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于庆霁:中国对传统文化理论研究不足_于庆霁--意象-书法-自己的-艺术-理论-绘画

    分类栏目:宗教融合

    条评论

    于庆霁  对于于庆霁,业界可能不是特别地了解,因为之前他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他60年代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在沈阳54中、鞍山市25中、6中、鞍

    于庆霁

      对于于庆霁,业界可能不是特别地了解,因为之前他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他60年代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在沈阳54中、鞍山市25中、6中、鞍山电视中专、鞍山师范大学等学校任教。

      随着近期几个书画展览的举行,人们开始对于庆霁逐渐加深了了解。2012年10月25日,由景峰艺术机构主办的“允执其中”于庆霁书画作品展在山西太原景峰艺术中心展出,展出了作品50余幅;同名展览也于12月1日到12月31日在北京798景峰艺术中心展出,共展出了书画、印章作品30多件。

      绘画 我不在行

      对于一幅传统的中国画来说,把诗、书、画、印结合起来。表现才更为完整,更有特色。诗、书、画、印结合,可以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相互辉映,既能丰富画面内容,又能扩大画面境界,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近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我们更多地了解他的绘画,他却是最欣赏自己的诗文,甚至自我评价曰:“我诗第一,印次之,书再次之,画更次之。”而这也成为衡量艺术家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

      于庆霁是传统文化的忠实追求者,也想在诗歌、书、画、印方面有所突破。“我从小特别喜欢书法,并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篆书、隶书、楷书、行书都非常精通”,所给力者王远、郑道昭、颜真卿、怀素、李邕、杨凝式、倪元璐、张瑞图、何绍基、黄宾虹、游寿、林散之等。现在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教于鞍山师范学院艺术系书法专业。

      “篆刻我也下了很大功夫,我在这方面比较内行”,他的篆刻作品曾入选西冷印社全国首届篆刻作品展,获铜牌奖。部分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篆刻展。在798景峰画廊展览现场有两幅于庆霁的篆刻作品。

      “我从小对文学也非常感兴趣,大学期间学的是文学,所以我文史知识比较好,对诗也非常感兴趣。”在于庆霁的书画作品中,经常能看到他的诗。

      在诗书画印中,绘画是于庆霁最后接触的。“虽然这次展示的是绘画作品,但其实我学习绘画的时间相对于书法、篆刻来说还比较短,是从50岁才开始在书法的基础上开始,我现在画画是靠着我的理念支撑,所以说这方面我不是特别在行。”于庆霁在采访开始就对记者说。

    观众在观看于庆霁作品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一切基础?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徐悲鸿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著名观点。 1947年他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中说:“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草草了事仍无功效,必须有十分严格之训练,积搞千百纸,方能达到心手相应之用。这个观点深深地影响了之后几十年的中国艺术, 写实成了美术创作的最高法则,中国画被改称彩墨画。超写实主义的《收租院》被奉为经典。八五新潮后在西方的影响下,又走向了变形、夸张,直至走向了抽象。

      “徐悲鸿的观点是建立在西方艺术观上的,并不适合中国画,现在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学的都是素描,然后再开始中国画的学习,他们对于中国画的精神很难领悟,某种程度上这个观点害了很多学生”,于庆霁说,中国画和西方绘画都是高峰,没有高低之分。

      “现在我们欠缺的更多的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当然这跟中国近百年来的屈辱史有关,但是我觉得我们要重新研究传统文化,建构属于我们中国画自己的价值体系,重拾文化自信心。”

      除了诗、画、印,于庆霁也非常热衷于对艺术理论的研究,他认为中国画要有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诗、书、印,最后是画,画是最差的,我之所以画画,是因为我觉得中国画要有自己的语言,中国和西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是并列的两个高峰,两者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中国绘画的本土传统由于中国近代的极度落后被西方强式文化所取代。文明的中国在文化艺术上丧失了话语权。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更把中国画贬低到无以复加的层度。甚至认为意大利传教士郎士宁的画也比中国画要好上许多。事实上远非如此。

      目前艺术界对于西方的研究多于对本土传统文化的研究,甚至出现了套用西方理论来对待中国画的情况,虽然这种情况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说是不错的,但中国画毕竟毕竟是在本土文化的营养上诞生、发展出来的,所以中国画最重要的还是要追溯、研究中国的本土文化,目前在书画理论研究方面,中国面临很大的缺失:相对于西方理论的体系化,中国的书画理论更多的是以画论、随笔的形式出现,并以研究某几个问题作为目的,但缺乏对整个体系的建构,这方面还需要很多的努力。

      目前于庆霁的另一重身份是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鞍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在书画理论方面,他有自己独到的认识,重新提出了“意象论”,“在已经提出的关于书法艺术性质的诸多观点中,以书法是抽象艺术、书法美的本质是抽象的形式美等观点影响最为广泛,且俨然成为定论但拙见以为还是王学仲、黄绮诸提出的书法是意象艺术最为准确。意象通于‘兴象’,意象艺术积淀着我国古代特有的美学观念,其理论基础是古代‘立象尽意’的哲学观念,其艺术渊源来自古代诗歌‘兴’的传统;意象思维的本质特征是‘迁想’和‘妙悟’,并由此派生出意象艺术自然、致虚极、主性灵等特点。中国早期书论关于书法美本质的论述,足以证明书法是意象艺术;从书法艺术的历史演进看,书法美的本质不是形式美,汉字书写发展成为艺术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在传统历史文化观念的观照下走上了意象化的道路。 ”

      开始学习绘画中,于庆霁更多地意识到中国画必要要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支撑,并开始研究追溯中国的文艺理论,建构中国绘画理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中国艺术理论的成熟期。代表着这一时期文艺理论的典型论著有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以及顾恺之的“迁想妙得”,“悟对通神”的理论。”

      盖具象、抽象这些词都是从西语译成汉语后产生的词汇。而“意象”、“兴象”是我国古代艺术理论中固有的词汇。它所体现的正是“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一脉相承的诗意的传统,也是中国文艺一直到汤显祖、梅兰芳所坚持的“写意”的传统。

    关键字:意象,书法,自己的,艺术,理论,绘画,景峰画廊 于庆霁
    内容标签: 意象 书法 自己的 艺术 理论 绘画 景峰画廊 于庆霁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