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诸野,心中的风景_-图式-水墨-相生

编辑:邹萍 来源:雅昌网
 
  《诸野》是曾健勇风景系列作品的统一名称。《汉书•艺文志》中提到:“仲尼有言

  《诸野》是曾健勇风景系列作品的统一名称。《汉书•艺文志》中提到:“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孔子说,在道德崩坏的时代,丢失了的东西,需去民间寻找。事实上,《论语》中并没有这句话,有学者考证,这也可能是班固借孔子之口,表达对彼时时事的见解。时至今天,这句古文更多被理解为,丢失的东西,可以在别处寻找答案。在曾健勇的创作里,“诸野”在图式上,可能更接近它的本意:“诸”为“各种”,“野”是大自然;而在艺术观的意义上,曾健勇画的是心中的风景,这系列的“诸野”,沿着他回溯传统、面向自然的创作展开。

  天性自然

  从大学毕业到进入职业艺术家生活,曾健勇一直保持着一种创作状态:诚恳,较真,不妥协,不苟且。

  我和曾健勇在東京合作了第一个水墨群展《中国新水墨》,时在2011年。彼时的22位参展艺术家,现在大部分成为了中国70后水墨艺术家的标杆和旗帜。曾健勇在日本很认真的问我:“小钧,你为什么叫我参加这个展览?”这今天看来特别简单的问题,当时我却想了很久,因为没有一个艺术家问过这个问题。那个认真诚挚的表情,让我开始有深入了解这个艺术家的兴趣。

  之后,我们在北京、海口、圣地亚哥、佛罗伦萨等地合作了多次展览。在展览合作中,他会直接指出他的看法:“小钧,你不能只求做完这个展览,而不注意展陈的细节。”每一次的问题讨论,健勇都像倒豆子一样,直接了当,从不婉转。这种“自然天真”的态度,于我是一种干脆的态度,我们的沟通,交流和交锋经常同时迸发,无论当面还是电话,两个人都是直抒胸臆,就事论事地争执:互不妥协,成为了一种策展人和艺术家交流的日常。

  这个时代和这个行业,很容易给我们造成“一团和气”的错觉。

  曾健勇直爽的“自然”,我视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营养”,好的艺术,好的展览,应该是坚持自我和反复沟通的结果,而我们各自的“野”,为的是自由的精神,更是为了精神的自由。

  心内景观

  “诸野”系列是曾健勇创作中的一次新变。

  中国山水画自唐宋以来,千年绵延,滋养了我们整个民族的审美和心性。明代董其昌将山水划为“南北两宗”,他推崇“南宗”的荆、关、董、巨,二米,以至元四家,这些文人画家,善水墨山水,有文人士气;而不被推崇的“北宗”,则包括了“风骨奇峭”的“二李”父子,及至南宋的马远、夏圭等人。

  在我看来,曾健勇的“诸野”系列,继承了中国山水传统中的风骨和气象,我们很容易在他的画面上感受到宋画的气质和文脉,但他没有在承继传统的方法上做一个线性的“香火传人”,而是巧妙地将传统转化为创作的方法借鉴和来源,董其昌的“南北宗”派,全部成为了他绘画图式的“资源库”。所以,我们在他的创作中,既能看到南宗的文人风骨,也能感受北宗的青绿锋芒。“含道应物,澄怀味象”,曾健勇的创作不是写生,是面对自然的觉悟。

  曾健勇研究古人的构图法则,他眼中的“三远”,是靠树木、山石、水域等“道具”层层叠加来造境,而根据这一法则,他从日本的园林中得到启发,用雾霭、水气、树木、山石,将他的“诸野”赋予个人化的图式营造,这种“图景”:质朴,平静,不浮华,笔笔相生,物物相生。

  在曾健勇的“诸野”之中,我们看得到有光照向旷野,嗅得到野芳发而幽香,听得见野外春风吹来的声音。这是中国山水传统的气韵和精神,在血脉上的延续。

  里尔克说,你所看见和感受到的,你所喜爱和理解的,全是你正穿越的风景。

  而风景,只属于看风景的人。

  朱小钧

  2018/8/26于北京


关键字: 内容标签:图式,水墨,相生,图式 水墨 相生
下一篇:姚谦:另一种收藏论_艺术收藏--作品-年轻-收藏者||上一篇:朱浩云:_画佛“达人”_雅俗共赏_——钱化佛的艺术及作品市场走向_中国书画--收藏-上海-附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