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批评在现场:
《人间剧场.林惠兴工作室开放展》学术研讨会
著名批评家唐尧发言
这么多年在中国雕塑界,尤其我又特别关注青年雕塑,怎么会有这样优秀的雕塑家,不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呢?那我首先从雕塑语言这点来谈谈,在中国具象雕塑的版图上,应该说已经布满了前辈、大师;国际上,从罗丹到马约尔、布德尔、曼祖这条线,实际上中国很多做具象雕塑的艺术家出去看了之后,回来都觉得没有什么空间可以再探索和挖掘了。
国内的学院体系实际上是从法苏两脉引进来的,在今天几大学院里面,表现最突出、最抢眼的当属鲁美、央美和清华。在这块,他们的人物主体就是通过理性地分析,快面化、概括化的语言,再略加一些写意的语言,把这种塑造推向一种很难超越的状态。
然而,还有一脉是脱离出来的。像以向京、李占洋包括陈文令这些人为标志,他们更趋向于一种非常直接的、感性的、生动的、戏剧化的塑造。如此一来,在我们的视野当中,真的是很难再有所突破。而最近国美、川美的展览和一些论坛,似乎都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在具象写实这块还有没有可能性?要想在这块有所立足,真的很不容易。要能够脱颖而出,要想能够达到自己的语言系统和震撼性,真的非常非常难。但是,林惠兴还真的做到了!
所以今天我走进来看的时候,我的感觉和前面几位老师说的很像,就是惊艳和震撼!我想说惠兴形成他的语言的一些特征。一个就是他的具象塑造和道具使用之间的关系,就像刚刚王林老师谈到的作品的基座,不只是基座,挂起来的梯子、悬锤,各种各样的,包括他以前的小稿,跟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等形态,组合成略带剧场性的表现语言。
还有他特别喜欢的绳索,倒悬、捆绑、束缚、牵拉,这些是他运用得非常充分的语言。然后是林惠兴的具象塑造,比如他雕塑的面部塑造,也走出了自己的特征。一会具体说。包括刚刚王林老师提到的,他的雕塑腹部微微隆起,在我看来有点像疤痕,结痂后再增生的感觉,这也是他非常重要的符号,这个符号可以再解读;包括雕塑丰富的肌理,借助泥土等综合材料做出手感涩涩的肌理;包括支支谈到的雕塑的张力,非常剧场化;还有他运用到的光线,混合起来形成他独特的雕塑语言。
在这语言里有两个方向:这次展览的主题为《人间剧场》,实际我有点同意殷双喜的看法,这个剧场不止是人间的,还带有幽冥的特征。就是鬼域,就像我们刚进来的第一感觉就像见鬼了。包括晓峰刚刚说到的地下活动。这让我想到德里达的幽冥节,就是鬼的重要性。鬼和幽冥的存在,既非现实,但又存在;既不直接,但又产生着影响。
第二个方向就是一种兽性,一种野性的、动物性的、原生的,从远古走来的那种气息。那么这两条线构成了林惠兴雕塑的口译性,这是俄罗斯的一种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译出了关于人的一种状态的表达。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口译性,得以在意象的版图中凸显、隆起出来。刚刚晓峰说的“出走”,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最后我想说的是,今天他的雕塑有如此强大的表现力,是基于两点。一个是他极强的塑造能力,这点是我们做雕塑的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第二是他对泥土的迷恋,像谈恋爱一样,形成一种敏锐的感觉。他其中有件雕塑是把陶瓷和钢管结合起来,让我想到万佛殿,他这个就是万人殿。他还有一个圆圈一样的作品,因为他有极强的塑造能力,所以就很容易达到手与泥直接接触的那种状态,更加手感化、更加轻盈,这是一种必然。
但我刚刚想和他探讨的是,如果把这种手感化的东西放大,能不能更有这种生动的、带有体温的状态?这是第一方面,就是他非常强悍的泥塑能力。第二个大的方面就是他的欲望。这种欲望构成了他的生产能。我叫它“生产能”。
刚刚大家说的福建人都很强悍,形容福建人的那股“狠劲”。确实福建人都有那种劲儿,都有很强的生命力。包括我刚刚和林惠兴聊过,他从小是练散打的,拳击、摔跤,这都是生命能量的体现。那么这种倾向和他生命的欲望构成了这个强悍的、向前推进的力量。
就像王林老师说的,是一种社会现实与历史文化构成的压抑,那种底层的挣扎、束缚、规范、等级构成的阻力。大家说惠兴租这么大的工作室,他的生存状态应该是什么样,就是因为他与底层人之间有通感,他的欲望与阻力,或者说狂欢与宠爱,合谋构成了他强大的生产能!所以我觉得非常棒,这么多年看下来,这个展览确实让我非常震撼。
附:
【视频】唐尧:林惠兴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语言系统
http://v.qq.com/x/page/m0800u9hl60.html
关键字: 内容标签:塑造,就像,包括,塑造 就像 包括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