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艺术号·专栏_|_孙振华:玄奘和鸡腿_孙振华-电影--规矩-放下-美女

编辑:英楠 来源:雅昌发布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直白,体现了孙振华先生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素养。艺术网经孙振华先生授权连载《处处尘埃》,《玄奘和鸡腿》选自第二辑“艺文杂谈”。

更多内容尽在[孙振华专栏]

                              

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有这样的情节:玄奘外出驱魔遇到了另一个驱魔人,美女段小姐,她不仅技高一筹,而且还对他一见钟情,这让玄奘痛苦不已。在师父面前,玄奘自叹一事无成,嚎啕大哭。

师父则很乐观,向玄奘表示自己并没有看错人,认为他只是差了那么一点点。为了点醒玄奘,师父随手在市集的熟食摊上“顺”了一只鸡腿,问玄奘要不要,玄奘拒绝,师父往自己口里放,玄奘急忙阻止,说这样做违反了清规,师父说:你心里还没有放下,在我心里什么清规都没有了。

不一会,熟食摊主人追上来,师徒二人落荒而逃。

玄奘师父所说的“放下”是指放下执着,通俗地说就是要打破各种界限,打破规则和禁忌,特别是打破个人的念想,让自己的内心获得真正的自由。这种说法在中国非常流行。举个例子,如果你要遵循“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并且身体力行;那师父会认为,那是因为你心里还有男女、有欲望、有念想,说明你的修炼还不到家;如果抱着一个美女不觉得是个美女,感觉毫无男女的分别和界限,那就成功了。

师父的说法,固然可以是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但是对大多数凡夫俗子而言,他们的行为恰恰是需要约束的,他们需要严格地执守律条。面对一个美女,几乎所有男人都本能地想抱,但大部分人因为道德约束不去抱,还有一部分人因为惧怕法律的惩罚而不敢抱,这就是一个社会维持基本秩序的基础。

师父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心无挂碍地背着一个美女过河而行若无事(是否真的心如止水,只有他知道);而一个凡人在同样情况下,背着美女,心慌意乱,那也很正常,这是他的本能和道德规范产生冲突的表现。如果师父硬是要凡人“放下”,把这事想看,那这种“放下”对这人可能是一种解脱,也很有可能成为他以后故意越轨的借口。

拿电影中的“鸡腿”插曲来说,玄奘其实是对的,不对的应该是师父,他破坏了佛门的戒律,既吃了荤,又偷了东西,这一切都是以“放下”的名义来进行的。既然有了规矩又要“放下”,那还要规矩做什么?

在真实玄奘所生活的唐朝,有僧人道宣创立“律宗”,设立戒坛,成为中国佛教中戒律最严的一支,现代高僧弘一法师出家后,修的就是这种规矩最严的律宗。然而在中国佛教的历史上,禅宗流行更广,其原因之一,是它规矩意识不强,为很多人开了方便之门。由于禅宗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要能觉悟,就能“见性成佛”,这种不必苦苦修行就能得道的宽容,导致了一些人钻空子,出现了一些既要精神信仰,又要身体享乐的所谓“酒肉和尚”和“花和尚”。

《西游降魔记》里的师父是个理想主义者,他降魔的依据大致是禅宗的,他认为不需要什么规矩,无论人妖,都可以通过内心的醒悟而达到超越。所以,他让玄奘手持《儿歌三百首》,对着妖魔“唱红”,唤醒内心的“真、善、美”,让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反讽的是,被玄奘所收伏的这几个妖魔没有一个是通过内心自省,通过念诵“红歌”而“觉悟”的,恰恰相反,收伏妖魔的,是比他们更为强大、可以约束它们的力量。


关键字: 内容标签:规矩,放下,美女,大家专栏 孙振华 电影规矩 放下 美女 大家专栏 孙振华 电影
下一篇:艺术号·专栏_|_孙振华:智者梁铨_梁铨-大家专栏--社会||上一篇:侯样祥:青海旅游的最高境界_文化遗产-青海文化旅游--卓玛-矿藏-玉树藏族自治州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