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又一个夏天:AME影像创作工作坊招募再启!_AME-AME影像创作工作坊-创作-入围-影像-工作坊

编辑:邹萍 来源:雅昌网 
 
一个聚集艺术家与电影人的工坊一个集合大咖导师的平台一个产出影像作品的练习场一个远离城市的集训地又一个

一个聚集艺术家与电影人的工坊

一个集合大咖导师的平台

一个产出影像作品的练习场

一个远离城市的集训地

又一个夏天

又一个起点

「AME影像创作工作坊」

再度重启!

uJxGQeym7IAxl4ufhgWghWtl1mFGpigpWZENOMHa.gif

“伟大的发明都源于「兴趣」和「癖好」,它们并不产生于现代化的伟大公司,而是出自某个走火入魔者的实验室或能工巧匠的工作坊。”

——埃德加·莫兰《电影或想象的人》

融合+创作=工作坊

ME工作坊已经迎来第三年,“融合”一直是工作坊的主旨,学院与产业,艺术与电影,导师与学员的交流与汇合始终为我们所关注。

往期的学员中,既有熟知电影工业化流程的电影人,也有在当代艺术体系下创作的影像艺术家,而导师与评审阵容,有如孙承建、牟森、路海波等学者教授,也有陈界仁、雎安奇、程然等艺术家,以及贾樟柯、梅峰、王超、刘健等知名导演及编剧。

awD3mCcnsSlOUx5Gr4gnYy8lW76AY9iEtOlPIsqf.gif

▲往期工作坊导师讲座现场

在一次次与创作者们短暂的聚会与告别中,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工作坊更多的目的与意义。

不仅仅在于塑造一个激发创意、自由碰撞、封闭创作的“桃花源”,也不单单是营造一种沂水春风式的互动与教学氛围,我们更想打造一个集合“发明家、幻想家与制作家”的实验室,共同去思考与想象,更重要的是,去创造与实践。

7KE9zhgljismVxYhOm7E6jYsAwNKb0iBnIy5xGhH.jpg

因此,这一次的工作坊,我们准备建立一种新的模式,即邀请创作者,在「后·启示录」的主题之下,进行关于「未来」的实验,在为期两周的教学活动将分为身体训练、理论授课、专题讲座、分组实践、封闭创作等环节,是一次密集的课程集训。

在此期间,导师将不断与学员围绕「后·启示录」的主题开展一系列丰富、突破的创作思考与尝试,帮助创作者进入极致创作状态,丰富创作体验。

后·启示录

我们身处于一个巨变与分裂的时代,旦夕之间,科技侵占与控制私人空间,庞大的信息编织巨大的网,成为束缚个体的茧房。社交喧哗地渗入生活,被误读与传播为一种产品,一种产品的属性与思维,而不再指涉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沟通成为虚拟,乃至无声。

F6KRC1waxn3FQUAOzKxXpwoc7ufI4ay9siDEg7rb.gif

「启示录」表现的是对世界未来的预警,以及对世界末日的预言。而「后·启示录」之于当下这个时代,它体现于一切外在亦或是内心秩序的崩溃与重建,是对未知时代降临/降临之后的警惕。

LzUBGvkJjdZ4VEnNYnVt3kZlhjkFEaH36NJDsVTk.jpg

于身处未知时代的我们而言,没有战争灾祸,没有物理的重建需要我们赴汤蹈火,但虚拟网络却渗入到每个个体...短视频引发的社交热潮,游戏中虚无的交流成为现实的交互,沉浸式的虚拟现实反而成了人们竞相追求的主流社交方式,你该如何判别自己是否被异化?这是否是现代人面临的新型灾难?

面对一个联系看似紧密实则虚无的未来,创作者们应该如何用影像去审视与反思,去表达与呈现?

drfRgnAIdC97ac0RNXBhSEKA9yxpun8FuLqU8DPv.gif

「后·启示录」这一主题想要传达的就是一种态度——探索面向未来的新电影。

或许是未来的内容,一个依托于现实想象的虚拟世界,它的发生背景可以是未来,也可以是当下,甚至是过去。

或许是未来的电影语言,一种全新的叙事实验、探索与突破,一种全新的边界,与游戏、动漫、艺术影像交汇融合。

或许是未来的观看方式,以在线观看,VR观看等模式思维来重新思考电影创作。

未来电影,

尚且是一个有些遥远而不切实际的名词,

但未来的电影人,

属于年轻的你。

hi6WPXsBkiVQbGSSGrkVryJSA7kfv2KtF1dIIBx3.jpg

学术支持

高士明

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策划了许多大型展览和学术计划,包括“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巡回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变动中的世界,变动中的想象:亚洲思想界上海论坛”、“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首届亚际双年展论坛”(台北-上海-科钦,、“亚洲社会思想运动报告:首届人间思想论坛”、“第三世界六十年:纪念万隆会议系列论坛”(杭州-科钦-北京-东京-香港-那霸)等。其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社会思想以及策展实践。

PBIbbEAXKQX3qD1yq1wX0L1ozfh231NAk2aw6NCm.jpg

学术主持

管怀宾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装置艺术、空间多媒体艺术。即以综合媒体环境下的空间艺术创作为主体,注重视觉文化要素在历史文脉演释过程中的研究。以中国传统空间美学作文脉支撑,强调传统美学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的解构意义。

jpE4klBUcPw01Z2xrfXc2Q5LYFu9QtGNIGaI0M10.jpg

高世强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空间影像研究所主任,硕士生导师,教授,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情景雕塑、装置及实验影像创作和研究。本世纪初,研创及教学方向逐渐聚焦于活动影像领域,近年来致力于空间影像叙事研究和创作。

授课导师

MY7fA2FMiIdLbswoAhWbKshQ6cvBJjtq7NF3UsSG.jpg

张律

中国籍导演,迄今拍摄了12部长片电影,其中长片处女作《唐诗》入围2014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芒种》入围2015年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并获ACID奖,同年获釜山电影节“新潮流”大奖及各种国际电影节近20个奖项;《沙漠之梦》入围2007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图们江》2010年入围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同年获巴黎国际电影节大奖及学生评审团大奖;《庆州》入围2014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同年获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最佳导演奖、釜山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春梦》2016年釜山电影节开幕片,并获釜山电影评论家协会评委会特别奖及最佳女演员奖;《咏鹅》入围2018年釜山电影节大师单元;《福冈》入围2019年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及北京国际电影节焦点影人单元。

ycORoXa5NTegJFoO7nSuDgU9EB5UL8yMj9EtXSvK.jpg

李凝

出身于雕塑专业,醉心于身体艺术,肢体剧场与实验电影领域的代表人物,从自身造型艺术的背景出发,结合美术的观察思维与概念,开创出一种崭新的身体训练课程“肢体写生剧场”(Drawing Life Theatre),始终进行着中国剧场与电影界最前沿的探索研究。2011’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最佳跨界实验奖"

2017’深港建筑双城双年展"建筑媒体奖"

2018’ 深圳市戏剧家协会“最佳创新奖”。

2019’作品“灵魂辞典”在纽约LA Mama实验剧场演出。

2010’《胶带》入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光明未来单元

2011’《胶带》入围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

2011’《胶带》获得云之南纪录片电影节"幻面奖"

2013’《胶带》受邀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作品《胶带》被欧美国多所大学图书馆以及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MwnO25GbZs4nEo46dAFyuaPoGtHZtmNqtppLUR1A.jpg

Jessica

她的作品和演出经历遍布全世界多个国家。她丰富的肢体经验融合了非洲、印度尼西亚及日本的传统舞蹈形态,西方现当代Gaga和接触即兴的身体方法,以及非登奎斯和亚历山大技巧对于身心灵自由舞动的训练。她曾与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舞团体,纽约的Stephen Petronio以及北京的侯莹舞团训练身体。她也曾与多位知名的独立舞者合作,包括Suprapto Suryodarmo(印尼),Kan Katsura(日本)和 Vangeline(纽约)。在接触多种舞动方法后,Jessica开始为身体工作者发展一套以城市为灵感的自由舞动方式,通过有趣的意象来帮助我们理解空间中的自由身体,开发身体以及头脑的敏锐感知力。

kILPFGV4tIU4TU8leRtTJM1u5Fvq3xsifpCt8SJF.jpg

刘永皓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Université ParisVIII)意义实践与理论研究所电影暨美学博士(Pratiques et Theories Du Sens),现任职于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专任副教授。主要著作《失衡的电影文本:王家卫电影分析》(2015)、《在场影像》(2015) 、《小电影学:电影复像、转场换景与隙缝偷渡》(2011)、专书主编《Le cinéma décadré- yann beauvais》(1999)。策划多个展览包括「台湾国际猫影展-照膜」(与李明宇共同策展)、「EX!T VIII第八届台湾国际实验媒体艺术展《局部初潮半岛:台湾实验电影的异色与岐流》」、「识别系统:关渡双年展」、「EX!T II第二届台湾国际实验媒体艺术展《重复与暂停:穿透实验电影的光—高重黎的实验电影专辑:电影他者的电影》」、Yann Beauvais个展「Le cinéma décadré」(与巴黎庞毕度文化中心合作)等。

qrqsMJx2yxsbRMbERWxg2anSj5VFubQGgt3to1lP.jpg

郭建全

原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现任中影集团中影股份有效公司视效导演,参与制作作品《天下无贼》《狼图腾》《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多部影片的视效制作。

7c1Y6rFMgTcl9u5b7HAGpi4TeBRiL5cq7LwurLkk.jpg

小河

曾为多部华语电影配乐,包括王超导演的《江城夏日》、李睿珺导演的《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杨瑾导演的《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郝杰导演的《美姐》、仇晟导演的《郊区的鸟》等。

创作指导

RPBSJacN7xirhNU1MN3jmNExh0aP9wWQ02KJOzqM.jpg

孙承健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 研究员、电影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电影美术学会视效专业委员会 理事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电影报刊副会长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 会员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会员

主要理论研究方向:电影叙事研究、电影社会学研究

主要著作:《情绪:影像表意的魅力与体验》、《“魔法师”的世界:电影叙事的观念与表达》、《电影、社会与观众》等。

hSZ1p4uQwvmAFZTJ9OgEYAR7TNpu0orMiC4RynZd.jpg

颜俊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特聘导演(纪录片频道)

中国上海电影集团(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合作导演

senses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导演

摩登天空 艺术顾问/策展人

中国美术学院 跨媒体艺术学院 特聘教师

云南艺术学院 电影电视学院/美术学院 特聘教师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特聘专家

其多部作品以中国地区唯一入围作品、亚洲唯一入围导演的姿态参加慕尼黑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北欧国际人类学电影节、比利时5 SUR 5全球5大洲导演选拔等国际电影节和艺术展。部分作品由美国加州大学、英国国家电影电视学院等学术机构收藏。以策展人的身份与天津美术馆、天津师范大学、摩登天空等学术、青年文化品牌合作,策划了“2014大理草莓音乐节·跨界艺术展”与2015、2016“五百里城市音乐节·500KM ART”等多个跨界艺术展。

swNiNcpfGAq0TcSQFJdW1ck6iJVz3ngM4hDehUsO.jpg

范厉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基本视觉研究所,任研究员。负责基础摄影课程教学。研究观看方式研究。从观看行为上,观看方式上 ,观看习惯上,摸索视觉的可能性。探寻不同文化背景下,观看的经验差异,以及改变自我 的习惯,获得新视觉的可能性。

2007年杭州“没事儿”当代艺术展联合策展人;

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主题馆生命馆多媒体总监;

2013年中国美术学院与香港科技大学艺术与科技融合项目负责人;

大中华学生影视设计比赛2013年获得最佳指导老师;

2018年 “重访孤山”中国美术学院校庆片总制片。

评委

rGKYkIuB93r4JVtLxz2vtsALalMzuHStmupUxNh1.jpg

张献民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

出演电影《巫山云雨》、《柔情史》等。

著书《一个人的影像》、《看不见的影像》等。

2018年后担任监制或艺术指导的影片有《好友》、《之子于归》、《肋骨》、《郑少帅的奋斗》、《长风镇》、《东北虎》等。

长年组织电影放映活动、参与影展评审工作、推动中国电影内外交流。

Y0maQSuSuNwYvYwPEFA4wl4ZhxYBrPZDRF0CdQzl.jpg

董冰峰

曾任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广东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栗宪庭电影基金艺术总监与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研究领域包括影像艺术、独立电影、中国当代艺术史、展览史与当代批评理论。

EESMdnkboBk7OlFq5X2Ulq8Fno53hVICX2ADcAGf.jpg

路阳

200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10年导演电影处女作《盲人电影院》,该片获得2010年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大奖,2011年中国金鸡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奖。2012年完成电影《房车奇遇》,该片入围2012年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之窗单元。2014年,执导电影《绣春刀》上映,并获得第16届华鼎奖最佳新锐导演。2017年,执导电影《绣春刀:修罗战场》上映。2018年,执导电影《刺杀小说家》,并于2019年3月杀青。

招募细则

申请资格

(1)有影像创作经验的艺术家或从事电影创作的的导演、摄影师等(包括文学、艺术、电影、戏剧等专业的学习者与从业者,或擅长影像创作的其他专业背景者)

(2)年龄在35岁周岁以下

(3)本科及以上学历

申请材料

(1)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报名链接进入申请页面(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

(2)准备一份个人简历(最好能再加一个视频形式的个人简历,如vlog等形式不限)

(3)准备一份作品集(剧本、短片、艺术创作,形式不限)

(4)根据“后·启示录”进行1min—5min的视频/剧本/文学策划创作。

申请流程和联系方式

(1)注册一个百度云盘账号

(2)在百度云盘中新建一个文件夹

(3)将新建文件夹命名为“AME工作坊-‘姓名’的申请材料”

(4)将视频个人简介、作品、命题创作等上传至百度云盘,并设置

(5)将百度云盘链接复制黏贴进报名表(“阅读原文”或微信公众号菜单链接获取,无需下载)

录取方式一:工作坊导师组根据申请材料审核评议,择优录取

录取方式二:由工作坊导师组邀请“艺术·电影·教育-AME影视计划”的主办机构和协办机构相关领域的教授,推荐优秀学生和实践者

录取情况将于2019年8月5日于微信公众号、微博公布,主办方将以邮件、电话等形式通知申请人。

学员参加工作坊的费用

(1)工作坊免学费

(2)工作坊期间,主办方将提供住宿及餐饮,并负担因课程计划内所产生的交通费用(注:不包括学员来杭及返程费用)

课程详情

报名时间:2019年7月1日-31日

入围名单公布:2019年8月5日

举办时间:2019年8月14日-28日

举办地点:杭州

招募人数:20人

课程:身体训练、理论授课、专题讲座、分组实践、封闭创作

成果:优秀作品将有机会由主办方提供资金拍摄成片

优秀创作者将有机会入选阿里文娱“薪火计划”,更多实践的机会邀你参与

欢迎申请者与主办方取得联系,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AME影视计划

微博:AME影视计划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美术学院,AME,AME影像创作工作坊,,创作,入围,影像,工作坊中国美术学院 AME AME影像创作工作坊 创作 入围 影像 工作坊
下一篇:2019中国美院当代青瓷与金工跨界创新创意研修班、当代陶瓷与漆艺跨界创新_手工艺术学院-非遗研培-结业-摄影-中国美术学院-手工||上一篇:罗马尼亚油画大师柯尔内留·巴巴作品展在邯郸韩玉臣美术馆开幕_油画-罗马尼亚-韩玉臣-韩玉臣美术馆-展览-邯郸市-邯郸-作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