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孙振华:“混搭”能够走多远_雕塑--图像-当代-社会

编辑:英楠 来源:雅昌发布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直白,体现了孙振华先生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素养。艺术网经孙振华先生授权连载《处处尘埃》,《随意性批评》选自第二辑“艺文杂谈”。

更多内容尽在[孙振华专栏]

2011年7月2日,鲁虹和我共同策划的“混搭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展”在石家庄当代美术馆开幕,这已经是继深圳首展、西安巡展之后的第三站了;目前,至少还有北京、贵阳两个地方在等着这个展览呢。

“混搭的图像”出现这种四处巡展的局面,是事先没有料想到的。在石家庄的开幕式上,大家开玩笑地说,不妨做个实验,把“混搭的图像”展看作是一次艺术的行为,看它到底能够走多远?看这些作品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它漫长的巡展行程,最终回到艺术家的手中?

 “混搭的图像”能够到各地巡回展出,与其是大家对这些人、这些画感兴趣,还不如说,更因为“混搭”敏锐地触碰到了当代社会中“混搭”的现实,提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混搭”这个说法最初来自时尚界,指的是故意将不相关的东西搭配在一起。在当代艺术中,混搭这种创作方式更多地为青年艺术家所拥有。他们将各自元素,各自风格,各种材料,各种表现手段的东西混和、搭配在一起,他们的艺术给人一种矛盾、丰富、错综、杂多的感觉。

混搭是纯粹、单一的对立面,混搭也是当代社会的常态:现代化摩天大楼前,放着一对石狮子;豪华酒店的大堂,燃香供奉着关公;西装革履的绅士,坐在麻将桌前通宵达旦;身背LV的时尚女士,在大排档前吃着“麻辣烫”……

在艺术中直接标榜混搭,问题直指当代生活的矛盾:生活越“混搭”,艺术越“混搭”,人们在口头却越是爱说“纯粹”——强调生活的“纯粹”、艺术的“纯粹”。而现实的情形总是这样,人们越是要什么,越是没什么;人们想象中的纯粹,在当代社会中似乎越来越稀少,越来越遥不可及。

于是,当一些艺术家还沉浸在古典的追求纯粹的情怀中时,一批年轻的艺术家以他们敏锐的现实感受,抛弃了对于纯粹的追求,而直面混搭的现实。在“混搭的图象”这个展览中,可以发现太多的“不搭”,在这批年轻画家的笔下,既有西方式冷峻的抽象,又杂有东方情调的水晕墨章;既有现代都市的斑驳日常,又伴有边陲西南的异族情调;既有世俗社会的流行风尚,又带有奇诡灵异的傩面巫风……

面对这些混搭的作品,困难的是如何将它们归类。

二十世纪以来,一种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想模式直到现在,仍然还占据着许多人的头脑:要么白,要么黑;要么光明,要么黑暗;要么正确,要么错误;要么好人,要么坏人;要么正统,要么边缘;要么传统,要么现代;要么东方,要么西方;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人们总是吃力地在众多的事物中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清晰的界限,希望总是在混沌复杂的现象中,能够找到一个唯一的,让人坚信不疑的正确答案。

“混搭”有助于这种传统思想模式的消解,它是一种新的美学。“混搭的图像”展览之所以能游走四方,这也说明,混搭的事物常常是有生命力的。据说熊猫之所以难以存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食物过于单一。而单一、纯粹的东西显得脆弱。

“混搭”到底能够走多远?我们不妨抱一种实验的态度。对那些复杂的,一时难以理解的混搭的艺术,不要急于判断,让它走走看。


关键字: 内容标签:图像,当代,社会,大家专栏 雕塑图像 当代 社会 大家专栏 雕塑
下一篇:孙振华:随意性批评_雕塑--错误-深圳-歌词||上一篇:夏加尔中国首展!去央美廊坊馆体验艺术的迷乱与诗意_央美美术馆廊坊馆-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廊坊-美术馆-石版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