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高岭:艺术的边界_一个当代情境中的老问题_-审美-观念-成了-黑格尔-边界-康德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在当代重提艺术的边界这个问题似乎是如此的不合时宜,因为众所周知,自现代艺术以来,突破传统的艺术概念,使艺术的边界不断拓展已经成了现当代艺术的一条&ldquo

      在当代重提艺术的边界这个问题似乎是如此的不合时宜,因为众所周知,自现代艺术以来,突破传统的艺术概念,使艺术的边界不断拓展已经成了现当代艺术的一条“不变的法则”。仅就艺术创作的媒介边界而言,一百年来综合材料、装置、行为表演、影像艺术等的出现,就一再将传统艺术媒介的边界扩大。

      没有人会更多地对艺术表现媒介和手段的拓展和丰富最终持有疑义,但是却对这种物化形态的媒介和手段背后所蕴涵的艺术观念和审美取向心存疑惑。这种现象给艺术活动的创作、批评和接受三方都埋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成为人们面对纷繁复杂而莫衷一是的当代艺术时激烈争论的焦点之一。最富有代表性的是近三年来围绕中国各地出现的某些极端行为艺术例证的争论和法律诉讼。[1]

      其实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所有各方面争论的背后是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分歧与差异使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艺术与美是同体的。这段时期的起点可以从文艺复兴算起,那时的人们为了把艺术从技艺的层面提升起来,转而求助于古希腊文物中所蕴涵的美的元素。到了康德、谢林、黑格尔这几位德国古典美学大师时,更是对艺术恩宠有加。康德把审美经验与其它经验截然分开,切断了艺术与真理的直接关系,赋予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独立的地位。谢林则在他的名著《艺术哲学》中表明,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艺术。黑格尔也在其三大卷《美学》的开篇表示:“这些演讲是讨论美学的;它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2]于是,艺术之为艺术,成了美学的全部内容。这个美学的艺术哲学的转向,成了长期统摄我们进行艺术研究和批评的标准和观念。而事实上,如果我们把历史回溯的目光放得更远一点,那么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艺术之诞生其实并未与美有直接必然的联系:在西方的古希腊和罗马,艺术最初是与模仿直接相连,尚没有将美与艺术联系在一起,而当时论及艺术给人带来的感觉方面,也只是部分地与美感的特性有关;在中国也主要是将艺术视为技艺,而美直到后汉许慎《说文解字》还认为“美,甘也,从羊从大”,是偏重于味觉的。

      通过这样简单的回顾可以发现,将艺术与美联系起来,强调艺术的美的属性,是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要求,是世界范围内审美主义思潮使然。这里丝毫没有否认美的艺术的进步性的意思,只是意欲表明“美的艺术”不过是一种盛行了几百年的话语,有其限制性,并非抽象的普适概念。如果我们再回头看看距离今天相对较近的19世纪中叶以来的艺术发展历程,我们就会深刻地体会到赫伯特•里德那段被人们多次引用的一段话的精彩含义:“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同一的这种看法是艺术鉴赏中我们遇到的一切难点的根源,……因为艺术并不必须是美的,只是我们未能经常和十分明确地去阐明这一点。无论我们从历史的角度(从过去时代的艺术中去考察它是什么),还是从社会的角度(从今天遍及世界各地的艺术中去考察它所呈现出来的是什么)去考察这一问题,我们都能发现,无论是过去或现在,艺术通常是件不美的东西。”[3]

      将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唯一对象,从而基本上终止了自然等其它领域进入美学研究的路径,是德国古典美学体系在今天所暴露出来的局限性。事实上,艺术的本性并不仅仅是美的属性,将两者等同起来的做法过去、现在甚至将来都是机械的、固化的和非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样的,将两者截然对立起来的做法,以艺术存在的合法性来取代美学本身存在的合法性,也是非理性的和虚无主义的。艺术美的研究,我认为依然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只不过我这里所说的美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学,而是一种新的美学。[4]

      面对艺术观念与审美观念从曾经的同一到当今的差异和断裂,最为要紧的不是抱残守缺,将当代艺术观念生硬地拉回到静止的传统的审美观念那里,而是首先要做深入的理性的分析,找出形成这种矛盾的内在原因。

    上一页 123 下一页关键字:审美,观念,成了,黑格尔,边界,康德,艺术的边界
    内容标签: 审美 观念 成了 黑格尔 边界 康德 艺术的边界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