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孙振华:观看的权力_大家专栏--玉树-社会-拍摄

编辑:英楠 来源:雅昌发布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直白,体现了孙振华先生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素养。艺术网经孙振华先生授权连载《处处尘埃》,《观看的权力》选自第二辑“艺文杂谈”。

更多内容尽在[孙振华专栏]

                              

《晶报》为创刊十周年,在深圳书城做了一个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展,从其中精选出了十幅,作为“十年十图”在纪念号刊出。

这十幅图片都是可圈可点的作品,其中,有的还获过各种奖项。但是,如果对这十幅图进行视觉分析,发现它们存在观看立场和观看方式的微妙的差别,差别的背后,隐含着观看的权力关系。

《断指人》、《吸毒女阿丽》、《半截人彭水林》可视为当代艺术作品。在这类作品里,作者的人文情怀非常鲜明。作品表现的是处在社会边缘的人群,他们是残疾的或非常态的,他们常常会被这个社会忽视和遗忘。其中,《断指人》尤其让人惊心动魄:一群打工者表情平静,高高举着他们在劳动中轧断手指后残存的手掌,图片的背后,是巨大的痛楚和悲悯的力量。

这是谁的观看?当然是摄影者;可是这仅仅是他个人的视点吗?又不是。摄影者既是用个人的眼睛在观看这些不幸的人们,同时又希望在图片中超越个人,希望能站在社会正义和公平立场,让个人的观看转换为社会的观看;它希望唤起人们的注意,让所有不了解这种现实状况的人们,能够知晓我们的社会中还有这些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群体。

所以,这类图片的主题非常突出,思想性也很强,它们是有精神负载和寄托的。拍摄这些图片是否只有记者才具有可能性呢?当然不是。所以,它们是人文的,艺术的,是属于关注社会和干预现实的。

《总理在玉树》、《为深圳地铁建设者存像》、《京基新高度》这几张图片,隐含了某种只有记者才可能有的视觉权力。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特定的现场,例如有重要领导人出席的现场,或者有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记者显然具有不可质疑的优先观看权和拍摄权,当然,这种观看不能看作是记者个人的观看,记者的视觉优先或者独家拍摄权,是为了权威发布的需要。据说《总理在玉树》这张照片,还真是让记者偶然碰上的,但无论如何,它毕竟也是符合发表要求的。

《为深圳地铁建设者存像》、《京基新高度》与《总理在玉树》一样,也让我们感动,同样,它们也具有深厚的底层人文情怀。不过,这样的现场,这样的拍摄位置,并不是一般摄影者所能进入的。显然,记者是有了表现普通劳动者的想法之后,才特意到生产的第一线去拍摄他们的。至于《打工妹秀起精彩芭蕾》、《忘不了》似乎摆拍的痕迹偏重,面对这样的图片,我们仿佛能看到记者身影,他是如何在现场指导被拍摄者的。

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两张图片:《马路上摸鱼》,大雨后,几个工人开心地在马路上摸鱼,现场感非常强;《一地玉米》,一次车祸后,一群人在哄抢洒在地上的玉米,若不留意,会以为这是一个购销两旺的农贸市场。

这两张图片显然又是一种观看立场和方式,它们和前面所有图片的最大差别在于,如果前面的照片都是对普通观看的超越和升华,都具有明确的观看意图和动机,这两张图片则非常朴素,它们就是观看本身。

同样在现场,记者和任何人一样,他们都有平等的观看权力,他们对现场不做任何干预,他们也没有设定任何意图,这个时候,观看就是观看。

当然,这并不意味这种观看没有意义。


关键字: 内容标签:玉树,社会,拍摄,摄影 大家专栏玉树 社会 拍摄 摄影 大家专栏
下一篇:关于《不安之书》:大卫·布鲁贝克、策展人胡凌远和艺术家黎旭展开对谈_胡凌远-黎旭--作品-贝克-绘画||上一篇:孙振华:“八五”的族谱_大家专栏--群体-左翼-美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