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的时代”不能创造“新艺术”或说没有创造“新艺术”,那么“我们”便会在我们的后代所书写的“历史”中没有位置或说位置很低,这是常识。对“新艺术”的不停呼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时代”的干瘪和“我们”的焦虑。
谁能代表这个时代?这是谁的时代?当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严肃回答时,人们其实已经开始制造“历史”了。人们谈论“40后”、“50后”、“60后”俨然是在谈论“历史”——“40后”、“50后”、“60后”的许多言论和行为显示,他们认为他们的“经历”(“记忆”)是最真实的“历史”。“亲历者”的话总比“旁观者”的话可信,这是一般人更相信“40后”、“50后”、“60后”的话的根据。然而,一种可能性同样无法排除,“亲历者”在讲述自己的“经历”(“记忆”)时极有可能造假、欺骗听众。所以,我并不主张将“40后”、“50后”、“60后”所讲述的“经历”(“记忆”)视为最真实的“历史”。与“40后”、“50后”、“60后”相对的是“70后”、“80后”、“90后”。如果人们需要追根溯源的话,那么人们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70后”、“80后”、“90后”是“40后”、“50后”、“60后”的“后代”,“70后”、“80后”、“90后”的“身份”(“名称”)是“40后”、“50后”、“60后”规定的。
颇为讽刺的是,尽管很多擅长机械反映论(“庸俗社会学”)的人急切地以10年为区间分出六代人,但是“六代人”其实现在处于“同一个时代”,即“后邓时代”、“后极权时代”。当人们要争着回答“谁能代表这个时代”、“这是谁的时代”诸如此类的问题时,权力、利益的争夺便开始了。在争夺权力、利益的过程中,“70后”、“80后”、“90后”毫无疑问会处于下风。原因很简单:“40后”、“50后”、“60后”可以很理直气壮地说,“我们不光是‘后邓时代’、‘后极权时代’的缔造者,而且是‘后邓时代’、‘后极权时代’的守护人,因为我们是时代的功臣,所以我们毫无疑问最能代表‘这个时代’,这毫无疑问是‘我们’的时代”;“70后”、“80后”、“90后”却十分尴尬,他们一方面要成为“父辈”(或说“整个家族”)的敌人——即终结“后邓时代”、“后极权时代”,另一方面要创造新的时代——然而对于八面临敌的他们,“新的时代”如此虚无缥缈,“新艺术”如此可望而不可即。
“70后”、“80后”、“90后”是在最近10年登上历史舞台的,不管“40后”、“50后”、“60后”愿不愿意,“70后”、“80后”、“90后”俨然登上了历史舞台。从很大程度上说,是“70后”、“80后”、“90后”让“40后”、“50后”、“60后”成为“历史”的。尽管“40后”、“50后”、“60后”早已为自己“树碑立传”、急切地让自己进入了自己所书写的“历史”,但是“历史”终究要被“70后”、“80后”、“90后”重新书写的——原因是,在“70后”、“80后”、“90后”看来,“40后”、“50后”、“60后”自己为自己书写的“历史”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其充其量是自我宣传的“宣传报告”。事实也是,很多“40后”、“50后”、“60后”自己为自己书写“历史”的举动不过是诉诸于权力、利益的“操作”行为。可悲的是,“40后”、“50后”、“60后”不光让自己进入了自己为自己书写的“历史”,而且试图让自己的“后代”——“70后”、“80后”、“90后”乃至更晚出生的人进入自己所书写的“历史”,“历史”无形中成了“40后”、“50后”、“60后”权力、利益的试金石。
总之,“相互指责”成了绝大多数人争夺权力、利益的法宝。由是,我们看到今天中国学界一场又一场所谓的“学术争论”充其量是“同代人”或“不同代人”之间的“相互指责”、“互相攻击”。一群又一群不讲道理的人和一席又一席毫无逻辑的话显示,对“真理”的追问已经让位于对权力、利益的争夺。“40后”、“50后”、“60后”内部如此“相互指责”:“你不了解内幕,我比你了解内幕,所以我比你更有发言权”,“你批评我,难道你会比我更干净”,“我推出来那么多艺术家,你推出来几个,你有什么发言权”,“我写得不行,那你写给我看”……“40后”、“50后”、“60后”如此指责“70后”、“80后”、“90后”:“肤浅”、“无知”、“没希望”……“70后”、“80后”、“90后”如此指责“40后”、“50后”、“60后”:你们已经“黔驴技穷”,你们已成“昨日黄花”……难题摆在“70后”、“80后”、“90后”的面前:如果想要“获利”(获得权力、利益),那么其就必须听“前辈”(“40后”、“50后”、“60后”)的话,成为讨父亲和爷爷喜欢的孝子贤孙,然而,“听话”意味着延续“父辈”的虚伪和堕落,意味着放弃“建功立业”的机会,因为,在很多更有追求的“70后”、“80后”、“90后”看来,由“父辈”所缔造、守护并津津乐道的“时代”现在已经千疮百孔……;如果想要追求“真理”,那么其就必须在很多方面和“前辈”(“40后”、“50后”、“60后”)在价值观上划清界限,但是这意味着“背叛”、“不孝”……因此,正如我们现行的政治是“老人政治”一样,我们的现在的文化依然是“老人文化”、“父权文化”(“专制主义文化”)。
二零一一年九月三日至四日于黄桷坪
此文原载《艺术锋尚》第3期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书写,极权,权力,书写 极权 权力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