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无限循环”艺术项目之《和弦:混合记忆》在沪开幕_刘珂-和弦:混合记忆-宣琛昊-康宝华-郝经芳&王令杰-韩作品-现场-观众

编辑:王璐 来源:雅昌发布
 
《和弦:混合记忆》现场近日,《和弦:混合记忆》作为《无限循环》艺术项目的第一幕,在位于衡山·和集12

87I4du5aL0n0WZrvX4BYR9OYoHvEkWMTdfoqxfhg.jpg

《和弦:混合记忆》现场

近日,《和弦:混合记忆》作为《无限循环》艺术项目的第一幕,在位于衡山·和集12号的二层空间正式奏响,也为上海纷繁热闹的艺术季带来一隅独特的风景。此次展览由韩春阳担任策展,邀请到了郝经芳&王令杰、康宝华、马立华、宣琛昊、刘珂六位艺术家共同参与,通过不同的语言和创作方式呈现个体对于生命独特的记忆。

o5BfCN5lEserfKiq12UPkMJOVmbeMjxmqO1cLw9e.jpg

展览现场

汉娜·阿伦特曾在著作《人的境况》中谈到Mortality(有朽性)与Immortality(不朽)的概念。如果将其引用至艺术的范畴中,那么艺术家创作的过程,正是将其带离物理限制,达到Immortality的路径。也是我们得以看到,生命在时间的重复性外,开辟出的新的纬度。在《和弦:混合记忆》的展览中,六位参展艺术家有着各自截然不同的生活经验。而他们聚集在同一个展览时,混合而成的记忆,也为其作品所探讨的内容,提供了新的解析视角。

noxh9O9ztMej0jQxfHxG1GSby62TtWEqPvjglw4U.jpg

展览现场 康宝华原创音乐《60年以后再见》手稿

在这场特别的展览之中,旋律是串联所有内容的主线,康宝华谱写在乐谱之上中的音符,率先在观众踏入空间之际,侵入耳畔。这支为展览特制的《60年以后再见》,以【开始】、【挣扎】、【重启】三个篇章,铺陈着无限循环的基调,透过起伏的乐符,将观众从现实生活的状态中,逐步引入观看的氛围当中。

KP1UKfwYPEZ0zCE1VIeGmNHInmWadjC0kMOcRUMB.jpg

刘珂《陌生人》 35×45cm 12张

纸本油画棒和彩色铅笔 2018年

4sTatmvfDrJn9XWYJnkNugluqv0R6kLYQxOvOWYq.jpg

展览现场-刘珂《陌生人》局部

“我想用各种人的脸把一个空间铺满,然后在空间里回荡不同的对话声,各种语言,越多越好,他们谈论生活、爱情、死亡、政治、哲学……就是这样”。

这是刘珂对其作品的一段自述。位于展厅入口处的12幅缤纷肖像,是其在2018年创作的《陌生人》中的一小部分。彼时,刘珂正在异国求学,以“他者“的身份观察着周遭,并对其进行记录。而此时,通过绘画的载体,艺术家又将其“他者”的视角,巧妙转嫁于了观众。观赏这件作品的体验,就如同观察着朋友圈列表中那些熟悉的ID,字符背后或许只是生活里知晓面容的陌生人。

uoBL8YbPs3AMw07lVUBadOZqmxYKb54mmBM05GIX.jpg

展览现场 宣琛昊作品

0d4LSM837mHENS8VlTqgVNPKWmAP3txqAANybs3F.jpg

宣琛昊《求偶的舞蹈》53×76cm 纸本水墨 2019

在一旁宣琛昊的作品中,对于人的观察则以更科学性的自然演变出发。早在19世纪,达尔文就已告知人类,物种进化的奥秘并非跳跃的。因此,宣琛昊笔下虚拟生物的亲缘族谱也秉持着严谨的方式“进化”着。借助同构学的归纳方法,他将自然景观进行了一轮符号性的转化,然后使不同物种有机地交融。这一过程中,原始物种迸发的生命力,让画面呈现出一种冲击性的势态。这是创作者自我博弈的痕迹,也是造物过程中所散发出的自由之姿。

然而透过这些作品的名字,艺术家又观者进入画面开辟了另一条通道。进入其中,人们将看到以求偶之姿绽放的花苞化身成了希腊神话中的女神,热带雨林的植物被冠以拟人化的形态摇曳舞蹈……

psFF7APBUuja5S65e7iCNa4Y3ftvFWYtrXbm2ou4.jpg

马立华《无题03》 50×50cm 布面油画

GvCflhvdWW05eqxrbpwyWtFBGg1jyjvoHAl4D8z1.jpg

展览现场 马立华作品

走出宣琛昊建构的绮丽幻境,马立华的绘画更像一场静气凝神的冥想。这些看似简洁的画面,在持续的凝望后,会展露出某种暗涌的气息。画面底层的色彩与圆形的线条,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力,当其并置时又构成了理性的平衡。这一过程,如同人在架构内心世界时,不断与外部现实角力后获取的一丝宁静。亦如物派艺术家关根伸夫言及的:“世界以其自在方式存在,所以怎么能说我们是在创造呢?我所能做的只是尽现自我,还世界其本来面目,让这种状态更加清晰。”

bDvNi7HXv7tqPH0xFcOmbX7RtemsHulHAAp5Gj7R.jpg

展览现场 郝经芳&王令杰《星空》 局部

关根伸夫的这段自述也同样适用于解释郝经芳&王令杰的作品。这对常年穿行法国、上海两地的艺术夫妇,对于我们所居住的世界有着更开阔的视野。在作品《星空》中,艺术家幻想在地面中打开一条隧道,可以穿过地心,低头俯瞰到地球一端所能仰望的星空。而到了《黑色,万物运动的宇宙中》里,他们又将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以一种诗意的方式徐徐揭开。即阿伦特所说的:“人类仿佛试图以自己的生命,在万物都做圆周运动的宇宙中,画一条直线。”

vtS8Ft8AZODZhscZEh3WF6ZuV94QnULU2f1O5cGP.jpg

郝经芳&王令杰《黑色,万物运动的宇宙中》 86×86cm 热敏材料

当观众凑近画面,可以观察到一个微小白点,沿着随机的相切弧线不断移动。或许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画出那条直线,但当自由意志的思考开始萌动,无限循环的轨迹就已悄然发生变化。这也正是此次展览,可以带给观众的。

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当天还展开了一场跨界身份的对谈。曾参与撰写《艺术法-中国篇》的知名律师奚敏洁女士作为对谈主持,与资深艺术从业者黄娟、王源,以及艺术家王令杰,同观众展开了一个多小时的思维碰撞。席间,奚敏洁以专业视角所分享的艺术IP赋能产业的经典案例,和黄娟及其团队以具备表演性、互动性的内容,辅助艺术场所开拓运营的经验,让我们看到了展览之外,艺术在公共域应用中所能激发出的无限可能。

It15ADd4u0jy1r01Df6qc4wrzbaeuB2vmE8rhHo3.jpg

展览​海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作品,现场,观众,《无限循环》艺术项目,刘珂,和弦:混合记忆,宣琛昊,康宝华,郝经芳&王令杰,韩春阳,马立华,作品 现场 观众 《无限循环》艺术项目 刘珂 和弦:混合记忆 宣琛昊 康宝华 郝经芳&王令杰 韩春阳 马立华
下一篇:令全世界华人不再汗颜的古琴书——《听琴经》_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状态-思想-自然||上一篇:“35日生长”第六届深圳公共雕塑展开幕_雕塑-雕塑-深圳市-生长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