盖, 使得作品中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同样重要。”策展人夏彦国讲到。

在他看来,这样一种持续正在生成的状态, 不仅存在她们的作品中, 也是她们看世界的一种方式。而这样的 思维方式, 是我们中国目前教育缺少的东西, 也很好地回应了我们今日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我们的教育强调追求确定的东西, 对最终的目标持之以恒, 可哪里有什么最终的东西, 我们同世界的关系本就是一个顾此失彼的过程。对一种结果的肯定就意味着对其它结果选项的否定, 没有了偶然和开放, 世界又将会多么无趣。

1zZVAK38w95vUhqGayCwOwfRXW0RhvdE90DSJRVo.jpg

张一 梦游 石膏 皮革 53x59x23cm 2015

xyMhsyHj6iHPFLKIWGUzR76IfswejBTZj3O9BUnn.jpg

张一​《Once Prey》2018 材料鞋子 铁钩 铁钉 42X29X20CM 

夏彦国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她们同其他在欧美留学回来的同龄艺术家有所不同。现在流行的创作方式, 在 观念上是研究型的, 内容上是有具体所指的, 方法上是跨领域的, 媒介上是多元化的, 对受众也多是很明确的。而她们四人的作品依然用看起来“传统”的媒介, 绘画和雕塑。(两者仅仅是表达方式的不同, 前者也可能会有从文本到文本和唯知识论的问题, 后者同样可以很好地承载自己的思考)。她 们将自己的个体经验很好地融入到对画面(造型)的氛围营造中, 他们的思考从始至终都是明晰的。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4月23日。展览结束时还将举行一次关于斯莱德美术学院教学方法和新一代有留学背景的年轻艺术家艺术语言探索的学术研讨会。


关键字: 内容标签:艺术,留学,候鸟空间,斯莱德美术学院,,绘画,自己的,莱德艺术 留学 候鸟空间 斯莱德美术学院 绘画 自己的 莱德
下一篇:反抗和野心_拉斐尔前派画家们笔下的女性_米莱斯-罗塞蒂-拉斐尔前派--美术馆-英国-艺术||上一篇:冯博一:我就是想在乌镇提供一个好看的展_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乌镇--艺术展-当代艺术-艺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