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2019年1月18日,“刘海粟美术馆海派绘画年度研究展(第一回1843-1927)——春江明月共潮生”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本次近70余件作品除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馆藏,还由北京、上海藏家、上海吴昌硕纪念馆、上海历史革命博物馆共同借展,其中部分作品为首次与观众见面。
开幕式以“雅集”形式呈现
海派文化虽包罗万象,但海派绘画却有迹可循。本次展览时间从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直至1926年上海从江苏省剥离成市,并以吴昌硕艺术生涯作为时间轴,向大众打开上海初期社会文化人的社交方式和生活背景,以学术的方式由浅入深。
对海派的系统梳理和研究是刘海粟美术馆多年的期望,据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阮竣介绍,本次展览的举办打开了刘海粟美术馆海派研究序幕,而针对这一系列展,刘海粟美术馆将计划用5年时间,每年推出一个海派绘画研究展,完整呈现海派绘画的萌芽、繁衍、拓新和转型至今。
展览策展人、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靳文艺导览现场
展厅现场
之所以举办这一展览,起源于2016年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靳文艺看到一批北京瓯江草堂的海上名家作品,“上海作为我的故乡,这批海派藏品的首展一定要在上海举办”,北京瓯江草堂董事长、原国博收藏部主任易苏昊表示。他认为,海上名家的作品是上海的文化名片,因此梳理海上绘画实际上是研究近代文化史,“而我们是中国文化的解说者”。
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分为两个展厅,一方面汇集早期海派绘画的海派四杰、萍花九友等画家,以“海上画派”为开端,历经现代美术教育的文化启蒙、西洋画运动的形式拓新、新兴版画的求亡图存和商业美术的贴近生活后,海派绘画的逐渐转变。
展厅现场
另一方面,以海上题襟馆、豫园书画善会、飞丹阁雅集等书画团体为代表,娓娓道来上海开埠后,先后出现的近百个书画社团背景下,当时画家们不再局限于古代书画家吟诗作画文人式雅集,而是侧重于书画家之间互帮互助,成为职业画家推销作品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书画会使各自为战的画家个人变成了具有凝聚力的职业画家群体,通过举办各种聚会、展览为来沪的画家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因此,本次展览可以说是海派绘画初期的大聚会。
但如何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欣赏思维、传播模式结合起来,与观众产生连接性是展览策划的重点。前期创意视频、展厅现场与作品相对应的上海大事记时间轴线,让生涩的史料信息变得方便阅读,成为普及海派知识的科普图表。所以,以年轻人的理解方式和传播模式去呈现,便是本次展览解决“沟通”问题的办法。
观众在展厅现场
除此之外,展览还特别辟出一个展厅复制豫园场景效果,呈现海派早期主要社团及代表画家作品,给观众不一样的观展体验。
吴友如《豫园宴乐图轴》
吴昌硕 《琵琶图》
吴昌硕、王一亭、任伯年《风竹花鸟图轴》
任熏 《麻姑献寿》
虚谷《柳猫金鱼》
张大千《芙蓉彩蝶》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3月17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刘海粟美术馆,吴昌硕,海派绘画,,美术馆,展览,绘画,豫园刘海粟美术馆 吴昌硕 海派绘画 美术馆 展览 绘画 豫园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