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第二届全国设计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学术活动月——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学术活动日_学术论坛-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设计-空间-讲稿

编辑:谭娟 来源:雅昌网
 
  2018年9月21日,四川美术学院筹划已久的“第二届全国设计类专业青年教学学术活动月

  2018年9月21日,四川美术学院筹划已久的“第二届全国设计类专业青年教学学术活动月——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学术活动日”正式开启。活动全天由两部分组成,上午以本科课程教学为核心,探讨和分享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经验。下午围绕环境设计专业实践与创作学术开展交流和探讨。一整天,川美小剧场充溢着热烈的学术气氛,嘉宾们妙语连珠,特色亮点凸显,师生们从中获益良多,为未来的环境设计教学与实践引发出更深层次的思考。

  参加本场活动的主要来宾有四川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潘召南教授、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吕曦教授、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尹恒老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余毅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优秀青年教师,以及来自全国其他院校的师生们。

  午间,远道而来的嘉宾们在川美环境设计系老师们的陪同下参观校园,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继续交流着教学理念与心得,嘉宾们对川美环境设计系近年来的教学改革给予肯定并提出了诸多宝贵的建议。

  论坛嘉宾合影

  四川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潘召南教授开场致辞

  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副主任,黄红春老师介绍嘉宾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学会环艺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文科计算机教学指委会艺术分委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月教授作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学术活动的学术主持人,介绍本场论坛演讲嘉宾并针对嘉宾们的演讲给予了中肯且精彩的教学点评。

  学术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月教授

  以下为论坛嘉宾老师发言的主要内容摘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月教授主持教学和学术点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崔笑声副教授】

  讲题:重要的是过程

  主要内容:

  当前设计学大学本科教育面临各种思潮和媒体的文化创新的拥挤,迫于改革的时效,有时也不得不落入“新瓶装旧酒”的境况,往往出现教育本身的缺位。

  环境设计缺少很多对于“人”的研究。教师在课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日常,关注社会状态,关注过程。课题训练设定“传统的基因”、“日程生活的容器”、“空间即媒介”三个主题,不分室内室外,对传统、生活、空间进行“编码,解码”围绕生活方式片段、空间信息、空间操作的可能性,以及设计中的编码与解码展开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和设计过程中,老师是组长,但需要尽量隐藏起来,通过沟通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刺激,间接参与和策划,并不给予直接的解决方案。老师设计逻辑结构,帮助学生找到兴奋度,在整个开放性弹性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该想什么,该做什么。

  教学点评:

  二十一世纪,世界越来越复杂,外界的冲击、诱惑,压力越来越多,不太确定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算法也越来越多,对传统的教学展开方式与组织方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清华的崔笑声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生活,注重解码过程,看似游戏中实际暗藏老师的精心准备,提出了教育的隐身等非常好的观点,给予我们很多启发,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崔笑声教授

  讲稿画面

  【西安美术学院金萍副教授】

  讲题:入画•出画——中国古典绘画中的场景发现与阐释

  主要内容:

  课程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提取形象进行再创作,以此理解建筑要素。教师带领学生在古建筑现场完成临摹是非常重要的体验,从中鼓励学生从传统建筑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表达,并配合以文创产品方式以传扬传统文化。

  教学点评:

  绘画艺术与建筑艺术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国古建筑创作中更是画中有景、景中有画。景和画,有时候说不清谁在前谁在后。课程最让人感动的是师生到古建筑中去现场抄绘。信息时代得到的第二手东西太容易,但不会让我们仔细地关注它,操作的过程中人会得到更多的认知,获得珍贵的第一手信息。去一个城市亲历博物馆就是这个道理,得到城市的第一手真实信息而产生更加准确精妙的判断。

  西安美术学院 金萍副教授

  讲稿画面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李晶涛副教授】

  讲题:重回原点——空间营构:综合类大学空间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再思考

  主要内容:

  无论建筑、景观、城市设计还是环境设计,空间都是最本质的研究对象。怎么理解空间,特别是在综合性大学中,教学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老师作为提问者引导并促使学生思考,从哲学、建筑、数学、科技各个维度去培养学生对空间的建构能力,拓展学生对空间的认知能力,把材料、形式、构造、概念、几何、秩序等诸多关键词抛给学生自行寻找答案,并鼓励同学跨专业互动学习。

  教学点评:

  同样是讲空间,崔笑声老师和李晶涛老师思考的方向却不一样。本科课堂教学的思考方法如果按照既定的程序就容易显得狭隘,李老师教学思考的方法,是针对学生非常重要的能力培养。作为人存在的两大属性空间和时间来说,对空间的判断能力是一种基本能力。由于我们从小的教育里面就有抽离现实的抽象性教育,长期都和文字、数字打交道,而缺乏走进自然和社会的现实性教育,很多时候是和现实脱轨的,以至于到了大学的教育变成缺什么补什么的教育。李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行动手都给我们很好的启迪和思考。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李晶涛副教授

  讲稿画面

  【中国美术学院袁柳军讲师】

  讲题:以画习园——美术学院体系下景观造园方向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主要内容:

  为什么我们不缺少精良的设计,但却丢失了传统园林的意蕴?东西方的城市造园是不相同的,因为东西方的哲学背景的不同。西方是主客观分离,东方是关系的表达;西方的建筑是独立的节奏和逻辑,东方的建筑是融入环境的生动美感;西方的植物是色彩构成,东方的植物是拟人化、文学化的表达;西方的空间是从画外观看,而东方则是时间化的空间叙事;西方是以雕塑作为审美的基础,注重造型,中国是以书法为审美的基础,注重关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宋画的描摹中理解可居可游的空间组织线索,理解园林要素之间的相互倾述与关系,以画习园,从而得到传统园林的审美精髓,最终来创作园林、设计园林。

  教学点评:

  中国美术学院教学方法的立足点和观念的引入,展示了知识结构差异下教学方式和思考方式的不同。我们现在的生活变了,不再是农耕悠闲的状态,所以通过对古画为媒介理解传统园林精髓是非常好的思维模式。课程也给我们展现了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特色与实力。

  中国美术学院 袁柳军讲师

  讲稿画面

  【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廖启鹏副教授】

  讲题:景观修复与环境设计——国际联合设计教学

  主要内容:

  综合性院校的教学特色怎么定位?怎样在众多的开设景观设计专业的院校中找到自己的办学道路?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结合自己的学科优势,在国家化平台中寻找机遇。以景观修复与环境设计国际工作坊教学为突破口,从一系列的城市修补议题为契机,展开联合办学,突出多学科交叉多文化融合的特点。在城市快速增长但城市病泛滥的时代共性问题中,发现环境设计学科发展的新的机会,树立起学生对待城市“有限的、轻微的触碰”等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点评:

  混合式的教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走出教室,不同的师资背景,多学科的专业教学具有更深的意义。教学不只是对口职业,更是能力的训练,所以不要纠结于学科背景或者是仅仅一个学科的称谓,踏踏实实的能力培养才是立足的根本。

  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廖启鹏 副教授

  讲稿画面

  【四川美术学院谭晖副教授】

  讲题:行为决定场景情感定义空间——《行为与场景》课程实践探索

  主要内容:

  挖掘使用者真正的需求是设计工作非常重要的出发点。真正的需求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容易得到,需要实际调研甚至是跟踪调研,出人意外的结果往往隐藏在表象后面。通过对精神病患者的跟踪调研,设计者挖掘并体验使用者隐藏的需求,成为了设计成果最内在的因素。也许,在普通人看来最普通的安全、卫生、希望需求,在精神病患者那里却是最重要的生存保障。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场景,理解对象的行为,才能真正找到设计的目标,从而建立科学有效的方法。

  教学点评:

  做设计之前弄清楚对象是非常重要但是又是极其复杂的,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会导致伪调研,或者主观性的调研。也就是说,调研的是自己的臆想而非真正的需求,反而把设计导向一个错误的方向。这其中牵涉到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所以要进入问题的本质往往需要更大范畴的搜寻才能更准确的得到。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谭晖 副教授

  讲稿画面

  【广州美术学院  王铬讲师】

  讲题:白菜?种子?贫困乡村营建行动与思考

  主要内容:

  借助广州美院优才计划,展开对于贫困乡村营建的行动。从居民需要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我们能学到什么,他们能得到什么,这些关键问题的研究,从游客与村民中展开社区微环境改造与提升的主题实践,关注居民与动物、游客与村民,设施与地景的相互关系,不断地把乡建活动推向社会、推向前台。更多的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参与农村建设,推动非牟利社会组织协调环境建设与治理制度走向纵深地发展。

  学术点评:

  当我们踏上农村的土地,飞得再高都会被残酷狰狞的现实狠狠地摔向地下。生存、发展?怎样为大批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与后代营造一个有尊严、可持续的生活环境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环境设计工作者贡献智慧。而这其中,青年的激情和使命的传承必不可少。可谓“青年强,则设计强”,感谢广州美院的王铬老师为我们踏出的一条行动之路。

  广州美术学院 王铬 讲师

  讲稿画面

  【中央美术学院何崴副教授】

  讲题:看天种地,全球化语境下的地区实践

  主要内容:

  不用回避为农民赚钱的设计动机与意愿,思索如何在以乡镇旅游开发的进程中,通过建筑艺术的创新与实践,打造具有文化自信的网红民宿。其中,倾听农民的真实意愿,保留乡村文化基因都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地区实践中的民间技艺完全可以走向世界舞台而获得肯定。为了多方共赢,建筑师在乡村中的态度、作用、角色都是关键因素。

  学术点评:

  中国乡建具有很大的扩展空间,特别需要一批有创意的设计师涌现,敢于和社会中各个层面,为农民发声,进行经济、文化、土地、空间、产权、规范等各个方面的博弈,只有在这种长期的博弈中,作为最没有话语权的农民、土地、文化才能真正得到存在价值的声张,而这又需要更多时间,不过为了这些真正的价值,这些时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中央美术学院 何崴 副教授

  讲稿画面

  最后,四川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系主任赵宇副教授对本场活动进行了总结:从各个高校的教学中感受到了中坚力量的强大!青年教师们无论在教学组织还是在专业实践上都具有相当的思想性与实践性,应对了当下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各种挑战,这些宝贵的经验给在场的各院校师生带了丰富启发!感谢张月教授精彩的点评,感谢各位嘉宾和来宾的支持!

  四川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系主任 赵宇副教授

  此次论坛为各高校设计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搭建起了学术交流平台,以此推进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高校间设计类专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次探索。

  敬请继续关注此次论坛其他专业后续活动!


关键字: 内容标签:设计,学术论坛,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设计,空间,讲稿设计 学术论坛 四川美术学院 副教授 设计 空间 讲稿
下一篇:“美丽中国行”——西南乡村建设创新营建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揭幕_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营建-人才培养-建设-创新||上一篇:“一片春晖寸草心_——张宗讷女士藏原北平艺专师生作品展”于重庆文联美术馆_张宗讷-展览-收藏-重庆-展览-女士-师生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