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2日,“第二届全国设计类专业青年教学学术活动月”的第三场活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学术活动日”在四川美术学院小剧场正式拉开帷幕。
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苏永刚教授、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段胜峰教授、副院长吕曦教授、党总支尹恒副书记出席了本次教学活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薇教授、中国美术学院钱麒儿教授、江南大学崔荣荣教授,北京服装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以及四川美术学院服装专业的优秀教师代表们就服装专业的前沿性、实验性、探索性的特色课程及一流课程建设等展开了教学交流和学术研讨。
来自全国不同院校的师生及同行认真聆听了优秀教师代表们关于服装课程教学的分享和三位点评嘉宾的精彩演讲,并围绕课程教学改革和设计创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整场活动充溢着浓厚的学术气息,师生们从中收获颇丰,此次论坛为服装设计专业未来的教学与实践提出了更多前瞻性的建议和愿景。
论坛嘉宾合影
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 苏永刚教授开场致辞并介绍到场嘉宾
学术主持江南大学崔荣荣教授
江南大学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崔荣荣教授主持上午的教学活动并介绍本场论坛演讲嘉宾,崔荣荣教授、李薇教授、钱麒儿教授分别进行教学点评。以下为论坛嘉宾发言和教学点评的主要内容摘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贾玺增 副教授】
讲题:时尚与传统的联盟:中国传统服装与纹样的教学方法/学术研究与时尚设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贾玺增副教授
演讲内容
主要内容:
现代社会环境中,国际流行时尚对服装产业有着巨大的推动力。因此,在掌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关注传统、立足当下,树立服装史与时装设计相结合的教学特色,拓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深度和视野广度,树立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因此,在研究传统服装的同时,要灵活的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与实物观摩结合、历史内容与设计案例结合,将最新的时尚讯息发现并提供给学生,同时带领学生将传统服饰语言提取出来进行转化训练。
教学点评:
服装史与设计息息相关。服装史的学习需要安静,同样设计也需要安静。设计很时尚、潮流、令人激动,相反,它的另一面需要我们静下心去研究。面对当今的各种服装史的宣传与教育,应该加强对服装史甄别的学习能力,掌握中国传统服装知识结构点,让传统文化继续传扬下去。
【湖北美术学院 温馨 讲师】
讲题:服装款式设计过程与灵感演绎
湖北美术学院 温馨讲师
演讲内容
主要内容:
款式设计是一个体验生活、不断尝试与探索自我的过程,灵感演绎也有多样化、试验性的特点及视觉化、系统化的要求。设计不应该仅仅流于表面的变化,而应融入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从源头上让作品更具原创性,将自我与作品融合,实现对于穿着者与设计师个性的关爱与尊重。
学术点评:
这门课程具有两大亮点:第一,组织学生们进行款式的设计和训练,对于需要踏实的去积累和学习的本科教育尤其重要。第二,大学生灵感激发的过程中,眼手脚脑共同启动,大脑产生的小火花被记录下来,需要的时候可以瞬间转化。因此这门课程的研究也非常具有创新性,适合本科生的学习。
【北京服装学院 王媛媛 讲师】
讲题:服装设计方法与实
北京服装学院 王媛媛讲师
演讲内容
主要内容:
服装设计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但并没有固定的步骤顺序。在实操过程中,可以快速的通过“灵感—动手实验—试穿—画图——确立设计主题——试穿—动手实验——灵感——动手——试穿——画图——调整——推演完成”等不断重复的实践训练来促进创意思路的实现。同时,真正的服装设计也不应该仅有一个很酷很炫的灵感及漂亮的设计图。纸板的制作、服装的工艺等这些真正令设计师享受的实践过程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真的对待。
教学点评:
服装设计方法与实践是服装的一个基础课程,是将想法付诸与于行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门课程。在课堂教育中,王媛媛老师用自己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如何将想法转化成实践的过程,提出学生应积极去实践自己的想法,要善于去发现新事物,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透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 卢新燕教授】
讲题:服装品牌与产品企划
福州大学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卢新燕教授
演讲内容
主要内容:
服装品牌应有自己的文化内涵,产品企划是企业针对品牌在每季中的设计主题、设计风格进行的策划。课程通过对服装产品企划方法和流程、产品企划案的实操训练过程的介绍,提出如何训练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寻找产品背后的文化基因,并灵活的运用文化基因,为品牌注入企业文化打下基础。
教学点评: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需要的不仅是产品设计的创新,同时还需要在产品中填入文化,这是我们中国企业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一个好的服装品牌需要好的企业文化,那么产品企划就十分重要了,该课程通过对产品策划流程进行讲解,提出文化是一个企业品牌的灵魂的观点,这是一个较好的思维模式。
【四川美术学院 张国云教授】
讲题:民族服饰语言运用
四川美术学院 张国云教授
演讲内容
主要内容:
服饰创新设计是需要原动力的,传统服饰与民族服饰是创新设计的主要灵感来源。课程设置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为主,通过对少数民族的服饰与传统制作工艺进行田野考察,形成一份翔实的调研报告以及民族服饰图册;对考察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形成系统性的民族服饰数据库;对不同民族和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的服饰元素的解析、提炼,获取灵感,进行传统元素的时尚转化这四个过程,最终使得学生完成对民族服饰与文化内涵真正了解,为学生的毕业创作设计提供支持。
教学点评:
传统服饰语言与民族服饰语言是服饰创新设计的主要来源,当下对传统服饰、民族服饰的研究出现了一种热潮,针对民族服饰语言运用的教学方法与过程是值得探究的,该课程的研究方法注重对民族服饰语言的整理与归纳,对民族服饰形式美感背后的文化和内涵提出了新的看法。这些基础研究与问题意识对民族服饰元素转化有着引领性的作用。当然,这个研究过程是漫长的,需要踏实、全力地做好每一个微小的环节。
下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薇教授作为学术主持,与钱麒儿教授、崔荣荣教授分别作了《创作之路的感想》、《现代性与服装设计形态》、《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设计》的精彩讲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李薇教授】
讲题:创作之路的感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李薇教授
演讲内容
主要内容:
创作像一个寻找矿脉的过程,以一个本质的理念为出发点,去寻找埋藏的宝藏,更是一个生命的体验过程。在几十年教学与学术探索中,一直本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因的创作理念,以不断发展的现代服饰为表现语汇,寻找着创作灵感和矿脉。同时,也一直坚持创作实践,并通过国内外的个展、个人时装发布等方式将多年来创作的不同特色作品展现给大家,以此来实现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理念,作品也受到了国内外的艺术家们的认可和赞许。因此,在进行传统文化创作时,应法从传统文化,使其落地,用国际视野来审视中华传统文化,尊重它,发展它,这是我们进行创新设计时应追求的思路。
【中国美术学院 钱麒儿教授 】
讲题:现代性与服装设计形态
中国美术学院 钱麒儿教授
主要内容:
艺术创作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危机:信息量的扩充,冲击着年轻一代服装设计学子的思维,导致这些人群的性格反叛并抛弃美的形式和规律,甚至许多业内人士在服装前进的道路上也迷失了方向。然而,服装设计的发展规律是有迹可循的,当我们将当代服装设计形态纳入到历史的发展轨迹中去分析与比较的话,我们可以轻松和清晰的得到其鲜明的形态特征与内在本质。剖析当代服装设计形态的历史发展与变迁规律,可以使我们拨开时尚迷雾,明确服装设计发展的战略方向。
【江南大学 崔荣荣 教授】
讲题: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设计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崔荣荣教授
演讲内容
主要内容:
时尚的第一要素即是适应时代生活,将传统技艺中的纺织印染、镶滚绣贴应用到服装服饰产品的创意中,转化为当代生活美学用品,开发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创新产品,让古老的传统技艺焕发时代光彩。同时,在挖掘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要进行创新,“激活”“再生”传统民间服饰中的文化内涵,实现对中国民间艺术遗产真正意义的保护和传承。
最后,四川美术学院研究处处长苏永刚教授对本场活动进行了总结,苏教授认为:文化对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艺术也责无旁贷。如何做好艺术体系化研究,如何用理论创新来指导我们的创作实践,这都是未来我们高等院校应该好好思考和把握的。今天上午的各位主讲嘉宾带来的丰富的教学案例,在教学组织和创作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引导性。下午三位专家学者所分享的宝贵的创作经验和对传统与时尚精彩的解读,给在场的各院校师生带来了丰富启发,感谢各位嘉宾和来宾的支持。
嘉宾们参观四川美术学院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传统材质的时尚表现-荣昌夏布创新再造人才培养》作品展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敬请继续关注此次论坛其它专业后续活动!
关键字: 内容标签:四川美术学院,第二届全国设计类专业青年教学学术活动月,,内容,清华大学,设计,服装设计四川美术学院 第二届全国设计类专业青年教学学术活动月 内容 清华大学 设计 服装设计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