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艺术号·专栏_|_孙振华:为泥土赋予生命_泥塑-王忠明-雕塑--建筑-民居-作品

编辑:英楠 来源:雅昌发布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直白,体现了孙振华先生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素养。艺术网经孙振华先生授权连载《处处尘埃》,《为泥土赋予生命》选自第二辑“艺文杂谈”。

更多内容尽在[孙振华专栏]

                              

王忠明是一个来自新疆的雕塑家,前不久,深圳坪山新区举办了一个“中国雕塑学会二十年雕塑精品回顾展”,他表现新疆生活的陶塑作品参加了这个展览。看到坪山新区对雕塑艺术的重视,看到坪山雕塑文化创意园区的环境,这位久居新疆的艺术家萌生了驻留在坪山进行雕塑创作的想法。

他的作品由于体现了地域的特殊性,这些作品是我们过去不常见到的。

他最有特色的作品是用新疆特有的红褐色泥土,烧制成陶,表现具有奇特新疆少数民族特色“高台民居”,和围绕民居的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

他的雕塑表现新疆建筑,不仅仅只是用抽象的建筑符号和概念,而是和人,和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这些作品来自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提炼;他的这些建筑雕塑非常具有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它们不仅仅记录了建筑本身,更可贵的是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民情、市井生活也非常生动的表现了出来。

王忠明所表现的是在新疆喀什一带别具特色的高台民居,这种“叠床架屋”似的居住方式非常有特点,一个家族子孙繁衍之后,房子不够住了,就在屋顶上往上加盖,一层层往上加,借助迂回曲折梯子往上走,成为一种有趣的居住模式。王忠明应该是用雕塑的方式表现这种建筑的第一人。王忠明长期生活在新疆,收集了大量的新疆民居的资料,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和城市的发展,目前这种民居样式越来越少,王忠明的雕塑用艺术的方式比较完整记录了这种民居方式,为高台民居留下了非常珍贵的视觉资料。

王忠明的泥塑作品有非常独特的形式感,他写实手法的束缚,大胆地采用了写意的方式,直抒胸臆,具有很强的表现性。作者在创作中一方面大胆地表现自己;另一方面,为了表现对象本身的内在精神,它们非常强调突出表现对象中最有特征、最能传神的部分,因而,达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为了写意和表现的需要,王忠明打破了传统的比例和空间关系,例如,在他的作品中,如果按照人和建筑的真实的比例来做,那很可能就像个模型;而王忠明特意将人物的比例加大,相应建筑的比例就缩小了,这样更好的突出了人的活动,反让人觉得自然、亲切。这种表达方式也许并不刻板地符合生活的真实,但是它具有强调的艺术感染力。

事实上,用雕塑表现建筑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建筑具有抽象性、几何化的特点,容易做得死板,王忠明的作品由于不是机械地描摹建筑,由于突出个人的主观色彩,所以他手下的每一座建筑都各有特点,仿佛都是一个个的生命体。

王忠明还较好地运用了夸张、强调、对比的艺术手法,显得简洁传神,风趣而幽默。他是根据自己的眼光和趣味,来塑造人物,表现建筑,因此,它的泥塑带有作者个人强烈的情感色彩,他的作品如《老哥们》,非常夸张,非常简练,许多细节都每省略了,只留下了最有表现力的部分,起到了以一当十的效果。

王忠明的雕塑保留了一种来自民间的原生态的趣味和一种异族风情,如果深圳能够吸纳这样的雕塑家入驻,应该是非常符合深圳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文化气质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建筑,民居,作品,大家专栏 泥塑 王忠明 雕塑建筑 民居 作品 大家专栏 泥塑 王忠明 雕塑
下一篇:艺术号·专栏_|_孙振华:为什么要去威尼斯_大家专栏--城市-展览-艺文||上一篇:对话丨探寻建构历史的见闻与记忆:川渝少数民族题材版画展_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臧亮-沙鑫-少数民族版画--少数民族-作品-题材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