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夜晚,我独自一人坐在龙门的卢舍那大佛的脚下静思:为什么那样热爱大自然的陶渊明却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呢?他为什么不远离人境而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去体味对山水世界的仁智之爱呢?!这种“叶公好龙”式的不彻底是以惧怕孤独为基础的。于是又幻想出了一个桃花源,并不真的要与世隔绝。每个人在临死之前要极力留下遗嘱、遗产、遗迹、遗风,踩下一行深深的脚印,刻碑立石,证明自己扎扎实实地存在过。也具有“极尽灿烂之后空悲的美”。把自己的生命密码广传给浩浩荡荡的子孙。
吕胜中的《天地合、万物生》表现了生命的开始,而《醒·幻·梦》和大型壁画《生命》则表现了生命的全部世俗过程,大喜大悲,悲喜难分,生命线就是一条鲜艳夺目的曲线!这是一个自足的、循环的、繁复的人性的变奏。
摘自尹吉男《迷宫情境》
关键字: 内容标签:自己的,大自然,表现,自己的 大自然 表现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