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合影
2020年10月17日,“1/4—only a little bit I could express” 薛若冰个展在森林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选取并汇集了画家从2016年到2020年的布面丙烯、喷漆、油画、装置以及影像作品。
李涵琪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所以展览定义为“只是我能表达的一小部分”,是她在和薛若冰交流时,发现薛若冰对很多种艺术表达手法都颇有兴趣,这些年也在结合着思考一直进行众多的尝试。艺术家的创作之旅刚刚起航,想要表达的,希望传递给世界的情感和思想现在还只是一小部分。
学术主持杨维民致辞
策展人李涵琪致辞
艺术家薛若冰致辞
艺术家导师周世麟致辞
看薛若冰这些年各个阶段的画给李涵琪两重冲击,一是色彩——在不断变化的媒介上始终不变的是色彩,二是敢于探索与尝试——艺术家的生命,就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升华,薛若冰作为年轻艺术家更是如此。
开幕式现场
“画家前期的作品偏具象,色彩在这里多为填充和叙事目的,辅助着我们可识别的物体和线条,让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些故事性的情节。 在色彩上看到了她很多的思考,慢慢的从‘叙事性’和‘象征性’ 中脱离出来,让颜色成为独立的个体。这两年的作品可以看到很多立体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子,装置作品也可以看到达达主义中现成品艺术的影响。若冰笔下的色彩成为了她表达情感最强有力的工具:从对几何和颜色的尝试,到渐渐融合不同的色彩块,到更加和谐的更加整体化的共同表达,甚至让人感觉颜色可以继续无限延伸,不受画布的限制。”
展览现场
在更加仔细地阅读薛若冰对色彩的掌控后又能看到很多对立面——碎片与整体、规则与混乱、表达与思、理性与情感、克制与爆发等等。就好像她的画中充满机理和情感一样,细品薛若冰的作品也让李涵琪看到了无限的内涵和她这些年来对自身,色彩,情感表达的思考与呈现。
展览现场
而关于展览的举办,学术主持杨维民教授讲到,自己总觉得“红、黄、绿”是规中规矩的颜色,这也许是交通指示灯所选颜色的缘故,所以大红大绿时而成为一些艺术品的主色调。七色之中的蓝色,以其深邃自在的“蓝调”不易调和随搭且不为左右。当他去年看到薛若冰的艺术创作主打“蓝调”时,不由得刮目相看。于是提议他的研究生们为薛若冰和几位在读周世麟教授、郑岱教授油画表现艺术方向的研究生先在天美做个群展,然后等薛若冰毕业创作完成了再在北京做个展。他还与靳浩、王彦冰同学去油画研究生的教室、画室一边看作品、一边沟通......后来包括疫情在内多种原因群展搁置了。
展览现场
今年暑假国内疫情好转,薛若冰研究生毕业在等待今年年底赴英国就学深造;李涵琪海外留学回国内实习一年,正在今日美术馆展览部实习。大家一拍即合,开启“薛若冰个展”,展览在北京森林中国美术馆展出,画册在今日美术馆出版编辑中心设计制作。开幕式同期举行研讨会邀请周世麟教授、郝青松博士出席。线下展览前还邀请了靳浩、李常胜等12位青年批评家举办了“薛若冰个展”线上论坛。
研讨会现场
关于展览的标题,策展人与艺术家二人初有“果断·踌躇”之说,杨维民也曾提议为“回车”,现在的展览标题“四分之一”是若冰与涵琪多次讨论而定。杨维民以为此次展览也许可以理解为,她们两位二十多岁的中国女艺术家以世界人文艺术大时代为背景,回望她们人生四分之一小时代的心路历程,再启未来新的国际艺术征程。她们异口同声:“NO!远远不是这样。Only a little bit I could express.” 杨维民茫然了,也许“你懂得”。
#0072E3
120cmx120cm
综合材料
2018
#000079
120cmx120cm
综合材料
2018
#E6E6FA
120cmx120cm
布面丙烯
2020
#FFD700
120cmx120cm
布面丙烯
2020
堙灭系列之一
120×120cm
布面油画
2018
堙灭系列之二
120×120cm
布面油画
2018
直面人性系列之一
80×80cm
综合材料
2016
直面人性系列之二
80×100cm
综合材料
2016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11月15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森林中国美术馆,绘画,薛若冰,,色彩,艺术家,表达,油画森林中国美术馆 绘画 薛若冰 色彩 艺术家 表达 油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