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公共艺术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仅限于街心公园里传统的大型雕塑吗?抑或只是城市广场上奇思妙想的装置?
数字艺术平台OUTPUT携手腾讯一起带来公共艺术的新的可能性,在呈现当代科技的同时,剖析当代文明。
作为腾讯T-DAY公共艺术基金的第一站,OUTPUT携独家签约艺术家panGenerator在深圳宝安机场落地交互装置作品《深圳脉动》(The Shimmering Pulse of Shenzhen),将腾讯地图提供的深圳交通实时数据转译为光影运动,光影运动再转化为机械运动,机械装置的运动集合构成了作品的视觉效果。
当行人在作品前驻足的时候,我们也上前去和他们进行了对话。
- OUTPUT问答Q&A
城市作为现代社会的新型聚落,为居住其间的成员提供了多重公共空间。科技不断进行着这些空间的实体架构,而艺术则刺激着社会想象,持续拓展着空间边界。科技和艺术的对话与互相促进可以加速人与人、人与生活场所的重新连接,加速聚落的融合和共同体的建造。东方有“雅集”的观念,艺术和科技的结合能够让现代人超越空间时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如林中飞鸟,海中鱼群,人流聚集在城市中,就在进行着独立的“小实体”和协调的“大共同体”之间的互动。受启发于这种自然界中的“涌现”(emergence)现象,由腾讯T-DAY公共艺术基金委任的OUTPUT签约艺术家panGenerator创作了《深圳脉动》(The Shimmering Pulse of Shenzhen)这件作品。艺术家以互动公共艺术装置为形式,对深圳交通实时数据进行再诠释,创造出复杂精美、变幻无穷的形状与运动模型。
该装置作品展出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由451个独立模块共同组成一个六边形。每个模块在接收到光线后旋转出斑斓光波,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扩散,形成独特的“物理像素”。由深圳交通实时数据转译而成的映像,投影在装置表面,生成时刻变幻闪烁的像素地带。装置的六边形还与深圳9个行政区巧妙对应,1300万深圳人各自独立的交通行为在这里集体可视化,汇聚出城市的脉动。也就是说,观众不但是在欣赏艺术,也是在感受城市的心跳。
提到城市公共艺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大型雕塑。不同于传统的观念和形式,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为公共艺术的呈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创作中用科技激活城市的生命,动态展示城市的日新月异和居住其间的参与者的活力。
新媒体艺术介入城市空间,是在当代语境下科技企业、数字艺术与公共空间结合的全新尝试。公共艺术强调“在地性”,而新媒体艺术则可以充分利用科技,将复杂的社会状态视觉化,呈现不同城市的脾性与特点,在多感官协同作用下,实现艺术创作者与参与者的互动。
这不仅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也是艺术和科技的发展。在艺术史中,艺术家们常常受到赞助商和权力机构的委任进行创作,而在今天,科技产业为艺术提供了资金来源与丰富的承载形式。艺术创造不再围绕着艺术家这个主体,所有的观众,即城市生活者,都在互动中完善艺术品,进行着有人文关怀的新型艺术表达。
而在这个过程中,以艺术的表达来呈现前沿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科技本身也在不断升温内核,用艺术“美”的骨肉来与人进行有温度的交流。就像在《深圳脉动》(The Shimmering Pulse of Shenzhen)总,科技所捕捉的真实社会现实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具象化为飞鸟,为游鱼,在声和光的变幻中再次传递给每一个构成这些现实的人。
关键字: 内容标签:科技,装置,互动,公共艺术,新媒体艺术,装置艺术,科技 装置 互动 公共艺术 新媒体艺术 装置艺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