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张光宇的展览,跟他本人一样“好玩儿”。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小孩子观看的好展:和美猴王隔空合影、制作属于自己的48表情,为成长留下印记、T台秀、连环画和露顶动画、坐在office的吧台里打个卡,甚至还能坐在小板凳上,看荧幕上播放的《大闹天宫》,扫码还能“弹个幕”。
1929年夏,张光宇在上海家中
图为他设计的台灯
用今天的话说,张光宇是个“多能人”,他是动画版《大闹天宫》的主要美术设计者,出杂志、设计logo、画插图、摄影…就连设计起家居来,也是能“抢别人饭碗”的水平。他的作品既摩登现代、幽默俏皮,又谨严深刻。而谨严深刻的核心,又无时无刻不包裹在“幽默”的表皮下,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又回味无穷。
开幕式嘉宾合影
此次展览策展人吴洪亮导览
“整个展厅的12个燃点,并不是一种美术史展陈,而是一种书写性、参与性的。我们特别希望对美术展览不太熟悉,甚至对张光宇一无所知的观众来看这个展览”,谈及对此次展览的期待,吴洪亮说道。
展览现场
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3月14日,“为了前方——张光宇艺术12燃”在嘉德艺术中心展出。此次展览共展出展品500余件,包括张光宇的珍贵原作288件,时间跨度从1918年到1963年,涵盖了张光宇的整个艺术生涯。展品中包括1910年代和1920年代张光宇创作的新仕女形象作品,1930年代设计的家具和《小姐须知》《民间情歌》《新诗库》封面画及讽刺漫画系列作品,1940年代的《西游漫记》及手稿、电影美术海报,1950年代的《新西游漫记》《神笔马良》,参与国家形象工程的史料,插画、漫画等,1960年代的《大闹天宫》美术设计手稿。
“视觉的勇士”
第1燃 世界.生生
第1燃现场
“光宇骑士”,LED屏会滚动显示张光宇所有创作(包括设计和漫画)
吴洪亮称张光宇是“视觉的勇士”,他推动了中国视觉理念的现代化进程,又在其中注入强悍的民族精神。在展览的门口,吴洪亮放置了一座骑士雕像。骑士跨于马上,身体为墨水瓶形状,一手握尺,一手握笔,他称之为“光宇骑士”。吴洪亮表示,这一骑士原稿曾在其一生中,被张光宇反复修改,数次增删细节,可见他十分心仪这一形象。他是张光宇美术精神的核心,是他奋斗毕生的勇士象征。而将这座骑士还原,放在展厅入口,也指引着观众进入张光宇用尺子、笔和墨水构筑的艺术游乐园。
“为了前方”
张光宇在香港 约1938年
这场游乐园之旅从一个霓虹灯通道处开启。通道顶处的“为了前方”四字取自张光宇曾手持的木牌上的文字。照片中,张光宇笑容满面。但彼时正值抗战,生灵涂炭,国运当头,张光宇这番举动,更显其幽默、胆识及笑对苦难的勇气。通道两旁的文字全部摘自张光宇的设计,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也是张光宇当时生活的底盘。
通道尽头的张光宇系列漫画
1934年1月,漫画骑士
《时代漫画》第1期封面
吴洪亮介绍,如果能够活到今天,张光宇会是一个网红。他在上海开启艺术生涯后,从事过很多工作,他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日本印刷术和传播系统,去传播自己的作品。
1948年2月8日,恭賀春釐,香港《星期报》
1934年5月,《万象》第1期封面
1918年9月,《世界画报》第2期封面
通道的尽头是张光宇设计的系列漫画,吴洪亮把上海漫画的第1期和100期的纪念海报展出。其作品透露出的色彩搭配、构图理念等现代性的设计和创作,让人很难想象这竟是20世纪的作品。张光宇曾说“漫画是一幕严重(严肃)的喜剧”,所以他并不一味以嬉笑捣蛋来讨好读者,而是将20世纪中国面临的冲突、矛盾,以及自己的艺术态度和政治观点融入到漫画作品中。
“留下属于你的48表情”
第2燃 48个表情
第2燃现场
张光宇48个表情
连拍 1930年代
张光宇48表情,是吴洪亮在2012年北京画院举办张光宇展览时发现的。张光宇是不折不扣的摄影发烧友,30年代他衣着旧式长袍,以自己的摄影肖像连排并置,无意间比安迪.沃霍尔的图像并置早了20多年,也成为了当代社交媒体的表情包鼻祖。
吴洪亮认为,这48个表情是一个人自我认知态度的表述。张光宇身着中式长袍表达个人态度,想来别有深意。
2012年的展览,吴洪亮将这组表情放在了展厅最前边。这一次,他想出了一种更“张光宇”的玩法——在展厅里设置表情制造机,观众对着机器做出48种表情后,扫码即可下载分享。
“女孩子怎么谈恋爱?”
第3燃 情感.须知
第3燃现场
《小姐须知》环衬
《小姐须知》六
1931年,邵洵美出版《小姐须知》。这本书站在男性视角,以善意的姿态为情窦初开的少女写下许多行为指南,即教女孩子怎么谈恋爱,如怎么喷香水、怎么穿搭等等。张光宇为这本书设计了插图、封面和版式,其中一些图式,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时尚行业。
1931年10月版,《小姐须知》 封面
仕女画,33×14cm,1918
T台秀
在这一燃点中,吴洪亮为观众准备了T台,红色的台面搭配蓝色转台,格外优雅。观众可以走上T台,感受张光宇《小姐须知》中的气质和情态。
“Moden Chinese”
第4燃:家居.东西
第4燃现场
办公家具设计图草图 《近代工艺美术》 1932年
现场还原的office吧台打卡处
家居设计草图,1940年代2
张光宇设计台灯 《近代工艺美术》 1932年
台灯还原
朱红洒金家具,约1930年
灯具设计草图
灯具还原
很难想象,几十年前的张光宇能设计出如此摩登现代的吊灯。此外,还有那中式屏风、包豪斯式座椅、台灯等。约1930年前后,张光宇设计过一系列朱砂红洒金家具,这个系列的家具既使用了西方现代设计的手法,又将中国传统的工艺和样式融入其中,其风格超越了单纯维度的东方或西方的审美,被称为“Moden Chinese”。
“但有假诗文,却无假山歌”
第5燃:民间情歌
第5燃现场
本来针线总牵连,如何今日两无缘;妹是针儿哥是线,针儿须待线来穿。12×18cm,1930年代
豆花开遍竹篱笆,蝴蝶翩翩到我家;妹似豆花哥似蝶,花愿恋蝶蝶恋花。26×27.5cm,1930年代
吴洪亮认为,民间情歌插图是张光宇艺术中最具深意的一个概念。他表示,20世纪30年代前后,西方人类学的兴起,使“国土”、“边界”的概念开始清晰。于是,研究本国的民俗民风、音乐美术等,便逐渐兴盛。张光宇收集了许多东南民族的民歌,他深深地认同冯梦龙曾说的“但有假诗文,却无假山歌”之句。
郎君出门早早回,日出走来日入息;路上残花莫要采,家中牡丹正在开。32×42cm,1930年代
这个世界要有钱,八十公公有人恋;有钱不怕八十岁,没钱最怕两同年。27.5×28.5cm,1930年代
现场的民间情歌小视频一幕
张光宇在每幅民歌插图上都标注着尺寸,并不断调整,以达到最佳呈现效果。此次展览展出的便是这些作品的调整过程,十分鲜活。在展览中,观众还可以躺在坐垫上,在半明半暗的纱幔中,观看民间情歌插图制作而成的小动画。
“玩一套泼克扑克”
第6燃:泼克.讽刺
第6燃现场
吴洪亮为观众演示“泼克扑克”
衍生品有售“泼克扑克”
在这一燃点中,吴洪亮设置了一个供观众玩扑克的屋子。这套并不是普通的扑克,每张牌上都有当时政客名流的漫画肖像,如于右任、汪精卫、张学良等,吴洪亮称之为“泼克扑克”。如果观众有时间,大可在在“泼克屋”内,用这套“泼克扑克”玩上一场“斗地主”。
《泼克》,1937年
蒋中正氏,《时代》 1933年
关于“泼克”这一概念,张光宇曾说:“‘泼克’是幽默吗?不,他是一种讽刺!真的是讽刺吗?不,有点像幽默!”在泼克漫画中,张光宇自语要“尽讽刺之能事,集诙谐之大成”。
吞款图,56×43cm,《十日谈》第5期, 1933年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万象》第1期, 1934年
为了展示张光宇的“泼克艺术”,策展团队收集了张光宇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抗战时期所绘的大量政治漫画,在“泼克屋”的外墙展示。这些政治漫画中包含着张光宇对社会的不满,如“大鱼吃小鱼”漫画等。“泼克杂志的内容会通过网络平台跟大家共享”,吴洪亮说道,“里边有张光宇对当时社会的认知和态度,有他对国家未来保有的希望”。
“抗战的鼓手与‘纸弹’的投手”
第7燃 大地.星岛
第7燃现场
1937年“八一三事变”,张光宇逃到香港后,从事抗日宣传工作。这时他创办了《耕耘》杂志,也拍了很多电影。在鲁迅逝世十周年时,他组织朋友画了许多鲁迅肖像。
1940年8月,在香港绘制鲁迅像。右起:张光宇、丁聪、谢谢、叶浅予、糜文焕、张正宇、郁风
关山四骑图,27.8×38cm,“重庆八人漫画展” 1945年
这一时期,张光宇的漫画更加面对现实,向迫使他背井离乡的侵略者和权威挑战,也向当时国内军队的羸弱表示强烈的不满。他说:“这是一个漫画时代!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疯狂相,倒在漫画家的笔尖下,这一个时代,过去了吗?没有!…不过我们的笔尖,终能为你们写下结局,而完成时代的使命”。
伊索新语:狐曰:“皮之不存,吾将为附?”,29×28cm,《华侨日报·漫画周刊》 1947年
张群组阁,蒋氏伏卵。21×53cm,《华侨日报·漫画周刊》 1947年
西游漫记:当孙悟空遇上法老始皇和市长
第8燃 西游漫记
第8燃现场
《西游漫记》是张光宇在1945年夏秋于“陪都”重庆创作的讽刺性连续漫画,以讽刺前方战乱,后方却歌舞升平、奢侈糜烂的现状。他用了三个月时间,讽刺当时重庆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张光宇深知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部连环漫画无法出版,因此他用展览的形式展出。此次展览展出了当时他坐在藤椅上,在当年展览现场看众人观展的场景。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也在展场放置了一把相同的藤椅,观众大可坐在椅子上,体会一下张光宇的当年心境。
此次展览现场还原的藤椅
西游漫记,孙悟空斗怪动画
西游漫记第二回,26×26cm,1945年
西游漫记第七回,26×26cm,1945年
《西游漫记》中,孙悟空手持长方形钞票,上写“一万元”;埃及形象的法老始皇修建万里长城;太空游艇式的“梦得快乐城”中,王宫显宦、名媛闺秀、歌姬舞女汇集一堂;猪八戒看起了舞蹈杂志;孙悟空被理发师剪起了毛发,还参加了假面舞会,和舞女跳起了舞,师徒竟乘上了电梯…
西游漫记第五回,26×26cm1945年
新西游漫记3,24x29.2cm,1954年
珍贵的是,这部作品在重庆展出时,留下了一个留言簿。簿内有一页签有庞薰琹和著名艺术史家苏利文的名字。苏利文生前每次来中,吴洪亮夫妇都会接待。当吴洪亮看到这一签名后,便电邮苏利文,问其是否还记得张光宇。苏利文回答道:
“恐怕没有太多中国人知道他”
新西游漫记6,24x29.2cm,1954年
而这也成了吴洪亮2012年至今不懈推广张光宇的初衷。“他(张光宇)给中国带来了如此深厚的视觉滋养,但今天我们知道他的人却是如此少,其实很多人都不甘心”,吴洪亮说道,“因此,这一展览横跨圣诞、元旦、春节及情人节,希望有更多观众走入嘉德艺术中心,认识张光宇”。
在这一燃点中,策展团队还设置了许多西游记中形象的面具以及几面哈哈镜,观众可以带上面具感受。
“这个logo,我今天看了依旧很感动”
第9燃 解放·建设
第9燃现场
1949年10月25日,留港美术工作者在完成毛主席巨像后留影之一:作家于逢(前排左一)、梁朝佐(前排左三)关山月(前排右一),黄永玉(二排左一)、张光宇(二排左三)、黄茅(二排左四)、张正宇(二排左五)、廖冰兄(三排右一)、杨秋人(三排右二)、叶绿野(三排右三)、梁永泰(四排左一)、阳太阳(四排左三)、王琦(四排左四)、杨万秋(四排左五),杨秋人旧藏
张光宇设计的新桥饭店logo
张光宇设计过许多logo,但最让吴洪亮念念不忘的他为新桥饭店设计的这个。他说道:“虽然我没学过设计,但有多年的艺术从业经验。这个logo,我今天看了依旧很感动。其中的曲线相接、正负形的关系、传播系统的可塑性都做得极其完美”。
和平阿福,1945年
纪6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设计者:张光宇、邱陵、陈汉民、钟灵、张仃、周令钊,1959年9月28日
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徽章草图,1953年
社会主义旭日东升, 帝国主义日薄西山。《漫画》第2期, 1959年
展厅陈设草图,28×38cm,1950年代
除了新桥饭店的logo外,这一燃点中,还展出了许多张光宇为重要国家机构绘制的装饰草图,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他绘制的人物肖像和风景画。对此,吴洪亮一再强调,要还原历史情境来观看这批作品。他如此说:“一个新中国的图式是什么?也许我们看到这批作品时会觉得,这不就是新中国的图式吗?但要想到的是,当时这批图式是不存在的,是需要他们来创造的。而张光宇便创造出了一部分”。
“这是我最想和观众分享的部分”
第10燃 神笔马良
第10燃现场
在12燃里,吴洪亮最想跟观众分享的便是“神笔马良”部分。巨大的显示屏上,马良位于中央,用神笔绘制着各种图景,左右两侧不断有人物、动物飞来又飞走,以动画的形式呈现了张光宇笔下的《神笔马良》漫画,十分有趣。吴洪亮认为张光宇对于马良形象的创作是跨时代的,因此他请清华大学团队,以最传统的二维动画呈现该内容。
神笔马良八,35.5×27cm,1954年至1955年
神笔马良七,35.5×27cm,1954年至1955年
神笔马良十二,35.5×27cm,1954年至1955年
神笔马良一,35.5×27cm,1954年至1955年
“神笔马良”部分还呈现了张光宇创作漫画人物时的视频,“从这个视频可以看出,张光宇的诸多创造是一点点生成的”,吴洪亮说道。
“在艺术中心看一场大闹天宫”
第11燃 大闹天宫
第11燃现场
在展览现场,张光宇之子张临春介绍了一件关于《大闹天宫》的往事。他说道,1960年6月上影画报,当时大闹天宫还没有对外正式上映,但已经有媒体宣传出去了。张光宇跟张仃正好出差去哈尔滨,看到了上影的杂志,把他画的有些形象登出来了。他当时觉得还是太忠于他的设计,而当时很多形象他还不太满意。于是,他便跟上影厂尤其跟导演万籁明先生说自己不满意还要改,所以这些作品后来经过很多位老师的多次调整,变成了最后大家熟悉的孙悟空的形象,但是张光宇是孙悟空和其他的形象一个最主要的原型创作者。
猴王饮酒图,1960年
李天王,1960年
龙王,1959年
哪吒,1959年
太上老君(李老君),1960年
玉帝,1960年
现场展示了许多张光宇为《大闹天宫》创作的人物形象的多版草稿。观众可以在草稿的簇拥中,坐在板凳上,观看这部由张光宇担任美术设计的动画片。还可以在旁边的动屏上通过扫取墙壁的二维码,和孙悟空在花果山水帘洞来一个隔空合影~
“使人人得以享受美的快乐”
(第12燃:衣食住行)
衣食住行中的衍生品
这一燃点呈现了许多张光宇的图案设计,也在这些设计的基础上做了许多衍生品。关于衣食住行的设计,张光宇曾说:“日常之要素,当施以美的教养,使人人得以享受美的快乐”。
P221《北京之春》壁画稿
画框设计图,1940年代后期
他也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地实践着这一理念。1935年,张光宇负责指导“实用美术图案画函授班”,巧妙设计“衣食住行”标志。在50年代初,张光宇设计全国民间工艺品展徽章标志时,将图形分解为四个独立图标构成的“衣食住行”标志。1958年设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标志“衣食住行”,参与《装饰》杂志的创办工作。
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徽章草图,1953
张光宇,屈原 婵娟 服装设计图 25.4×26cm,1953
展览海报
【后记】张光宇用65年的短短生命,在漫画、连环画、设计、家居等诸多方面都有十分出色的成就,也在近一个世纪里,为人们带来无限的创意和精神食粮。正如吴洪亮所说,希望每个学艺术的孩子,都能知道张光宇是谁,这个展览的意义也在于此,尤其是在当下。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大闹天宫,张光宇,漫画,现代设计,,展览大闹天宫 张光宇 漫画 现代设计 展览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