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代唱戏没有音响,那戏台下面的人能听到吗?古代唱戏怎么扩音?】
古代戏台不像现在的剧场,随随便便就能容纳几百人,古代的戏台很小,比如北京的正乙祠、湖广会馆等比较知名的地方,其场地的大小就非常的有限。
还有一些戏台在茶楼的大厅里,中间是戏台,观众环绕着戏台而坐,这样不止在一楼,在二楼三楼的观众,也能看到戏曲演出。
而且戏台所在的地方除了小之外,在一些茶楼等环形建筑里,演员们还可以通过这些建筑的回音,来增强声音效果。
不过这种利用建筑来增强声音的方法,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奏效的,所以古代戏曲演员最重要的还是靠练,经过不断地练习,来提高声音以及嗓音的穿透力。
还有一个就是发音方法吧,以前我的音乐老师跟我说,像帕瓦罗蒂那样的高音歌唱家,他们在几千人的歌剧院,都不需要现代音响,而是利用胸腔共鸣发出的音,灌满整个歌剧院。
这种方法其实和上面利用建筑回声的方法差不多,只不过他们的面积有所区别而已。另外,在台下摆上一些瓶瓶罐罐的,也有一定的回声效果。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架上镂空的戏台,当戏曲演员的声音传到戏台,会被戏台反射回来,将声音扩大数倍,这与打鼓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有就是那种专门建设的戏台,在建造的过程中,会考虑到放大声音的特点,比如宁波的天一阁戏台(图三),上面设立的螺旋,就是使声音环绕的。
关键字:戏台,声音,古代,唱戏,戏曲内容标签: 戏台 声音 古代 唱戏 戏曲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