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窄门”内的宽广视线:架上绘画发展的新方向_架上绘画发展的新方向--艺术-蜂巢-创作-致谢-架上-本次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倪有鱼,《尘埃》,2015。图片:致谢艺术家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将于8月26日推出以1980年后出生的一代艺术家作为考察对象的系列项目“作为窄

      倪有鱼,《尘埃》,2015。 图片:致谢艺术家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将于8月26日推出以1980年后出生的一代艺术家作为考察对象的系列项目“作为窄门的绘画:80后艺术家邀请展”,邀请三十位年轻艺术家参展。本次展览与蜂巢去年“编辑景观:媒介化之后的个体与工作方式”大型群展有着脉络上的关联性:去年的群展意欲呈现在当代艺术开放性的框架内,尤其是在观念艺术和新媒体普遍运用后,年轻一代艺术家创作的多重走向;而本次的邀请展则试图梳理以绘画作为主要创作手段的部分艺术家现状。

      摄影术诞生后,“绘画已死”的论调不绝于耳。如果单纯将绘画视为一种记录事物的手段,那么其精确性与新兴的摄影术相比确实逊色不少,由此观之,纯粹的绘画艺术似乎进入了一道“窄门”。但每个硬币都有两面,伴随着摄影术的诞生出现了一个现象——图像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它反作用于架上绘画,反而促进了后者的多样性发展。

      龚辰宇,《陈列物-球》,2015。图片:致谢艺术家

      除此之外,多元化的新媒体艺术也并未对绘画构成致命性威胁,而更多的呈现为如此的样态——只是在固有的创作媒介和手法中增加了新的艺术表现选择。与其说绘画趋于终结或式微,不如说是当代艺术的逻辑进入了一个新的系统,一些针对绘画的传统价值评判原则正发生着改变。

      在摄影术和新媒体艺术之后的绘画,不仅材质与手法空前丰富,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模式,从而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看之道。

      杨伯都,《Russian Ark》,2013。图片:致谢艺术家

      作为本次参展艺术家之一龚辰宇的经历就体现了本次的策展理念:他本科学习雕塑,研究生阶段转投绘画,从宽泛学科的发散中主动回归到架上绘画的沉淀,雕塑语言对于空间的实体安排又影响了他绘画中空间的安排,构建了对于绘画创作的不同思维途径。

      展览以“窄”为名,但实际呈现了绘画的“宽”:这批专注于架上绘画的80后艺术家承受着步入“窄门”的可能,事实上却拓展了绘画本身无限宽广和丰饶的外延。

      作为窄门的绘画”:80后艺术家邀请展

      展期:2016年8月26日—9月24日

      地点: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参展艺术家:蔡磊、陈飞、陈朗慕、高露迪、龚辰宇、顾亮、郝量、侯虹旭、季鑫、简策、鞠婷、冷广敏、李平、李青、李文光、陆超、吕松、倪有鱼、钱佳华、宋朋、宋易格、王一、夏禹、肖旭、闫珩、杨伯都、臧坤坤、翟倞、赵新宇、周思维(按姓氏拼音排列)

      策展人:夏季风

      特邀评论家:鲍栋、戴卓群、鲁明军、卢迎华、夏季风、朱朱

    关键字:艺术,蜂巢,创作,致谢,架上,本次,窄门 架上绘画发展的新方向
    内容标签: 艺术 蜂巢 创作 致谢 架上 本次 窄门 架上绘画发展的新方向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